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策划 | 元宵说“圆”

 忧郁的妖精 2020-09-25

元宵说圆

策划/神编小妖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延续,算是过年的又一个高潮。汤圆是这一天的必备佳肴,其圆圆的萌萌的外形深入人心。而正月十五日夜正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加上元与圆同音,如此一来,人们常常将元宵一词和“圆”联想到一起了。2017年元宵节即将到来,本刊推出特别策划——元宵说“圆”,邀请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几位文学爱好者,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说说元宵节,那些和圆有关的美食、习俗、幸福,与梦想。

策划/神编小妖

圆一个温暖的梦

□ 《劳动时报》记者 曾艳

      “元宵夜连连,万户雪花开。欢歌笑语,千家把酒赏花灯。”元宵节的到临,浓浓的年味也更加饱满起来。夜色中,光影斑斓的花灯,盏盏寄寓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尽管现在的花灯形状奇特,不过最传统的要数那圆如皓月的花灯了。这“圆”不仅寓意着团圆,还寓意着圆满。“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和最佳形式。有不少人一直在追求着人生理想与价值的圆满,在这热闹祥和的元宵节,笔者带着大家一起听听他们的元宵梦想。

  “我喜欢小朋友,一直有着不熄灭的支教梦。2017年,我希望能走到更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去授课,坚持做那些温暖的小事。”美丽青春的李思缘从大学毕业后创办了“心房计划”,先后去了扶风小学、下坝小学、新长征学校等多所学校支教,至今为止计划实施了近5年。善良而执着的她尽管家庭富有,但她的目光却一直深深而真切地关注在农民工孩子的身上,除了认真教孩子们学习,李思缘还用自己的爱心感染和召唤着更多的爱心人士一起为这些孩子努力奋斗。“我常常为这些孩子悄悄留下眼泪,他们中的很多人居住在狭小而又脏乱的住所里,从来没有去电影院看过电影,没有玩过滑板车。”在李思缘的元宵祝愿里,感谢和祝福自己的父母是她必须要做的事。“我很感谢他们,没有他们我就不能实现支教梦想,大学毕业后,我连生活都没法保障,因为父母,我才能开始这项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业。”

      “初四后,我和老婆又去麻阳河继续喂养黑叶猴去了。对于元宵的祝愿,我希望附近的村民能和我一起好好保护这些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善待和宽容它们有时的顽皮。” 在沿河县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肖治金为一群大山的精灵——黑叶猴投食喂养了近20个年头。为有效保护黑叶猴,探索建立人工种群的方法,改善其与人的亲和程度,1997年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开始开展黑叶猴野外人工投食驯化项目。“最初项目由四个人执行,后来其他人都转行了,就只剩下我一个。”对梦想执着的肖治金通过渐渐摸索,对黑叶猴的生活习性到了如指掌的地步,如今的黑叶猴成长生活得非常好。肖治金,在幽静的深山里有着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一个爬坡上坎捱得了苦的体魄。“当大家都在欢喜过元宵的时候,作为护林员的我,决不能丢下这些猴子,我给它们带去了红薯和花生,让它们也一起过个开心的元宵节。”

  “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也可以在城里有个家,并且在新房里过了第一个元宵节,今年希望自己和丈夫能在城里找到工作,给孩子找一所学校。”刚刚搬进碧江区响塘龙异地扶贫安置点的杨翠红道出了她家的新年愿望。从沿河到碧江他们一家车程只用了三个小时,可是从农村到城市杨翠红却等了半生。2017年,幸福终究是来临了。杨翠红一家老小告别了昔日破旧的木楼瓦房,迎来这个宽敞明亮的新家,一应俱全的家用电器,杨翠红的心在这个特殊的元宵节变得温暖而又湿润。一个城市的变化心系着千万家庭的幸福,在杨翠红新家门上挂着的红红灯笼,用温柔细腻的声音吟唱着美梦圆满的小曲,奏响了人生新路程的奋斗之歌。生活充满着希望和动力。

月圆之夜庆团圆

□ 倪慧娟

  农历正月,古称元月。夜晚时分,古称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就是正月十五,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汉文帝已经把这一天定为元宵节。从此,元宵节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流传至今。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赏花灯、吃元宵、舞龙灯等一系列活动,来庆祝元宵佳节的团圆。

  在很多穿越小说或者历史小说里,我们也常常看到男主角邀约女主角元宵节赏花灯的情节。因为,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和增进相互了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那时候,年轻女孩足不出户,也只能在过节的时候才有机会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在这夜晚的同行中,圆了年轻男女对爱情的渴盼。因此,元宵节也有中国的情人节一说。“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写的就是元宵夜男女相恋的意境。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元宵赏灯时一见钟情,是爱情的圆,把缘分相连;乐昌公主与江南才子徐德言在元宵月夜破镜重圆,是婚姻的圆,从此幸福圆满地共度余生。

  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风霜,如今又是一年元宵夜。喜庆的圆灯笼挂起来了,一屋子的红火似乎燃烧着生命的希望。自古元宵便有团圆夜一说,“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一家人,围坐一桌,喜气洋洋庆团圆。一对红火的蜡烛,烟火摇曳,祭拜祖先;一杯醇厚的小酒,敬爹娘,敬兄长;一碗圆圆的元宵,喜重逢,庆团圆;厅堂里的大圆桌上,几碟凉菜,几盘热菜,菜式丰富、鱼肉俱全。在隆重而又喜庆的氛围里,一家人,和和美美过新春,团团圆圆庆元宵。

  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都会用吃元宵的风俗来庆祝这每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圆圆的元宵,代表着团圆,糯米粉制作而成,里面可以包上各种馅,香糯可口,十分美味。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了,馅的种类也丰富了起来,芝麻、枣泥、山楂、果仁、豆沙、水果,可以说,你想吃什么馅就可以包什么馅。当然,传统的芝麻馅几乎是必吃的,那份香甜的味道,一度是人们的最爱。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吃完饭后,一家人相约着出门,在明亮的圆月之下看乡亲们舞龙灯。寓意团圆的元宵节,舞龙灯也围绕着圆进行。水岸边的小广场上,正中的龙灯色彩鲜艳,灯身用绸布包起来,然后连接起来成一条龙,在小广场中间首尾连成一个小圆圈,在前面引导人的指引下,上下左右翻飞,动感十足。接着里外两圈是纸糊的板凳龙,我们方言叫盘龙灯,它必须扛在肩上,只能在平地转圈,不能舞动。一群小伙子们扛着盘龙灯,一圈一圈绕着正中的舞龙灯走,形成了两个外围的圆。不大的池塘、热闹的人群、闪闪灯光里元宵龙灯随着鞭炮声起伏前进。此刻,水波潋滟、灯光闪烁、月影婆娑,光与影的韵律随着龙灯的飞舞而分外美丽。天上的圆月高挂、空中的烟花绚烂、地上的龙灯飞舞,相映成趣,人们看得痴了,脚步久久不愿散去。

  元宵,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年的轮回中拉开了新的序幕。佳期如梦庆团圆,陪父母再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圆了他们儿女绕膝子孙满堂的幸福;陪孩子看一场美轮美奂的龙灯表演,圆了他们左手牵父右手牵母一起休闲娱乐的心愿。让这月华如水的夜晚,成全一家人的团圆美满。让这佳期如梦的时光,深深地烙刻在团圆的喜悦里。人生,便在这幸福的时光里,得到了圆满。此后,踏上新的征程,便有了无比的力量,挺起胸膛昂首阔步继续寻找人生更多的精彩。

圆圆的灯盏美美的习俗

□ 惠永胜

      晚上九点,我随手打开手机,查询一些有关上元灯会的消息。我用手指不停地滑动着屏幕,明代王守仁的《元夕二首》闯入我的视线:故园今昔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是的,有谁在这美好的夜晚不想家呢?

      在老家,这一天,家家户户都需要做灯盏。吃过早饭,家里的主妇们就开始忙碌。她不需要计算灯盏的个数,每年都做,总数早已熟记在心。和面,揉剂子,分剂子,定型,其中最关键的是和面与定型。面一定是死面,也就是没有经过发酵的面,发面因其有蜂窝孔,容易渗油被嫌弃。

      定型有讲究,必须是圆的,分单层沿儿和双层沿儿。据85岁高龄的母亲讲,谁家的长辈,如果经常做双沿儿圆灯盏,其子孙双眼皮的就多。我母亲见我奶奶那样做,她也做,所以我儿子双眼皮儿。定型其实也不太难。把分好的剂子用手揉搓至光滑,上下两个面蹲一下,形成一个圆柱,然后在案板上撒些玉米面或者绿豆面,滚动一圈,使其手感更加舒适。最后需要在灯盏的一端,用手指按下一个二指深的窝。双层沿灯盏就是在灯口再多道边就行。

 定型成功,上笼蒸熟。凉凉后,用筷子插入一个用棉花搓成的灯芯儿,倒入自家食用的植物油。待灯芯儿吸足了油,就可以等待使用了。当暮色降临时,家里的老人就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召集家里的年轻后生,吩咐送灯盏的任务。一般在家里送灯盏的都是年幼的儿童,到祖坟上送灯盏的都是年轻少壮的青年。

 家里送灯盏讲究颇多。首先要送神像,家里年长的男人,才有资格摆放灯盏,从左到右摆成一个半圆,烛光摇曳,犹如一个红色的莲台。灯光洒在神像身上,从下至上逐渐变暗,光亮的变化使神像更加威严。随着老人的一声“开始!”顿时,鞭炮齐鸣,众子孙也开始忙碌起来。按照刚才的分工,各自送起灯盏来。堂屋门,西屋门,东屋门,院门口,井台旁,厨房里,各屋客厅里,一盏盏灯盏次第亮起来。一晕晕的灯火在地上映出一个圈,圈圈都相连。偶尔有一个地方没有照到,孩子们都会惊喜地站在那里观看,唯恐破坏了这难得一见的美景。

      婶娘们来回穿梭的身影,黑黑的,飘渺的,犹如神仙到凡间。晚饭,需等到上坟地送灯盏的人回来才开始,老人说,这是祖上留下的规矩,人不团圆不可开席吃饭。在那个饥荒年代,灯盏是最美的零食。一般农家送的是面粉灯盏或萝卜灯盏,再加上灯盏中间那窝植物油,那个美呀!不敢多想。

      夜幕降临,田野里灯火摇曳,送灯的人都不走,一定等到灯火熄灭才算对得起祖宗。而此时,距离并不远的香春柳里,一双双贪婪的眼睛注视良久。送灯人一旦离开,随后就会有一场悄无声息地抢夺。他们抢到的灯盏不会吃掉,要带回家给娘亲。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女孩偷吃灯盏,长大后会黑眼圈。男孩偷吃灯盏,长大后写字洇墨。因此,后生们拿回家的灯盏都是婶娘们吃,她们不需识字,她们不怕变丑。

      而如今,我远离故乡,借着满月的光芒,望见了故乡,灯光下,爹娘泪两行。

左手汤圆右手爱

□ 汪少平

  盼望着,等待着,春的脚步近了,元宵节也珊珊而来。

  也许是过年的感觉意犹未尽,人们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一点不亚于春节,因为节后人们都要外出工作学习,为图个吉利,通常在元宵节这一天吃汤圆,寓意合家团团圆圆、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每到元宵节,我们一家总坐一起吃一碗热腾腾的汤圆,那一个个小巧圆润的汤圆,有的来不及咀嚼就滑入喉中,像一团团小火苗,烧得我浑身暖洋洋的,我们吃汤圆时,母亲则在一边慈爱地望着我们,不停地劝我们多吃点,新的一年就会事事顺利。

  关于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自古以来就有,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看来古代元宵节能吃得起汤圆都是有钱人,哪像今天的汤圆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然母亲是不懂这些诗的,她心里只有一个愿望:愿家人一切安好!

  汤圆里,蕴含着烟火红尘的香气,弥漫着家庭的温馨,能吃上一碗香甜适口的汤圆,我们要感谢母亲的辛勤劳作与付出。很多家庭过元宵节虽说也吃汤圆,但他们多数是从超市里买来冰冻汤圆,那些都是机械批量生产出来,哪有母亲亲手揉制的汤圆香甜可口。

  小时候,我最喜欢看跟在母亲身边,看她变戏法似的将一堆糯米粉和水加馅料,搓揉成小巧玲珑,圆滑可爱的汤圆。

  母亲在厨房做汤圆时,我也想去帮忙,但母亲怕我弄脏了手,让我在边上看看就行。

  母亲含着笑,将洁白的糯米粉倒在案板上,先堆成“富士山”,再削成“平顶山”,最后从中间刨出小坑,形成“四川盆地”,倒入少量的水,然后将糯米粉与水混合均匀,揉搓成面团,然后又擀成小面皮;她含着笑,将黑芝麻与白糖混合均匀做馅料,将它们一点一点包进小面皮里,捏紧再放掌心揉搓,很快,她的掌心就出现一枚圆滑可爱的汤圆,似一颗颗经过精心打磨的珍珠,又似一颗颗洁白无瑕的鸽子蛋;她含着笑,烧开一锅开水,将汤圆一个接一个轻轻滑下锅,看它们欢快地在水中翻滚,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

  春去秋来,在母亲的殷殷目光中,我吃着母亲亲手制作的汤圆去外地求学、工作。

  岁月催人老,在揉制汤圆的缓慢时光中,母亲逐渐年老,腿脚迟缓,再也揉不动那一堆糯米粉。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我老了,以后该你做汤圆了。我有点心酸,用力点着头说,放心吧,这个任务交给我。

      从此,我继承了母亲作为家庭庇护神的角色,每年的元宵节,我会提前买好糯米粉、芝麻和白糖等食材,然后钻进厨房,给一家人变戏法似的变出一锅汤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会像母亲一样笑着问他们,好吃吗?好吃就多吃点,屋里就弥漫着开心欢乐的汤圆甜香。

  每当我要做汤圆时,母亲也会含笑坐在桌边,不时指点我该怎样操作。

      我含着笑,将糯米粉与水混合均匀,揉搓成面团,然后又擀成小面皮;我含着笑,将黑芝麻与白糖混合均匀做馅料,将它们一点一点包进小面皮里,捏紧再放掌心揉搓成一个个圆滑可爱的汤圆;我含着笑,烧开一锅开水,将汤圆一个接一个滑下锅,看它们欢快地在水中翻滚……

  所以,我盼望过元宵节,很大原因那一碗汤圆。汤圆的食材很普通,但是用心揉制出来的汤圆却很香甜。母亲把她对我的关爱揉进汤圆里,我把对母亲的孝顺也揉进汤圆里,我们一起把对家人的美好祝福揉进汤圆里,让我们不惧流年,不论身在何方,都能感受那无与伦比的亲情。

刊发于2017年2月10日《劳动时报·周末》 

相关链接:

妖风杂志、劳动时报副刊栏目撰稿人征集令

常见问题:小妖对作家们的统一回复

版主介绍:神编小妖是何方妖孽?

      1.公众号发文单篇打赏稿费在10元以上的,100%归原作者(发文后次日通过微信转账,此后不再追加;单篇打赏在10元以下的,作为平台运行费用。)

     2.公众号按单篇文章积分数追加稿酬,单篇最高奖励500元

       积分500分以上奖励15元稿酬;积分1000分以上,奖励30元稿酬;积分1500分以上,奖励50元稿酬;积分2000分以上,奖励80元稿酬;积分2500分以上,奖励120元稿酬;积分3000分以上,奖励180元稿酬;积分3500分以上,奖励260元稿酬;积分4000分以上,奖励350元稿酬;积分4500分以上,奖励430元稿酬;积分5000分以上,奖励500元稿酬(单篇500元封顶)

       积分方式:一个点击(阅读)数计1分,1条10字以上留言计5分。作者本人留言不计分,10字以下留言不计分,同一个人的多条留言只能算作一条。总分数=点击(阅读)数+留言条数*5,奖励稿酬于发文日起一周后结算,结算后不再追加。

奖金由“彼岸聆音”

友情赞助

神编小妖

一个有品格的原创文学+新闻自媒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