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包”《陈州放粮》想开去 晨之风 八月一日晚,忍受多日暑热的我趁傍晚走出蜗居的小室,沿龙都大道向南步行健身,不经意间来到太昊陵羲皇文化广场。这里每天晚上都是善男信女欢愉的海洋,到处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渡善桥前面,几班子“担经挑”民间文艺表演队正踏着节拍跳得正欢,还有打太极拳的、跳广场舞的、唱戏曲的,他们尽情享受和平的恩惠,载歌载舞,好不热闹。尤让人振奋欣喜的是,羲皇文化广场正南头亲水平台,一场经典大戏——多媒体舞台剧《陈州放粮》正在上演。 傍晚的伏天气暑热不减,但是附近群众前来观看演出的热情也是不减。我这个“戏迷”急忙挤入人群,聚精会神观看起来。这台由周口市戏剧艺术研究院、淮阳县联合打造的廉政剧《陈州放粮》已经上演好几日了,据说好评如潮。它运用直观冲击的多媒体技术,恰到好处的声光电形象逼真,极具感染力。演员们也表演不俗,忠奸人物的对白正反鲜明,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跌岩起伏错综复杂的剧情,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可以说,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精神盛宴,也使观众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据悉,在“2018年中国·淮阳龙湖赏荷旅游月”和“第四届清风荷韵·中原廉文化系列活动”期间,《陈州放粮》于7月27日——8月8日每晚7:30在羲皇文化广场公演,共进行13场。该剧是中国国家艺术基金重点扶持项目、2017年河南省文化产业扶持项目,曾经到大别山干部学院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演出,在广场的公演绝对是政府献给群众的精神大餐。 多媒体舞台剧《陈州放粮》取材于经典武侠小说《七侠五义》,原著大致内容为:陈州三年大旱灾颗粒不收,国舅安乐侯庞昱抢男霸女、荼毒百姓、克扣赈粮、强征壮丁建造花园,使得陈州民不聊生,包公奉旨下陈州查赈,公孙策设计要来龙虎狗三口御铡,庞国舅潜刺客暗杀包公,被南侠展昭所救,展昭并帮助包公保护人证、受害者,捉拿庞国舅,经包公审明案情,把安乐侯庞昱送进龙头铡,陈州百姓无不感谢为民做主的包青天 。而廉政剧《陈州放粮》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加入了现代文化元素,更具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讲述的是:北宋仁宗年间,陈州(现周口市淮阳县及周边)大灾,饿殍遍野,仁宗宠爱的妃子庞妃之父庞太师巧言令色,欺瞒范仲淹抢了“肥缺”,委派自己的儿子庞国舅和包拯侄子包勉前往陈州赈灾。二人假公济私,大肆搜刮,胡作非为。百姓张别古表示不满,被庞国舅当众用御赐紫金锤打死。包公奉旨下陈州查赈,庞国舅得知包拯下陈州,将城门严密封锁,包公乔装打扮,靠给妓女王粉莲牵驴,混进城中,查清了二人的罪恶,当众铡了庞国舅,并大义灭亲铡了包勉,开仓放粮,救民于水火,留下千古美名。这显然在历史原故事基础上融入另一部戏曲《铡包勉》,整台演出把戏曲、相声、武术、魔术、歌曲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有机结合,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了大胆创新,还将廉政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在宣传廉政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古陈州的风土人情、文化资源、特色旅游等元素有机植入,既增强了趣味性、传播了正能量,又提高了地方的影响力。从演出效果来看,改编是成功的。 对淮阳人而言,包公似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一出戏曲《下陈州》让淮阳的历史归属地——陈州名扬天下。淮阳人似乎都有这个体会,在外地你说你是淮阳人,对方似乎不大明白淮阳是何地,但是你说你是陈州人,特别是提到就是老包下陈州那个陈州,对方一般都会知道你是哪里人。为什么?因为《老包下陈州》这出戏唱遍了华夏神州。淮阳人对包拯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恩之,民间都是称呼包拯为“老包”,“老包”成了亲切的称呼。老百姓把包拯当做了自家人,就像唤作自家长辈一样。 其实历史上的包拯绝对是个“大官”,他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包拯曾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既而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后任枢密副使。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做过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笔者是一名文史爱好者,多次查阅《宋史》等史料,力图找出包拯陈州放粮的证据,可惜每次都是无甚结果。包拯唯一能和淮阳扯上关系的就是他写给宋仁宗的一封奏疏《请免陈州添折见钱疏》。在这篇奏疏里,他记录了自己奉命到陈州察访,了解到陈州粮食歉收、农民缴不上皇粮的情况。他请求宋仁宗特降诏书,令陈州百姓按大小二麦的市价缴纳现钱,或直接缴纳大小二麦。这一请求得到批准,使陈州百姓在大灾之年不再受“折变”之苦。纵观历史上元代的杂剧《陈州粜米》以及后来的戏剧《包公下陈州》、民间故事《包公放粮》,应该都是从此演绎而来。 包拯之所以受到民间的推崇和敬仰,在于其廉洁公正、敢于担当、爱民如子、不附权贵、铁面无私,并且敢于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冤,在封建社会里,官民阶级对立,包拯能有如此情怀,着实难能可贵。故民间有“包青天”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的民间将包拯奉为神明崇拜,建有包公祠,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蒙上了诸多神奇色彩。 撇开历史的烟云不讲,我们走近真实的包拯。被尊为包公的包拯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他办过什么民生实事,而是在腐败横行的黑暗社会,是包拯让老百姓看到了挽救自己于水火的希望。老百姓期盼有这样一个维护自己利益的人站出来做自己的保护神。这样一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间常说的包公,是香火供奉催生出来的包公,也是文艺作品“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成功典范,所以包拯并非历史人物。 回到现实中来,应该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处在法治建设逐渐完善的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司法制度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尽管有司法腐败的个案,但是影响不了整体司法制度的伟大性。有理由相信,随着各级纪监机关的正规化建设,包公这样的人物形象慢慢会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真地很感谢淮阳县有关部门在美好的暑天夜晚为群众安排的廉政文化教育,这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分,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为此而点赞! ——2018年8月3日晚 观看《陈州放粮》的群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