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香/郑炜赏花42/20200810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0-09-25

乡间夏日,下午六七点钟,月亮升到半空,清凉的夜风吹起,天色却还一派明远,正是散步的好时候。一路有婆娑的树木,树上蝉鸣、鸟雀惊飞。远处山边有几颗星星,天上乌云聚集之处会洒下几滴小雨。

入目最多的是水田,从山脚直到路边,一垄挨一垄的,都是绿油油的稻田,其间黄绿稻穗正在开花,只听得此起彼伏的蛙鸣声。


这一幕在乡间极为平常,一千年前,宋代的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便作了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记载同样的情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可见唐宋时期,水稻便已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了。实际上,水稻在人类舞台上粉墨登场,远不止这千年历史。

距今8000年以上的浙江跨湖桥、湖南八十当、河南贾湖等考古遗址的发掘,都表明当时水稻便已在长江下游地区开始驯化。考古研究更已证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亚洲栽培稻的地源地。


注意这里用了栽培或驯化的字眼。我们今日所见水稻,毋庸置疑是驯化后的品种,因为袁隆平院士的大名与事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千年前辛弃疾所描写的水稻,也已是驯化后的品种?

这也并不惊奇,水稻作为世界三大主粮之一,其驯化史在一万年前,人类社会开始从狩猎和采集向农业社会转变的时期,便已经开始了。农作物驯化是一个长期的、多阶段的过程,而植物栽培是其开端。这经驯化后的稻便以稻(Oryza sativa L.)为名,也是今日所说的稻谷、水稻。


水稻的野生种被称为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产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台湾等地,海拔600米以下的低湿地,水稻也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的世界三大主粮(玉米、小麦、水稻)之一。

那野生稻,与稻的主要区别在哪呢?前者小穗成熟后易脱落。对于禾本科(Poaceae)植物来说,小穗是花序的最基本单位。稻属植物的小穗都只含一朵小花,有雄蕊6枚。这小穗上的1朵小花,最终便结成一粒稻谷,野生稻的稻谷易自然落粒,而栽培驯化后的水稻,不会自然落粒,经过人力的脱粒处理后才会脱落下来。考古学家便是从小穗轴形态特征来判断考古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属于栽培稻抑或野生稻。


对重要作物的野生种群和具有重要遗传价值的近缘种来说,可以从野生种或近缘种中挖掘出栽培种已丢失或削弱了的优异基因,因此保护这些野生种和近缘种具有重要的遗传育种价值。最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征求意见稿),便将整个稻属(Oryza spp.)野生个体都新增为二级保护物种。

我曾在滇南遇到过其中的疣粒稻(Oryza meyeriana subsp. granulata ),它的分布海拔可达到1000m,多生于丘陵和林地中。为保护一处野生疣粒稻分布区,就连高速公路也是调整了线路的呢。



参考文献:郑云飞,蒋乐平.稻谷遗存落粒性变化与长江下游水稻起源和驯化,南方文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