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幽谷觅兰与“猿”来有缘/晏启,刘胜祥/伊江科考日记08/20190804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0-09-25

幽谷觅兰

经过一周的连绵阴雨,今天,天气终于有所好转,在结束腾冲至瑞丽的考察后,科考队一路向东北方向迈进,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龙陵县,绕了一圈又回到了保山,盼来了期待已久的高黎贡山之行。“高黎”原是景颇族名的音译,“贡”为景颇语,是“山”的意思。高黎贡原意为“高黎家族的山”,后来的汉族按自己的习惯在“高黎贡”后又加上“山”,最后形成高黎贡山的名称。

高黎贡山位于我国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缝合线地带,其是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的分水岭,该山北接青藏高原,南衔中印半岛,东邻横断山系的怒山山脉,西毗印缅山地,纵跨中国云南西部,从北到南,绵延600余公里,跨越5个纬度。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气候类型等,该区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雉类和鹛类的乐园”、“哺乳类动物祖先的发源地”、“东亚植物区系的摇篮”。

高黎贡山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性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在植物资源上,该区已记载的野生维管植物约有4897种,占我国维管植物总种数的17.74%,其中兰科植物种类繁多,约450种,占我国兰科植物总种数的27.52%。与植物资源一样,该区动物资源的丰富程度亦较高,据统计,区域已记录的脊椎动物有699种,包括有兽类154种、鸟类419种、两栖动物21种、爬行类动物56种、鱼类49种。为了解高黎贡山丰富的生物资源,今天,科考队主要对高黎贡山南段生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

从瑞丽平原到隆阳高山峡谷,经过一路攀升,科考队终于抵达了高黎贡山海拔2100米处,也许是被它神秘的气息吸引,大家纷纷钻进了森林。我亦暗下登顶的决心,便整装出发了。出野外,若是对区域环境、资源情况等不熟悉,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定是没错,登山一会儿,刘老师便笃定的带着我们朝着一片林子去了,开始我还觉得这里可能没什么宝贝,当我迈出第一步是,一株芳线柱兰就在脚边,稍有偏差可能就伤及无辜了,就在欣喜之时,在旁边又发现了一株、两株….,后来竟发现了一小片。

芳线柱兰

过了不久,刘老师在前方又有了新发现,便唤我们前去,只见一株倒木上竟爬满了镰翅羊耳蒜、耳唇兰、密茎贝母兰、石仙桃、盆距兰和一些石豆兰。戴老师在前方密林深处也发现了镰萼虾脊兰、齿唇兰等。短短一会儿,竟发现了上十种兰科植物,真是让人感慨该区域的兰科植物多样性。这里真是兰科植物的乐园。

镰翅羊耳蒜

耳唇兰

镰萼虾脊兰

结束了第一条样线后,我便和姚老师、潘老师汇合了。在第二条兰科植物调查样线中,潘老师像扫描仪一样,总能发现周边新的宝贝,短短几百米的小路旁,竟发现了白花拟万代兰、藓叶卷瓣兰、伏生卷瓣兰、节茎石仙桃、禾叶兰、宿苞兰、串珠石斛、密花苹兰、眼斑贝母兰、宿存石仙桃、大苞兰等十多种兰科植物,而姚老师总能说出物种的拉丁名等,并以光影的艺术给予植物最精彩的瞬间。这次调查,见识到了两位老师渊博的学识及对植物的痴迷,让人心生敬佩。

大面积的附生兰群落

大面积的附生兰群落

串珠石斛-因节上肿大成念珠状得名

禾叶兰-因叶禾草状得名

宿苞兰-因苞片二列,宿存得名

镰翅羊耳蒜-因花序梗压扁,两侧具翅得名

藓叶卷瓣兰-因常生于苔藓丛中得名

高黎贡山南段兰科植物资源的调查,匆匆的便结束了,但总让人有些遗憾,不光是前面没走完的登顶道路,还因为这个神秘之地,也许这就是下次造访的理由吧!

晏启工程师在树上观察兰花(姚崇怀拍摄,20190804)

“猿”来有缘

在云南西部怒江以西的保山、腾冲、盈江和陇川一带,分布。

着灵长目长臂猿科哺乳动物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

白眉长臂猿(保护区技术人员拍摄,图为照片翻拍)

据保护区技术人员介绍,这个区域有4头白眉长臂猿。此猿雌雄异色,雄性褐黑色或暗褐色,具白色眼眉;雌性大部灰白或灰黄色,眼眉更为浅淡。白眉长臂猿是长臂猿中体型较大的一类,头很小,面部短而扁。白眉长臂猿栖息于热带或亚热带的高山密林之中。不筑巢,觅食、睡觉、休息都在树上进行,很少下地活动。以多种野果、鲜枝嫩叶、花芽等为主要食物,亦食昆虫和小型鸟类。全球种群处于下降趋势。缅甸、孟加拉和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等地也有分布。20190321,我们曾经在这里观察过白眉长臂猿,但是没有机会观察到,这次考察队有希望见到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白眉长臂吗?我们不敢奢望,仅仅列入了考察内容。下午4点左右,考察队微信群里传来了震奋人心的消息:有4名考察人员目击到了三头白眉长臂猿!一头为性,二头为雄性。考察队员朱艳第一位发现了林中的“猴子”,她的一声惊叫,朱兆泉、胡秀云和杜晓玲也目击了。朱兆泉和胡秀云马上一阵狂拍,终于获得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在林中的照片。尽管不很清晰,但是确定此种还是没有问题的。(见视频)他们幸运的与“猿”相会,我们考察队都为他们高兴。

四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目击者,从左至右:杜晓玲、朱艳胡秀云和朱兆泉(刘胜祥,20190804)

晚餐在讨论这个视频节目的题目时。姚崇怀老师脱口而出:“见到白眉长臂猿实在不容易,就叫“猿”来有缘”!于是,就有了今天日记中的“猿”来有缘的视频内容。

晚上九点,考察队才找到吃和住的地方。明天考察的地点是高黎贡山的百花岭,我们将坐在观鸟棚里,听朱兆泉研究员用他的“长枪短炮”讲鸟儿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