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岳阳楼
晨之风 初识岳阳楼,源于初中课本的广告效应。在那篇文章里,范文正公驰骋想象,运用如椽巨笔洋洋洒洒,浓墨重彩岳阳楼的魅力,尤其是最后一段大有“曲高和寡”的情境,令人叹为观止。 倾慕其魅力,佩服范仲淹高山仰止的政治抱负,我至今能完全背出《岳阳楼记》,并引以为我的骄傲。在教读《岳阳楼记》时我讲得天花乱坠,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毕竟是空谈。甲午年的深秋,我终于能真真切切目睹岳阳楼的风采。 购得票来,我沿临洞庭湖的古城墙,拾阶而上,旁边是“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我想到了《岳阳楼记》的第二段,“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正吟咏间,“南极潇湘”的牌坊迎面而立,抬眼看,“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的题联映入眼帘。往前看,心仪已久的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已经矗立在眼前。 在岳阳楼上,我抚摸着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岳阳楼。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心旷神怡的胜景。如今,看到的洞庭湖早不是渔歌互答,满眼的机动船轰鸣,有的是无边的市侩与铜臭,曾经的纯美与恬静已经荡然无存。我仍然景仰岳阳楼,这里似乎离先哲古圣很近。碑林里,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文化名人次第走来,让你惊叹,让你留恋,让你感到不可思议。一座小小的楼宇,承载是如此的厚重,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在这里,名楼、名湖、名人、明文、名诗、名句,是那样的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相得益彰。 就是这样一篇千古奇文,却是未曾到过岳阳楼的范仲淹有感而发,一气呵成的。范仲淹和滕子京是至交,相同的经历和政治遭遇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人生的低谷催生了痛彻肺腑的感慨。没有如此的经历是很难理解他们的心情的。有人说,范仲淹一篇文章扬名岳阳楼的同时也成就了滕子京。其实,岳阳楼最早是三国时东吴大都督鲁肃在此操练水兵的阅兵台,因岳阳地处南北通途,商旅往来众多,文人墨客多登临此楼,凭栏抒怀,留下许多名传千古的诗文。在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之前,岳阳楼就名满天下了。“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屡屡壮志总难酬的李太白也曾站在了岳阳楼上抒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岳阳楼成了孟浩然最好的精神依托;“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穷困潦倒,心系苍生,感动华夏的苦难诗人杜甫,是岳阳楼给了他在饱经磨难之后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最真切的感悟。 历史的烟云渐次散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惟有岳阳楼永存于洞庭湖畔,犹如一座高山,永存于天地之间。如今的岳阳楼,成了旅游之楼,凡是读过《岳阳楼记》的无不想一睹其风采,似乎也想感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更想意淫一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可又有几人能够如愿。有人说,我们面临的是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此言未免过激。但一些掌权者似乎是把范公的名言颠倒过来,成为“先天下之乐而乐”这却是事实。 宋朝范仲淹脑海里的岳阳楼,究竟有多高,我们无法知道,也无法企及。他为时代树立了一个标杆,我们唯有用心仰望其高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