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花岭生物资源考察/晏启/伊江科考日记10/20190806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0-09-25

昨晚,经姚老师多方打听,了解到百花岭澡堂河沿岸海拔1300-1500m区域存在一片热带雨林,该雨林为云南省纬度最高的雨林,雨林内板根现象明显、层间植物及大叶草本植物丰富,热带雨林特征明显。听罢,大家欣喜万分,想要一睹芳容。一大早,科考队便朝着澡堂河方向进发了。

澡堂河位于百花岭北侧深切河谷区,该区还未进行旅游开发,想要到达澡堂河可不是一件易事。经反复研究,科考队最终确定了雨林的位置,并设定了大概的考察线路。由于来往澡堂河区的行人较少,该区道路较窄,加之区域自然环境良好,道路区林木葱郁,枯枝落叶等覆盖层深厚,科考队只能四处寻路,连滚带爬的下了山。

在林中穿梭时,收获最大的是看见了榼藤植物,虽然早些年在广西、广东、海南等地也见过由榼藤果荚、种子做成的吊坠等各类装饰品,但一直未见到其野生状态,这次凑巧的偶遇给了我们带来了不少惊喜,也算是不枉此行了。榼藤又叫榼藤子,其果实是荚果之王,长可达1m,宽达8-12cm,同样,其种子亦是世界上最大的豆子,直径达4-6cm。榼藤为我国热带地区特产植物,其果实及种子具有较高的药用及观赏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榼藤有毒,经处理后方可食用。

榼藤

下山以后,2种成片生长的鸭跖草科植物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之一为竹叶子,该植物为攀援草本,叶片心状,花多数,白色而较奇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该物种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繁殖力强,绿化成效较快,若能用作园林绿化,想必极好

竹叶子
另一种鸭跖草科植物便是四孔草,该种因种子具4个窝孔得名,因苞片常排列成鸡冠状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该种为多年生披散草本,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繁殖力强,为良好的地被植物。此外,四孔草还为药用植物,可消肿,治毒蛇咬伤等。

四孔草

在近澡堂河沿岸石壁上,科考队又发现了小片状的西藏珊瑚苣苔,一般而言,该植物的花期多集中于6月,可能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该区域植物的花期有所推迟。

西藏珊瑚苣苔(以上照片均为晏启拍摄)

遗憾的是,由于澡堂河区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此次百花岭热带雨林之行以未能成行,科考队不得不折返,但沿途新发现的物种,不断让我们感受到自然之美。

观鸟小分队今天换到32号鸟塘继续观察这里鸟类种类,当然,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了解纹背捕蛛鸟(Arachnothera magna)的一些生活习性。我们近距离的观看了这位太阳鸟科中体型较大的鸟类,用粗长而尖且向下弯曲嘴取食的过程。相关视频正在整理中。

                   纹背捕蛛鸟在野芭蕉花上

在我们的镜头下,有一只动物进入了我们的视野,经过鉴定为树鼩(Tupaia belangeri),体长19~20cm,体重50~270g,头部长度为12~21cm,尾长约14~20cm,体背毛以橄榄褐色为主,颈侧有淡黄色条纹,腹毛由灰色至污白色,背腹之间毛色界线分明,尾毛与体色相同。前后足均具有五趾,每趾都有发达而尖锐的爪、吻部尖长,耳较短,头骨的眶后突发达,形成一骨质眼球,脑室较大。

树鼩照片(朱兆泉拍摄,20190806)

树鼩善攀登,跳跃,行动敏捷,胆小易惊,有较强的领地意识。能发出8种不同的声音用于警报、注意、接触和防御。食物以虫类为主,也可食用幼鸟、鸟蛋、谷类、果类、树叶等。

(视频由朱兆泉拍摄,刘亮制作)

树鼩主要分布在克拉地峡以北的东南亚地区,包括泰国、孟加拉国、缅甸、印度东北部和尼泊尔、中国南部、柬埔寨、老挝、越南以及中国海南在内的沿海岛屿。从经纬度来说,它们分布在北纬28度~南纬9度,东经35~122度的地区内。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

树鼩分布范围图


晚上,我们赶到大理,明天将对大理苍山的生物资源进行考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