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瑞芳:我梦想中的“小卧车”(德百汽贸城杯“我的汽车生活”征文)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0-09-23


别看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但是对于汽车不陌生,甚是是熟悉的。自小我是在父亲的车队长大的。

那是油田初建初期,老北镇有两个车队,一个是汽车老站,一个就是父亲的特车大队。所谓的“特车”,可真是“特车”,都是进口的外国车,“大一发”,“嘎斯车”,都是那种几个轮胎排成排的车。小时候我也没少坐那种车。

可是,真正拥有自己的车,就是我梦想中的“小卧车”,是到了很久以后了。

当时,我们临盘小镇上的人,买车的人并不是特别多,我家的车牌号是鲁N打头。之所以买车比较早,就是圆我儿时梦。

那时候,幻想着有一天,我长大了,留着长发,开着自己的小卧车,车窗开着,听着歌声,我自己开着车,长发飘出窗外,那种感觉,太拉风。

在那个不敢奢求,只敢想的年代里,拥有自己的车就是我梦想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临邑地段刚刚兴起驾校,我便报了名,学了驾照。有了驾照,就买了车。

车,是请会开车的朋友一起去买的。当时,我不敢开回来,是朋友帮忙开回来的,这是一辆普通的轿车,东风悦达起亚。到目前为止,车况良好。

每年都到4S店按时保养车,说起保养车,想起来,我开车去德州市区的历程,说来可笑,八十里路程,我居然开了四个小时,上路害怕,不敢轰油门,时速二三十,晃晃悠悠地晃到德州,当时把老公气得一个劲儿说我:“笨蛋,笨蛋。连“三蹦子”车都超你。”

当时我还来气呢——嫌老公嘟囔。我说:“有本事,你开?”

哈哈哈,当时老公还没学驾照。

一晃多年过去了,我仍记忆犹新。之后的岁月里,我驾车的技术自然越来越娴熟。

如今,开车已经不再新鲜了,它就是便利生活的技能,车,成了代步工具而已。家家户户几辆车已经是常态化了。

偶尔,老公提出换一辆车,我不赞同。车况良好不说,主要是对它有了深厚的感情。女儿在德州市区读高中的那三年里,我开着这辆车来回接送她,及至考上大学,又开着它来回车站接送。它立了汗马功劳。就连女儿济南上班的最初,在女儿没买车之前,还是这一辆车来回接送她上班。

此时再想,车不单纯是圆我儿时梦,更见证着时光的变迁,社会的飞速发展,见证着百姓日子越过越好的历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