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头:入住《健康界·众说》一周年所感

 竞石频道 2020-09-24

最早知道健康界是在2015年中,在新闻上得知——医疗垂直媒体“健康界”获得A轮平安创投的投资,2016年初再次获得B轮天亿及约印创投数千万的投资,因为自己经常撰写一些医疗市场化的文章,所以开始关注健康界。

2016年初,我在北京出差,专程拜会了健康界的创始人赵红女士,赵总特别抽时间一起吃了顿饭,相谈甚欢。彼时,健康界刚刚拿到了B轮千万融资,名声日盛,赵总却非常低调随和。

赵总还特别带我参观了他们公司,宽敞热闹的办公室内,已有近百人的规模。对于大众媒体行业,百人规模不算稀奇,然而对于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新媒体行业,尤其是只针对医疗行业的新媒体,这种扩张趋势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由于我是做医疗行业微观企业规划的,对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特别感兴趣,当时我也问了赵总,除了新媒体,是否还做别的?赵总的回答很清晰,除了“医疗垂直新媒体”的定位,健康界还做医疗专业书籍的出版和一些大中型医疗会议的承办等。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赵总不仅是个媒体人,而且是一个非常接地气、非常实干的企业经营者,这个让我印象极其深刻。

因为我们一般常见的新媒体运营者,可能更多的是聊自己媒体的定位如何独特,能够吸引到多少忠实粉丝,未来的广告盈利如何有前景等等,很少有媒体经营者这么接地气,已经有了自己的盈利点,居然不是完全靠广告,这一点极其特别。

一年多后的今天,也证明了在赵总领导下的健康界已经获得了非常辉煌的成果及业界的广泛肯定。我现在经常在微信上向朋友推介健康界时说,“这是目前最专业、人气最旺的医疗行业新媒体平台。”

尤其是在我入驻健康界“众说”栏目一周年来,因为经常密切地接触和我对接的两任编辑,也常常从健康界获取一些业内信息,觉得平台上的信息不仅专业而且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它的发展速度,简直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结缘健康界“众说”栏目

2016年初,刚认识赵总的时候,赵总就让“众说”栏目的编辑联系我,但我实在太忙,没有时间来为“众说”写文章。到了7月,稍微闲下来,我和健康界“众说”栏目的编辑联系,于2016721日正式入驻健康界“众说”栏目。

当时恰好我所熟悉的医美行业发生了一些大的投资收购事件,借着热点,我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医美行业投资管理方面的文章。

让我没想到的是,在“众说”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黄石头:医美最大黑马“苏宁环球”来了》仅在健康界就获得了5万多的点击,引发了网上媒体的大量转发。

紧接着第二篇文章——《黄石头:医美最大的黑马“苏宁环球”可能面临九大陷阱》同样是仅在健康界就获得了近8万的点击,成为了医疗行业一篇名副其实的爆款文。也是从那时候起,黄石头这个名字才被更多的医疗界人士所知晓。

要知道,医疗不同于影视、财经、汽车等大众性热门行业,医疗本身专业性极强,且内容严谨枯燥,从业人员大多低调且工作繁忙,看文章的人本就不多,写文章的更是凤毛麟角。

我十年前就开过博客,也断断续续写过数十万字医疗行业业内文章,深知在医疗行业写市场化的文章实在有点曲高和寡的滋味,网上医疗类相关文章能有几千的阅读量已经相当不易,而健康界APP上的文章仅在移动客户端上就能获得很高的点击阅读,更打通了PC互联网,一篇专业文章通过以APP为主的移动端传播,能达到近十万的点击阅读,健康界作为医疗垂直新媒体,已经创造了一项医疗新媒体的互联网奇迹。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健康界在医疗专业领域影响力和实力——它庞大的用户群,它无与伦比的医疗行业影响力。

直到今天,用百度搜索黄石头,排在第一页的仍然是我在健康界上发表的大量文章,由此可见健康界在搜索引擎上的权重地位。

由“众说”而起的点击百万

“苏宁环球”进驻医美四篇系列文章发表后所引发的巨大反响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此后一年中,我陆续在健康界发表了70篇专业文章,仅仅在健康界的总点击量就超过百万。其中2017年五、六月份发表的七八篇关于新医改的系列文章更是引起不小的反响,其中《医生和医药代表小心 这次国家要动真格》11万)、《“医药代表”未来或面临巨大职业风险》11万)、《公立医院转制大变革 医生未来也要考虑出路问题》9.9万)、《即将在“春天里”大批倒下的民营医院》12万),这些系列文仅在健康界就达到了10+的点击阅读,引起了全国医疗行业内的巨大反响和众多公立医院的医生参与讨论,文中的一些观点也刷新了很多人对新医改的看法。

同时,我也在关注众说中其它同行的精彩文章,更多的参与“新医改”的思考和探讨,不仅从中受益良多,也为国家的“新医改”献计献策,贡献一份自己的心力。

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国医疗行业的市场化文章很少,但健康界的横空出世,我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医疗工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拿起了笔,在“众说”栏目中表达着自己的观点,不再只是一些生涩难懂的学术论文,而是述说着自己的情怀——关于医改,关于医闹,关于走出体制,关于医生创业……

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从这里寻找着商机——如何评价医院?如何投资医院?如何管理医院?……

甚至也有越来越多的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们开始关注健康界的多个栏目——关注新医改政策下的医院和医生的反应,关注医疗投资者的难处,关注医院管理者的困惑……

专业、客观,全面,畅所欲言,让健康界的“众说”逐渐成为了医疗行业内最大的思想的平台,沟通的平台,决策者的参考平台,已经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医疗垂直新媒体”第一品牌。

众说”编辑高效专业的服务

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常在外面出差,有时在高铁上,有时在候机室里,脑子里突然有了一个新想法,就用手机匆匆写就。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机场把刚写好的一篇文章从微信上发给“众说”编辑——小樱美女,等发送完毕才发现时间是周日晚上七点,不仅是非工作时段,还是别人的晚饭时间。

刚想发一句“你明天再看吧。”没想到字还没打完,小樱已经回话了:“我马上就看。”

十多分钟后,小樱告诉我:“写得不错。”

当天晚上八点多钟,小樱加班加点将我的文章修改了错别字,配好了图文,发在“众说”首页,还帮我把标题做了适当的调整。

文章发表不到一个小时,点击过万,几乎每次刷新都能看到点击量的迅速飙升。

第二天上午,文章进了健康界的热门推荐,并且在榜上停留了好几天,成为了那段时间里的热门话题。

有朋友调侃我:“黄石头,自从你入驻了众说,越写越火,那天吃饭我们大家都在说你,你现在真成了‘众说’了。”

在我入驻“众说”的一年里,先后对接过两任编辑,第一任——漆昌乐帅哥,第二任——小樱美女,都非常负责,认真敬业,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我。

可以这么说,这一年来,如果没有“众说”栏目小编的鼓励和帮助,我黄石头很难坚持在健康界发表这么多专业性的文章。

或许,“每一个看似勤奋的作者背后,都站着个一手拿糖,一手拿皮鞭的小编。”

“健康界”创新的商业模式

大约在七八年前,我写过一篇行业文章,在文章中预测,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医疗行业,未来将会出现一些专业性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被收购医疗企业进行专业打分评估,这些评估资料将会对投资方的决策产生重要的参考价值。

七八年前,我曾经梦想着能创建或加入这么一家第三方机构。

虽然这样的梦想到今天仍未能实现,然而我却惊喜地看到有些人正在实现着我当初的梦想。比如健康界的投融资版块。

让人惊喜的还有更多,比如北斗学院、医享库……

近两年,移动互联大变革,新媒体汹涌而至,铺天盖地的互联网资讯中,谁能脱颖而出?谁能独占鳌头?谁能睥睨天下?

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谁能够坚持下去?

纵观行业,能沉下脚步,稳定踏实经营的新媒体屈指可数。

能拿到投资的企业固然有它的独到之处,然而死在第一轮融资之后的企业也占了十之八九。

归根到底,寻找到一种完美的商业模式,使企业走向良性循环发展之路,解开玩弄数字的资本游戏的死结,才是良心实业,也才能令投资人安心。

现在大部分传统媒体,乃至新媒体的经营者,都是总编、主编出身,他们中的很多虽然有着深厚的专业水平,却耻于谈钱,更不太懂得经营,尤其是媒体经营。

健康界早期的一些商业模式,或许不算完全的创新,但代表了很强的生存能力、盈利能力,这种生存和盈利能力是很多新媒体,甚至老媒体都不具备的。

随着健康界在业内权威性加深,其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现在的健康界不仅网罗了大量专业作者,吸引了一批忠实稳定的用户,而且拓展了大量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除了早期出版医疗专业书籍、承办大型会议,现在又有了医疗专业管理培训(主要是针对公立医院在市场化管理方面的培训),全国医疗行业的评选和授牌,以及医疗行业投融资对接等等。

医疗新媒体专业领域内多元化的发展,进一步展现了赵总领导下的健康界作为医疗新媒体实干家的雄厚实力,也给健康界这样的医疗垂直新媒体带来了形式多样的商业模式——它既依托于媒体,但又不仅仅是买卖文字,卖点击,卖广告的简单媒体经营模式。

我曾长期研究微观企业规划,尤其是针对医疗行业的市场化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很清楚,任何企业、任何媒体的经营,都需要坚持,然而坚持是需要资金的支撑的,如果一味地依赖资本,不能自己造血,再多的资本也撑不住一个永远亏损的新媒体。

作为企业化运作,作为一个对资本负责的机构,如果仅靠不断地融资去发展壮大,不考虑企业应有的盈利模式,就会像乐视的“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一样,最终可能真的会窒息。

但是像赵总这样,即便是新媒体企业,都先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生存能力,然后又把健康界这个新媒体的“新”做得异常专业和出色,可以说是极其难得一见的新媒体操盘高手。

虽然传统媒体已经在纷纷倒闭,虽然整个新媒体行业仍然在市场化进程中艰难前行,虽然目前很多新媒体商业模式仍然在探索中,但我从不怀疑健康界今天所拥有的能力和未来的前景。

如果说,每一个行业的崛起,都需要一批劈荆斩棘的开路勇士,那么健康界无疑是这批勇士中的佼佼者。

 感谢“众说

入驻“众说”一年,让我收获良多。

在这个医疗行业精英的聚集地,我新认识了一些同行,也交到了不少新朋友。

能得到“众多”读者支持和认可,是我的荣幸。

从读者的反馈中,我既得到了赞誉,也收获了批评和建议,它们可以帮助我更客观、全面地思考和探索。

如果把健康界比作一座城,那么“众说”就是这个城里最热闹的中心广场,代表着最广泛的民意,最真实的呼声,最中肯的评价。

感谢“众说”!

感谢健康界!

感谢每一位陪伴我走到今天的读者!

(黄石头.2017.7.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