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旅途之《高山仰止岳阳楼》

 大豫坊 2020-09-25

高山仰止岳阳楼
























 




















晨之风

初识岳阳楼,源于初中课本的广告效应。在那篇文章里,范文正公驰骋想象,运用如椽巨笔洋洋洒洒,浓墨重彩岳阳楼的魅力,尤其是最后一段大有“曲高和寡”的情境,令人叹为观止。

倾慕其魅力,佩服范仲淹高山仰止的政治抱负,我至今能完全背出《岳阳楼记》,并引以为我的骄傲。在教读《岳阳楼记》时我讲得天花乱坠,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毕竟是空谈。甲午年的深秋,我终于能真真切切目睹岳阳楼的风采。


    我到岳阳楼是典型的慕名而来。一个假日,气候凉爽,我风尘仆仆赶到岳阳市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晚上就住在岳阳楼附近。第二天一大早,急急吃完早餐,便直奔岳阳楼而去。朝阳升起,岳阳楼景区显得静谧清静,我们一行人踽踽前行。岳阳楼广场上树立这一组巨大的塑像,叫做后羿斩蛇,诉说着洞庭湖古老的神奇传说。不远处的“瞻岳门”巍峨耸立,竟然是前任国家领导人华国锋的题字,让人浮想联翩。越过瞻岳门,是一道商业街,经营着充满地方特色的小商品,体现了典型的“旅游带动经贸唱戏”。过了商业街,才是真正的岳阳楼主景区。景区大门随处可见《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范仲淹当年有感而发的《岳阳楼记》成就了千年之后的岳阳楼鼎盛的旅游,这是不争的铁的事实。

购得票来,我沿临洞庭湖的古城墙,拾阶而上,旁边是“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我想到了《岳阳楼记》的第二段,“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正吟咏间,“南极潇湘”的牌坊迎面而立,抬眼看,“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的题联映入眼帘。往前看,心仪已久的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已经矗立在眼前。


    神往岳阳楼已久,真地到了岳阳楼,我却迟疑了。我面前的真的是岳阳楼吗?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闻名遐迩,名满天下的岳阳楼就真真切切矗立在我的眼前。我感觉我眼前矗立起一座高山,我是渺小的,唯有崇敬。仿佛是一瞬间,我的思绪穿越千古时空,如传说中的洞庭湖波涛汹涌的浪涛,滚滚而来,尽管此时的洞庭湖波澜不惊。

    岳阳楼是巍峨的,这显然是现代人的杰作。我不低估古人的能力,但他们造不出如此雄伟的岳阳楼。步入岳阳楼内部,名人字迹琳琅满目,让人感慨万千。尤其是楼顶毛主席书写的杜甫诗,成为一大亮点。他们如岳阳楼的眼睛,熠熠生辉,闪耀在岳阳楼的身体上。登上岳阳楼,凭栏远眺,那一望无际的洞庭湖映入眼帘,如烟似雾,尽在心头。秋季沐浴着和平的洞庭湖是平静的,他没有“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满目萧然。可以想象历史上的洞庭湖就是时代的晴雨表,这里曾经风雨飘摇。岳阳楼默立在洞庭湖边,站成了一段历史,虔诚地把八百里洞庭贞情守侯。岳阳楼高居岳阳城西,身临洞庭水,前望历历君山,北倚浩浩长江,捍卫着一城的平安。有人撰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未免狂妄,但确实对岳阳楼最好的诠释。据记载,岳阳楼肇自汉晋,历经风霜雪雨,饱览人间冷暖春秋。是范文正公一篇雄文成就了岳阳楼的千古美名,使之成为了民族符号里不朽的风景。


在岳阳楼上,我抚摸着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岳阳楼。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心旷神怡的胜景。如今,看到的洞庭湖早不是渔歌互答,满眼的机动船轰鸣,有的是无边的市侩与铜臭,曾经的纯美与恬静已经荡然无存。我仍然景仰岳阳楼,这里似乎离先哲古圣很近。碑林里,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文化名人次第走来,让你惊叹,让你留恋,让你感到不可思议。一座小小的楼宇,承载是如此的厚重,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在这里,名楼、名湖、名人、明文、名诗、名句,是那样的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相得益彰。

就是这样一篇千古奇文,却是未曾到过岳阳楼的范仲淹有感而发,一气呵成的。范仲淹和滕子京是至交,相同的经历和政治遭遇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人生的低谷催生了痛彻肺腑的感慨。没有如此的经历是很难理解他们的心情的。有人说,范仲淹一篇文章扬名岳阳楼的同时也成就了滕子京。其实,岳阳楼最早是三国时东吴大都督鲁肃在此操练水兵的阅兵台,因岳阳地处南北通途,商旅往来众多,文人墨客多登临此楼,凭栏抒怀,留下许多名传千古的诗文。在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之前,岳阳楼就名满天下了。“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屡屡壮志总难酬的李太白也曾站在了岳阳楼上抒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岳阳楼成了孟浩然最好的精神依托;“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穷困潦倒,心系苍生,感动华夏的苦难诗人杜甫,是岳阳楼给了他在饱经磨难之后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最真切的感悟。


    我站在岳阳楼上,和千古先贤对话,追寻他们的圣迹,朗诵他们的吟唱,在《岳阳楼记》里浮想联翩。“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是文人之忧愁,是一个时代的忧愁。《岳阳楼记》之所以传世,在于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集中满腔忧愤,饱蘸洞庭湖水,横空出世的肺腑之言,一扫千古抒情阴霾,将忧国忧民之心和豁达情怀永远镌刻在岳阳楼上,融化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水中。

历史的烟云渐次散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惟有岳阳楼永存于洞庭湖畔,犹如一座高山,永存于天地之间。如今的岳阳楼,成了旅游之楼,凡是读过《岳阳楼记》的无不想一睹其风采,似乎也想感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更想意淫一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可又有几人能够如愿。有人说,我们面临的是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此言未免过激。但一些掌权者似乎是把范公的名言颠倒过来,成为“先天下之乐而乐”这却是事实。


宋朝范仲淹脑海里的岳阳楼,究竟有多高,我们无法知道,也无法企及。他为时代树立了一个标杆,我们唯有用心仰望其高大。




















                            ——2014-11-1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