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Ⅱ)。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一、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以下是四位科学家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所做的实验: [来源: 学§科§网] (1)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中达尔文所做的实验是丙,证明了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的是实验甲。 (3)能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是实验乙。 (4)能证明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的是实验丁,该实验是由温特完成的,他将该化学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横向运输、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下列图中,甲图中的a表示的是横向运输,b表示的是极性运输,c表示的是非极性运输;乙图中A→A′和B→B′的运输方式是横向运输,A→C、A′→C′、B→D、B′→D′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 (3)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3.分析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并作出总结 总结:①外因:单侧光照射;②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特点: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 (2)实例剖析 ①顶端优势 a.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b.原因: 生长素顶端优势 c.解除方法:摘除顶芽。 d.应用:可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它多开花、多结果。 ②根的向地性 重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不均(根的向地侧生长慢,背地侧生长快)→根向地生长。 ③除草剂 从图中可以看出,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杀死单子叶农田里的双子叶杂草,同时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 2.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来源:学&科&网] ①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 ②用生长素类似物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下处理插条,其影响程度不同。 ③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2)实验过程 (3)实验分析 由右图曲线可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在A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 三、其他植物激素及其作用 1.列举下列相互作用的植物激素 (1)相互促进方面 ①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②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③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④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乙烯。 ⑤调节种子发芽:赤霉素、脱落酸。[来源:学#科#网] ⑥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方面 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促进侧芽生长。 ②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 ③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④叶子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酸促进。 2.五种植物激素对应的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 ![]() 一轮复习内容持续更新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