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家说 | 带娃看病,做好这些准备孩子少受罪!

 优家教育 2020-09-24

最近气温骤降,不少家长带孩子扎堆去医院看病。有些妈妈表示去医院看病就是“挂号、拿证、带钱,到医院办完手续等着护士叫号就可以了”。

其实,这只是看病的流程,其中门道多着呢!如果没掌握,可能得多跑几次医院,或是发现自己无法说清楚孩子的病情,影响医生的判断。

那么,带孩子去医院前这些“看病技巧”您掌握了没?

就医前,这些物品别忘带: 

带宝宝去看病,要准备的东西相当多,切勿因为赶时间而随便将就,因为很可能需要在医院待上大半天!如果缺东西的话,宝宝会更加烦躁不安,不肯配合治疗。

安抚类物品:平时宝宝外出的常用物品,如奶粉、奶瓶、水壶(装上温开水)、纸尿裤、小玩具、小零食等。

求医类物品:病历、医保卡、就诊卡等,口罩、消毒湿巾(在医院里可以用来给宝宝擦手,宝宝能抓到的地方最好也先擦擦)、干爽的贴身衣服(在宝宝流汗时可替换)。

尤其是孩子的病例本,一定要带好!如果孩子是在急性疾病的恢复期,再次就诊时,需带好上次看病的记录本、相关检查结果,以便为此次就诊提供比对依据。

若孩子患有需长期服药、反复就诊的疾病,如心肌炎、肾炎、慢性闭塞性支气管炎、风湿性疾病等,因为病史长,检查资料多,建议家长带好所有的病例记录及相应辅助检查结果,方便医生回顾诊治过程,调整治疗用药。即使在不同医院的就诊记录与检查,也要带上。

Tips:专科病要有单独的病历本。如果什么病都用一个本,会导致专科复诊时医生不易找到专科记录,而且病历本很快用完后,易丢失,导致病情记录缺失。

就医前,别忘做这些记录: 

孩子若患了儿科常见疾病,如感冒、气管炎、腹泻等,家长需要准确提供孩子出现症状的时间、有哪些异常表现及其严重程度、大小便情况、精神状态等。要将症状说全,不要等医生开药时再补充症状,影响孩子治病。

Tips:现代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家长可以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录像或录音,待就诊时播放,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快速判断可能的病因。

去哪个医院就医比较好? 

当宝宝生病后,很多家长会习惯性的带宝宝去儿童医院或是大医院求医,这就导致换季期间儿童医院、大医院患儿爆满。

如果宝宝的病是常见病,如感冒、发烧、腹泻等,家长可以就近选择医院或直接去社区医院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尽快缓解宝宝的病痛,还能尽可能减少被交叉感染的风险。

因为大型医院里的病人较多,室内空气相对较差,宝宝看一次病,基本都要在医院待上几个小时,很容易被交叉感染,特别是流行病高发的季节,更容易在医院被传染到其他疾病。

选择近一点的医院,一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二便于宝宝复诊,三也容易与固定医生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

如果家附近刚好有儿童医院之类的大型医院,那么可以采取“家长先去排队挂号、排队候诊,等快到号时再回家抱宝宝或通知家人把宝宝送过来”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宝宝待在医院的时间,降低被交叉感染的可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