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么多企业在学华为,究竟该学什么?

 乔诺咨询 2020-09-24

“如果能够掌握华为同样的管理水平,基本上就能够在整个行业里面处于非常强势的领导者地位。这也是美的、方太、海康、大华、温氏、海大、双胞胎等企业学习华为的根本出发点。”

文章4640字,阅读需要10分钟

1.我们和华为行业差异那么大,向华为学习是否可行?

今天有个鲜活的例子,就是双胞胎集团。

双胞胎的董事长在听完华为专家上午第一环节的培训之后,就走上了讲台,他说:

“华为已经把我们面临的问题的答案全都找到了。就是说华为过去经历过的这些问题,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双胞胎是年销售额近400亿的饲料企业)

华为总结了这种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坚持艰苦奋斗。这些都是双胞胎现在毫不犹豫的去学习的。”

全力学华为的效果是什么呢?

“去年一年增长了100多万吨的销量,员工从1万多人变到了只有5千多人,人均产值和人均毛利都有了很大的增长。同时人均薪酬提升了50%,所以员工的积极性也变得更高了。”

双胞胎是在2016年听了华为专家的干部管理之后,做出了很多调整。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当然也是老板最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他是毫不犹豫的对标华为去学习的。

行业的差异,往往是一个企业不学习的借口。

双胞胎是农牧行业,海康威视是摄像头领域,包括美的是家电行业,吉利是汽车行业等等。现在学华为的企业,取得了很显著业绩的企业是非常多的。因为华为的这套管理理念是具有普适性的。

其实管理本质上都是讲的组织的进步。只要是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它的管理共性是非常强的。

华为本身也是一个案例,为什么呢?

因为他原来从B2B——做运营商业务,到B2b——做企业业务,再到近几年B2C——直接面向消费者做品牌,他用的是同样的管理理念。这三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业绩,尤其是消费者业务和企业业务去年增长很显著。

不同行业是不是可以向华为学习?完全可以。

2.为什么有这么多企业想要学习华为?

因为企业总归是由人组成的,都有追求:

1)活下去。一个公司,不管是金融行业,还是IT行业,还是服务行业,最终我们是要追求的效率,活下去。

2)产生价值。就是追求以客户为中心,追求的是客户价值。当然,也只有以客户为中心才能让满足“活下去”的追求。

这两个追求,任何组织都会有。我们都是在追求以客户为中心,都是在追求继续生存的能力。

华为取得的成绩和具备的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为什么华为的管理水平如此出色?主要的核心的外力是什么?

核心外力就是华为所在的是一个全球化的、竞争极其激烈的行业。

华为面对的都是世界级的竞争对手,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西门子、诺基亚等等,行业竞争太激烈了。如果想要持续生存下去,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体系,业务流程体系,以及以奋斗者为本的激励体系。

所以华为的管理变革是被迫的。任何一个行业,竞争越激烈,对管理的要求越高。

如果能够掌握华为同样的管理水平,基本上就能够在整个行业里面处于非常强势的领导者地位。这也是美的、方太、海康、大华、温氏、海大、双胞胎等企业学习华为的根本出发点。

现在很多行业已经进入到高度竞争的状态,管理水平不一定比华为低。

比如说像宝洁,他们这个领域的竞争也是非常强的,他们的管理水平实际上也是很高的。

世界500强里面,不止有华为才是我们的标杆,通用电气也很成熟,IBM也很成熟,星巴克也很成熟,麦当劳也很成熟,这些都是我们的标杆。

其实世界500强里面的大多数企业都拥有一流的管理水平,但是这些管理水平不完全是行业属性,它主要是组织属性。

因为华为是在我们国内“土生土长”的,并且创造了2个奇迹:

一是从0到5216亿只用了30年时间;

二是从B2B到B2b再到B2C三个体系全面成功。

所以它的体系构建在我们眼前就更清晰,并且这些构建者,都在中国,而不是在西方,可喜的是,现在很多体系构建参与者不少是乔诺的专家。

3.向华为学什么呢?

学它具体战略的做法吗?它的战略到底是聚焦在什么航道上面,做了一二三四什么事情?这个太细枝末叶了。

学它流程上面的每一个环节具体怎么做吗?这个其实也太细枝末叶了。因为每一个行业的业务属性和行业属性是有差异的。

但是,对行业的洞察方法,业务模式设计,包括它如何通过解码来落地这套战略管理的方法,实际上是有章可循的。华为也是学习MERCER、学习IBM、学习埃森哲等西方公司而转化而来的。

这些方法,就是那些企业已经在学习的管理的共性,实际上是可以被平移的。

概括为三个部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一切为了胜利的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体系

如果看任总近10来年的讲话,他提的最多的一个词是客户,第二个词可能就是战略。包括华为有一个著名广告语:

他最近有一次讲话就讲的很精彩,他说我们其实就是很傻,29年来,朝着同一个城墙口冲锋,反复的冲锋。

这个就是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朝着同一个目标。当然这个目标是在主航道上,在一个大流里面,一个大颗粒度的机会点。

如何找到机会点,管理这个机会点,包括最后冲开这个机会点,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2)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管理体系

以客户为中心,除了理念之外,更重要的是落地的管理体系。否则组织大了,再好的思想都会变形。

认真分析一下华为公司过去20多年的变革,基本上每一个阶段都会做流程的变革。98年开始做IPD,2001年开始做集成供应链,再到2009年的LTC等等,都是主业务流程,是通过流程体系变革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当然,以客户为中心不仅仅是流程,以客户为中心是一种立体的管理体系,包括思想、流程也包括考核机制。

3)以奋斗者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组织里面那么多人,我们依赖于什么样的人让公司持续活下去,让公司持续对准客户价值?

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一个甄别机制。

这个机制,一定要导向价值创造的人、为客户服务的人和为公司多挣钱的人,一定要既注重短期利益,又注重长期利益。实际上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4.我们可以学得会吗?

任总有一句话非常经典,是他在2010年给欧洲的一个客户讲的: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是华为公司超越竞争对手的全部秘密,也是我们从胜利走向更伟大胜利的三个基本保障。”

这句话里面有三个意思:

第一,这三点就是讲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和一切为了胜利的战略管理;

第二,这三点既是全部秘密,又是基本保障。这个东西你不做就得死,你做了,如果纯粹的去做,你就能大获成功;

第三个含义是什么呢?就是这一套东西,你完全可以学会。所以他在2015年1月22号接受BBC采访的时候,主持人问他,华为这么独特,别人可以学会吗?他说很容易学到手。

其实他在2010年、2012年、2015年的话,到今天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就是这三点,简单而有效的管理。

任总说很多时候,我们以控制为中心,以成本为中心,以短期利益为中心,为这些东西研究的太多,而没有研究客户价值,没有遵守一些基本常识,这样会丧失竞争力量。

他在2012年说,有一些企业已经落后于华为了。原因是什么呢?犯的主要错误就是三句基本常识的错误:

没有战略聚焦,常在非战略机会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

没有以客户为中心而是以股东为中心;

没有以奋斗者为本而是以员工为根本。

2012年任总说:“西方公司的兴衰,正好说明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正确性。

2016年任总接受采访时说“华为除了胜利,已经无路可走。”,他的自信就是来自于这三点的坚持。

所以华为持续坚持这三点就能成功。也就是说我们向华为学习,不用想太多,就学这三点。

5.向谁学习最有效?

华为的专家现在非常多,不管是前华为的,还是跟华为沾点边的,或者给华为做过培训的,基本上跟华为相关的,都在宣传自己。

那么这些人里向谁学习最有效呢?有什么标准呢?

因为我们学的是很关键的课题——战略管理体系,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管理体系,以奋斗者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这些都不是只要和华为相关的人都能讲得清楚的,一句话之差,就差异很大。

举个例子:

就在今年的2月份,有一个客户发微信给我。他说有个寥老师,把这个寥老师的背景发给我了。他说在我们这里讲课,讲的特别搞笑,也很精彩,大家都哈哈大笑。但是总觉得他讲的不是真正的华为,甚至是误导我们公司,误导员工。

比如说他提了一句话,专门拿“消灭员工手上的现金流”这句话来讲。我知道这句话就是我们某一个专家创造的。我当时就问这个客户,我说这句话的前后逻辑是什么?他跟我讲了。

我发现这个人肯定是听到我们专家的语音,听了很多遍。里面有很多添油加醋,加了自己的理解。但这个人是2002年就已经离开华为了。

你能想象一个2002年出来的人,讲华为最近已经进化了无数版的更加以奋斗者为本的管理体系?

其实2002年华为还没有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如果我们认真听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话,是在2006年才开始变得更加优秀,变得被大家认可的。

这些如果让2002年的专家来讲,第一个是知识体系比较过时,第二是听了碎片化的信息,很多人不理解,就是典型的误人子弟。

如果向这样的专家去学,我觉得可能会把很多人带到沟里面去。

基于此,我总结了四点,符合这四个要求(至少是基本符合)才真正能够做好我们的专家。

第一个,硬指标,就是要超过10年的工作经历,并经历了它的关键发展期。

这一点比向西方公司出来的经理人学习好,其实很多跨国公司的经理人并不了解他们成熟体系构建的过程。华为还好,超过10年以上的人基本上都经历过,并且在中国。

第二个是深度参与并构建过他自己目前所擅长的这个管理体系。

也就是说,搞人力资源变革的就讲人力资源,搞财经变革的就讲财经,搞业务变革的就讲业务。不要一个搞人力资源的跑去讲业务了。有些专家什么都能讲,这个其实是有问题的。

第三是能够系统的阐述背后的方法论。

也就是说这个专家是靠方法论赢得自己在华为的专业的,不是靠经验主义,所以这个方法论也非常重要。

这一点特别好,华为的高管基本上都是有方法论的,因为这是华为对高管的一个素质要求。你能够在A区域成功,你一定能在B区域成功。

所以大家发现,BLM这个方法论,华为的高管是基本上都掌握了,这是一个非常前沿的方法论。华为的业务部门对这个方法论,包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方法论都非常了解。

第四,这个专家要对我们的主流民营企业的问题有研究。

也就是说要对客户需求有了解。

如果他没有大量的企业管理变革经历,仅仅讲华为而不讲其它东西,会有问题;如果不结合客户实际情况,讲的内容和公司发展阶段完全不符合,太先进了或者太基础了,也不合适。

这四个要求是我们选择学习对象的重要标准,其实我们这几个专家都符合。

6.什么样的企业,什么人学习最好?

什么样的企业来学呢?

希望成为行业领跑的企业,换句话说就是有梦想的企业。

比如喜临门,老板是非常有梦想的,一看就是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包括今天双胞胎的董事长,跑步、走路都在听我们专家的语音。

这些全身心投入的企业家,往往都是对公司有着非常特别的情感。这些希望做行业冠军的企业家,不是只想有一点小功小名。这些企业家带来的企业是值得我们服务的。

什么人来学习呢?

企业的核心变革小组成员,领导班子。老板、业务高管、职能核心高管和那些未来在变革小组里面的重要成员,是值得来学习的。

这些也是非常适合来参加6月16-18日在希尔顿举行的《变革之心®大型公开课:培养下一个行业华为》课程

具体内容其实就是上面“向华为学什么”的三大体系,再详细的内容可以在文章底部查看。

这三天的学习将会带给我们什么价值呢?

能带给企业的价值是非常高的:

第一,大家在一起把三天华为最精髓的内容听了,华为的战略体系、业务管理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第二,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通过小组成员一起参与,找到自己变革的方向。就是把华为30年的管理变革的经验,和西方公司100多年的经验,都在三天里面抽丝剥茧。

最核心的,这套可复制的管理体系,对于正在希望成为行业领先者的企业家而言,它指明了方向。正如当年希望通过变革而适应时代的华为!

华为不断超越发展的核心秘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