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是风牛马不相及,其实大有关联。 两者都涉及到历史上英国殖民体系中的三个关键概念:殖民地、自治领和独立共和国。 导语印度的第一个国庆节——每年8月15日的“独立日”,其实只是印度成为英国自治领的日子。 印度的第二个国庆节——每年1月26日的“共和国日”,才是印度真正独立的日子——这是印度成为自治领三年后才发生的事情。 缅甸虽然和印度接壤,又曾经都属于英国的殖民地,但两国的历史内涵差别很大。 缅甸被英国殖民的历史比印度要短得多,成为英国自治领和彻底独立的时间又早于印度,自然不能轻易被印度吞并。 英国的殖民地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英国东印度公司”皇家许可状——这可以看成英国对印度殖民的开始。 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印度一步步沉沦,终于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就五斗看来,印度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的重要象征,应该是印度女皇的加冕。 1876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代表着印度已经彻彻底底地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维多利亚女王 在印度一步步沦为英国殖民地的这段时期,缅甸在大部分时间里其实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当然,它是中国的藩属国,但毕竟不是殖民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地位。 和印度不同的是,在19世纪初期英国入侵前,缅甸的封建王朝在当地已经有了上千年的的统一独立历史, 1886年,也就是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以后的10年,,缅甸在第三次英缅战争中失败,这才彻底被英国殖民统治,被迫加入英属印度。。 一言蔽之: 相较于印度,缅甸有悠久的独立历史,被英国殖民的历史相对较短,国家的认同感非常强。 缅甸末代国王和他的家眷 英国的自治领1886年,缅甸被迫加入英属印度以后,大批的英属印度人涌入了缅甸,挤占了缅甸人的生存空间。 缅甸本是一个以佛教为主体信仰的国度,和外来者的文化传统格格不入,更是让两个族群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在缅甸人的强力武装抗争下,英国被迫妥协。 1935年8月,英国议会批准了《缅甸政府法》。宣布从1937年4月起,缅甸退出英属印度,成为英国的直属殖民地,并享有部分自治权。 也就是说,1937年的时候,缅甸已经是英国(某种程度的)自治领,而如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还都是英国的直属殖民地,统称英属印度殖民地。 在英国当时的殖民体系中,缅甸的政体形式是和印度独立且平等的,甚至要要比印度高一等级。 1935年在位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 殖民地、自治领和独立共和国的区别英国殖民体系下,殖民地、自治领和独立共和国这三者的区别比较复杂,并不能一概而论。 为了节省时间,五斗就简单地一刀切下去。 ◆英国的殖民地,就是一切都是英国说了算,包括内政、外交和军事等事务。 ◆英国的自治领,通常是当地政府负责内政(除了宪法),宗主国英国负责外交和军事,但根据自治领的具体情况不同会有调整。 ◆独立的共和国,就是内政外交等等,一切都是当地政府说了算,“是否能够自己制定和修改宪法”是其重要标志之一。 也就是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 如果英国的自治领拥有自己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无论它是否采用自治领的称呼),其实它已经成为独立的共和国。 共和国1947年9月24日,缅甸的制宪会议通过了自己的新宪法,1948年的1月4日生效,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 而印度在1947年8月15日的“独立日”,其实只是接受《蒙巴顿方案》,执行印巴分治,让印度成为英国自治领的日期。 蒙巴顿 印度宪法在1950年1月26日生效以后,印度才算是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 基于这个现实,印度的第一任国家元首(印度总统)拉金德拉·普拉萨德(Rajendra Prasad)的任期是从1950年1月26日开始,而不是从1947年8月15日开始。 也就是说,在1947年8月15日——1950年1月26日期间,印度自治领的国家元首依然是英国女王。 某种程度上说,印度每年1月26日的“共和国日”,也就是它的第二个国庆节,才是印度实质上的“独立日”。 印度首任总统Rajendra Prasad 总结印度和缅甸虽然接壤,而且在历史上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但缅甸作为一个独立统一国家的历史要远远长于印度,而且早一步比印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确立了独立地位,在法理上已经占尽了优势,不容易被其他国家吞并。 同时,因为缅甸和印度之间有若开山脉作为天然屏障,也让缅甸的独立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之下,英国在处置南亚殖民地问题的时候,并没有把缅甸和英属印度混为一谈,也保证了缅甸的超然独立地位。 驻扎在印缅边境的印度阿萨姆步枪队 五斗出品,只做原创,有理有据,欢迎关注@五斗侃史论今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