分享

斯太尔AMR-5075反器材武器,我国62式坦克都经不起它正面一击

 丹书战史 2020-09-23

上世纪80年代,原本在二战后沉寂的反坦克枪又得到了重生,披上反器材的马甲悄然崛起。在这股风潮中,奥地利斯太尔公司也没有闲着,开发了AMR 5075远程反器材步枪。

AMR 5075采用枪管长行程后坐原理,射击时枪管要和枪机一起向后运动200毫米,然后枪机旋转开锁并暂时停留在后方的位置,此时枪管回位并完成抛壳,枪机再复位并推动弹匣内子弹完成装填。枪管套在一段类似于火炮液气后坐缓冲系统的结构内,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编辑搜图

AMR 5075远程反器材步枪

通过这种长行程结构和枪口的多室制退器,枪支允许发射更大后坐力的弹药,有助于提高膛压和弹药口径。事实上该枪的后坐力确实接近常规栓动步枪的后坐力,完全在士兵承受范围内。

在子弹口径的选择上,设计师最初计划采用12.7毫米口径,并且专门设计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用于测试,设计师希望AMR 5075能在1000米外发射此弹,击穿如导弹外壳、燃料储存罐等目标。或许是设计师认为弹药威力不足,最后将弹药口径定为14.5毫米,同样重新设计了脱穿弹药。

编辑搜图

AMR 5075远程反器材步枪

这种新式弹药采用金属弹底和塑料壳体,钨合金制成的箭形弹头重20克,它被包在塑料制成的弹托内。这弹药最大的问题是找到一种轻质且坚固的弹托,设计师在反复测试后才确定了一种塑料材料。与常规弹药底部点火燃烧不同的是,这种穿甲弹也和坦克炮弹一样有一根金属管,底火燃烧的焰火直抵发射药中部,从这里引燃发射药。弹头出膛后,轻质的苏联弹托在空气阻力下张开脱落,只留下钨合金弹芯飞向目标。

发射后该弹能达到1500米每秒的枪口初速度,有效射程2000米,能够在800米距离上击穿4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在威力上甚至超过后来的巴雷特,就连对付T-54/55这样的坦克目标,也有机会在侧后搞点破坏。

编辑搜图

AMR 5075远程反器材步枪

枪支结构类似于无托结构,5发容量的弹匣从枪支的右侧向下45°角插入机匣上,这与常规弹匣安插方式不同。在枪管液压套筒中部安装了一具小尺寸两脚架,枪支正上方安装一具10倍光学瞄准镜。

AMR 5075远程反器材步枪于1990年首次公开,应该说它的性能绝对是无可挑剔的,尤其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就算我国的62式轻型坦克也难以抵挡,常规的步战车、装甲运兵车更不在话下。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但是如此优秀的武器出生时间节点不太好,正当大家被它的性能所惊叹时,大国博弈棋盘突然坍塌,庞大的苏联解体,各国都从紧张的对抗中抽身并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军事需求的AMR 5075竟落得无人问津。

当然AMR 5075反器材武器自身也有问题,优秀的性能代价是高昂的价格,尤其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造价比普通机炮弹药还贵,连日常的射击训练都是一大负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