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节的那些浪漫情事

 忧郁的妖精 2020-09-25

元宵节

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郑学富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唐朝以后,元宵节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人们往往把元宵节和青年男女的爱情连接在一起,涌现出一大批借元宵节吟诵爱情的诗篇,有人把元宵节说成是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年轻女子是不能随意出门抛头露面的,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之说,唯有元宵节时能出门娱乐。唐朝元宵节放假三天,取消宵禁的限制,允许人们出门赏灯,称为“放夜”。女子也予以解放,可以上街往来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皓月当空,春风融融,华灯齐放,妇女们成群结队,穿着新衣,走出户外,来到闹市中观灯、看热闹。唐人张鷟的《朝野佥载》说:“妙简长安、万年少女妇千余人,衣服、花钗,媚子亦称是,于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描写了京城元宵繁闹的景象,妇女穿着艳丽的服装,带着好看的首饰,在五彩缤纷的灯下载歌载舞。《开元天宝遗事》也记载,自正月十五以后,长安士女“各乘车跨马,共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男士女子们可以在一起郊游。唐代诗人卢照邻《十五夜观灯》云:“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描绘了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远处的灯火恍若点点繁星坠地,然而更引人注目的却是美丽姑娘的欢声笑语。

宋代的元宵节,比前朝还要繁华热闹,民族特色更加突出,民间参与更加广泛,假期也比唐朝延长了两天。青年男女更加浪漫,可以与自己的情人相会,相互表达爱慕之意,送上定情之物。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有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句,写得怅惘徘徊,委婉缠绵。北宋词人曾回忆昔日在京城的元宵情景:“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描写了京城十里长街笙歌彻夜,在这良辰美景的环境中,自己携貌美女子同行的惬意心情,表达了词人对那段时光的无限眷恋。南宋诗人姜白石有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宝马香车是佳人才子的暗喻。

明朝时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张灯十夜,京城内家家户户悬挂五色彩灯,其上绘有翩翩起舞的各色人物,花鸟鱼虫,竞相争艳。不仅京城都市里的青年女子观灯幽会,而且乡村女子也穿戴一新,描眉点唇,走出家门踏月夜游,在元宵夜潇洒走一回。唐寅的《元宵》诗曰:“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这首诗描写了乡村的元宵节,灯月映照下的村女更加美丽,满街珠宝翡翠闪耀,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由于观灯人多,还有女孩迷路的,明代散曲家刘效祖《灯市词》说:“谁家闺女路旁啼?向人说住大街西。才随姥姥桥边过,看放花儿忽失迷。”清人赵符庚《灯市词》说:“乡里儿女十八春,描眉画额点红唇。灯前忽遇城中女,笑指明妆不可人。”描写了乡村女子化妆夜游观灯,还笑话浓妆艳抹的城中女子。

元宵佳节,良辰美景,五彩斑斓的花灯,营造了温馨浪漫的气氛,待字闺中的女子得以走出深闺,提供了谈情说爱的机会,古代的青年男女借观灯之机,相约幽会,成就了无数的良缘美眷。传统戏曲《陈三五娘》就是以元宵节为背景,叙述泉州人陈三邂逅黄五娘的浪漫爱情故事。明朝文人阮大铖创作的幽默戏曲《春灯谜》也讲述了韦节度之女影娘与帅哥宇文彦在元宵灯会一见钟情定终身的故事。除了文学戏曲表现的元宵结缘的故事外,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其事。南朝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被虏押往京城,她将一面铜镜摔成两半,与夫君徐德言各执一半,相约元宵节在长安以卖铜镜寻找对方下落。后来徐德言历经千辛万苦,在元宵之夜与公主对上了铜镜,二人终于破镜重圆。

刊发于2018.3.2《劳动时报·周末》

作者简介:郑学富,山东人,资深媒体人、文史学者。2014年内退后被两家博物馆、纪念馆聘为特约研究员,专业从事文史和抗战史研究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