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临近,正是带着孩子回老家、旅游、走亲访友的时间,但可恶的人贩子们也开始猖獗起来。他们无孔不入,以各种伪装的面目隐藏在各个阴暗的角落,等待机会伸出魔爪。“拐骗小孩特别容易,尤其是春节前的那段时间,人多,家长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很忙,这个时候成功率是最高的。”为人父母之后,任何人都不敢想象自己的孩子被拐走,那是一种怎样的悔恨与伤痛。 前几天,各大媒体就报道了一个细思极恐的抢孩子新闻。上海火车站,王女士带着女儿在东南出口休息,突然有一位中年女子推着婴儿车走过来,一把抱起孩子就往车上放。 幸亏王女士发现得及时,动作够快,一把夺回了孩子,不然孩子就被别人抱走了。 孩子的外婆也冲上去,拉住这个陌生的女人,大喊让周围的热心人报警。整个过程只有短短几十秒,看得人心惊胆战!报警后,民警赶到现场把中年女子带回派出所。该女子先是谎称报错了孩子,随后才老实交代:自己想要孩子,可却一直怀不上,看到小女孩觉得很可爱,顿生邪念,想把孩子抱回家。 这样的新闻对家长们来说,不仅仅是新闻,更多是心痛和深恶痛绝。有多少家庭,因为孩子的丢失而支离破碎!一提到人贩子,家长们都恨得咬牙切齿!可是,从来没有人检讨过自己,家长也是弄丢孩子的帮凶。  《公安统计年鉴》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万被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立案,平均每天就有50余起。正如人贩子所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我拐不走的孩子。”一辆巴士车上,看上去凶神恶煞,脸上带着疤又说话粗声粗气的男子,因为孩子的哭声,不断为难细声细气的夫妻。甚至要求夫妻赔偿他的精神损失费,还推推搡搡,差点儿动手。同行的乘客赶快报了警。结局却让人泪奔,原来,这两个看上去和善斯文的小夫妻竟然是人贩子,孩子是被拐走的。人贩子不再是凶神恶煞的形象,他们可以扮成任何人,他们的招数层出不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某课题组,综合宝贝回家寻子网,及中国裁判文书网,7万多条与拐卖儿童相关的数据,得出:孩子最容易丢失的场所是——医院和火车站。在医院,人贩子会乔装成医护人员迷惑家长,骗取信任,之后趁机抱走孩子。1月18日下午,平顶山叶县,3岁女童正在外面玩耍,一个陌生女人走上前,拿出玩具把孩子成功骗走,整个过程只用了60秒。 万幸的是,孩子遇见了机智的摩的司机,警察及时追到了人贩子。人贩子通过微信——“搜索附近的人”——“查看朋友圈”,然后,利用父母朋友圈暴露的孩子隐私信息,找到孩子。跟孩子说,自己是受了孩子爸爸、妈妈或者其他家人的委托,来带孩子回家或者去别的什么地方的,取得孩子信任,骗走孩子。 在公园假装逗孩子,趁家长不注意抱着孩子乘车离去;甚至不惜教唆自己的孩子,去拐骗别的孩子。
“昨天下午,我带着儿子在小区玩。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主动上来找儿子玩。我见两个孩子玩的高兴,也没多在意。 女孩后面跟了个中年男子,说是女孩的爸爸。我还和那个爸爸聊了几句,他说他们是4栋15楼的。 没多久,男的说想起车上有个变形金刚,要去拿来给两个孩子玩,就先离开了。 然后,女孩让我儿子一路去拿。儿子正玩的高兴不愿去,女孩就非要拉着我儿子往小区外走。拉扯了几下,因为我儿子年龄小,就哭了起来。 女孩见这样,就悠悠地走开了。当时,我并没觉得什么。但回家后越想越不对。 第二天,去问了保安,保安说两父女看起眼生。我又到4栋15楼去找,结果4家人里根本没有这对父女。” 人贩子锁定目标之后,会一路尾随家长或保姆,其中一人分散家长的注意力,另外一个人趁机带走孩子。去年元旦,深圳的苏女士(化名)带孩子逛商场,苏女士的姐姐一手拉着苏女士的女儿,一手牵着自己的儿子走在前面,苏女士跟在后面。这时冷不丁窜出一个陌生男子,二话不说,强行抱起小女孩就想走。情急之下,姐姐一声大喝“干嘛”,死命扯住孩子,待苏女士赶上前来,才夺下了女儿。  人贩子习惯用声东击西,大吵大闹,故意制造混乱场面,一个人牵绊住家长,转移视线,另一个人则趁乱将孩子带走。菜市场,妈妈推着孩子正在买菜,一群人骂着喊着冲了过来,奶奶模样的人最先开口:就在那儿!这时,爸爸模样的人也开始说话了:孩子都病成什么样了,你还把他带出来? 那两个人说着就从势单力薄的妈妈手里,夺走了婴儿车,迅速消失在人群里,而围观的群众认为这是吵架的一家人,所以未加制止。2017年12月30日,一对夫妻在路边吵架,吵完分道扬镳,夫妻俩都以为孩子跟着对方,直到半个多小时后才发现孩子丢了。2017年12月17日,郑州火车站附近,两个孩子在父亲眼皮底下被拐走。先踩点跟孩子们混熟,然后又一次来跟孩子们提出买零食和玩具,姐姐觉得奇怪还告知了父亲,但是父亲忙着做生意,以为是熟人,顺口说了句“你去吧。”就这样,双胞胎女儿被拐走了。 这些,还只是目前暴露出来的各种骗术,更有猖獗的犯罪分子,强行将孩子抱走,就像一开始报道的火车站发生的惊险一幕一样。有的家长会说,被骗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家孩子不会的,每天都会对他耳提面命:“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要上陌生人的车,不要给陌生人带路……”在某节目中,记者假扮“人贩子”对孩子演示了3种拐骗术。原来,最可怕的弄丢孩子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人贩子,还有我们家长的疏忽大意。过年,是儿童走失的高峰期,有各种大型的户外集会、各种聚会、庆祝活动等。作为家长,带孩子出门一定要抱紧孩子,或者牵住孩子,尤其是在人挤人的公共场合,不给人贩子可乘之机,女性家长也尽量避免单独带娃出行。 妈妈独自带着孩子出门,势单力薄,很容易成为人贩子的目标。现在不少人贩子都是团伙作案,发现独自带着孩子的妈妈,几个人上前连抢带躲,孩子很容易被人贩子抢走。老人反应慢,行动上也有诸多不便,特别容易成为人贩子选择的目标。尤其是老人推着孩子去菜市场买菜时,当转身挑完菜、付完钱,婴儿车里的孩子就有可能被人贩子抱走了。不少父母低头玩手机,孩子在一边玩,但是,一抬头,发现找不到孩子了。人贩子就是抓住了家长低头玩手机的空档,找准时机对孩子下手。甚至,不少人贩子是看到孩子的父母沉迷于玩手机,临时起意,实行拐骗。2017年国庆期间,仅仅西湖景区一天就走丢7个小孩,其中大半都是因为父母看手机。陪伴孩子时不玩手机,是一种很珍贵的自律,对孩子的安全来说,也是一份最基础的保障。有些孩子喜欢乱跑玩追迷藏,脱离了父母的视线,就被人贩子带走了,尤其是在公园、植物园等人比较多的场合。家长以为孩子躲起来了不着急去找孩子,但找来找去发现孩子不见了,孩子早已被人贩子带远了。哪怕只有千万分之一的被拐几率,也会造成整个家庭的悲痛欲绝和追悔莫及! 
 中央人民公安大学一份基于133个被拐卖儿童研究分析中,有这样一组抽样数据: 在大多数被拐案件里,混乱、嘈杂的环境是最佳的作案场所。孩子往往是在这些地方一瞬间被拐走的,比如车站、庙会、年货市场、超市、商场、公园、广场、大型活动场所等。所以,父母带孩子前往这些地方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注意:遇到人特别多的地方,小一点儿的孩子,要抱在怀里。大一点的孩子,要紧紧地抓牢。不要一句“紧紧跟着我啊”,就心大地带孩子穿梭人群。如果不得不暂时离开,一定要和孩子交代好自己去哪儿,并叮嘱孩子在原地等候,不要乱跑。 每一对父母都应该,与孩子约定一个只有家人之间才知道的安全密码。当陌生人来搭讪,或者要求带孩子走时,让孩子询问对方:“我们的安全密码是什么?”这样,有助于让孩子在能力范围内,辨别什么是陌生人。她在参加其他综艺节目的时候,节目组曾设了一个环节,就是让爸爸妈妈离开,让陌生人去接姐弟俩。当时,夏天和弟弟坐在长椅上,等着妈妈来接他们。等了好久,爸爸妈妈也没来。这时,有个陌生人走过来说:“是你爸爸妈妈让我过来接你们的,他们在车上等你们。”夏天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捂住弟弟的嘴,说:“不要,你是陌生人。”实验员反复说明情况。,可哪怕再想见到妈妈,夏天也没有跟他走。而是问出了一个问题:“那,我们的安全密码是什么?” 实验员想了想,说:“安全密码?有啊,是......口香糖。”夏天一听,立即坚定地拒绝:“不行,你不对。我不给你机会了。”原来,夏立克和妻子在家里曾设了一个安全密码。并经常告诉孩子们,如果在外面遇见陌生人,只要安全密码一对,那一定就是爸爸妈妈让他来帮助你的。如果安全密码不对,那肯定就是坏人。很多父母喜欢在朋友圈晒自己孩子的照片,还随意公布孩子的姓名、年龄、学校地址等真实信息。或许,你只是想跟朋友们分享自己的美好生活,却在不知不觉中给人贩子提供了一手的拐卖“线索”。父母除了口头告诫之外,还应当模拟相应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写儿童信息卡上写明详细的父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孩子的姓名等相关信息。之前看过一条公益广告,主要讲述的是父母发现孩子走丢后的10分钟。假如孩子真的不慎走丢,可以启用“黄金3小时”内最为有效的寻人方法,那就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博士发明的“十人四追法”。1、母亲原地等待儿童,父亲发动熟知儿童面貌的亲友十人以上。 2、这十个人之中,安排四人在两公里范围内,东西南北一个方向至少一人,沿着大路紧急追寻。 3、另外再安排四人,也在两公里范围内,去往附近主要的火车站、汽车站等场所寻人。 4、剩余两人,一个人到派出所静候警方消息,一个人留在家中,说不定儿童能够寻到回家的路,自己走回家。  提醒各位父母,马上又要过年了,人贩子也是趁年关将至,不择手段,准备大捞一笔,回家过年。所以,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给孩子营造足够安全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