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河剧、真田丸、真田家 | 日本战国

 日本物语 2020-09-25

《真田丸》讲述了日本战国末期最后的战斗大坂夏之阵而扬名的武将真田幸村(信繁)及其家族的生平往事。开播后武田家灭亡、本能寺之变等情节进展之快,淡化一些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就拿本能寺之变来说,以往的大河剧中总是作为精彩场面出现的本能寺之变,例如前年的《军师官兵卫》用了一集作为小高潮,而本次的播放时间仅为1分钟,以未曾有过的简短形式结束了,重心完全放在了真田家,叙事安排得非常恰当,三谷幸喜的台词也十分诙谐幽默每周的45分钟不会让人看着产生疲倦,给人很平衡的感觉。

今天小编的朋友有幸去日本藏丸町真田家参观下,接下来是前方发来的报道,大家感受下古董与还存在的真田后裔。

这位就是幸村次子——片仓守信(大八)的后裔:仙台真田家13代当主 真田彻

话说当年大阪之战后,怎么还有真田家呢?原来是这样的:

"真田幸村与在关原之战中跟随东军的哥哥信之分别后,加入西军阵营,战败后与父亲昌幸一同被流放高野山的九度山。
昌幸死后,幸村参加了大坂冬之阵、夏之阵的战役,于1615年夏之阵中战死。幸村一共有13个孩子(4男9女,注:维基百科中是4男7女),长子大助在夏之阵当时就自杀了。当时,只有4岁的次子大八和(幸村的)4个女儿逃往奥州。大八在那儿创立了仙台真田氏,我是第13代,从幸村开始算就是第14代了。
大八和(幸村的)女儿们能幸存下来,是因为幸村生前,将孩子们托付给大坂之阵时的敌方——仙台藩伊达氏的家臣片仓重纲(小十郎)。在讲谈(即评书)等文艺作品中,讲述了这么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幸村的女儿阿梅身着白衣、手持薙刀来到重纲面前,见她带着“我是真田幸村的女儿”的书信,重纲说道“我也是男人,我明白”就收留了阿梅。但我觉得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吧。我无法想象重纲能独自一人做出如此重大的决断。我认为事前(仙台)藩主伊达政宗和幸村之间应该达成过托付孩子的约定,但作为史实来说,这其中的来龙去脉仍不得而知。"

“在被收留以后,(仙台)藩隐瞒了大八的存在。因为德川幕府绝不会允许将家康逼入穷境的幸村之子活下来。伊达家为了欺瞒幕府,让九度山的莲华定院传出了大八“八岁时死于京都”的流言,并且在家谱中动了手脚,向幕府报告说现实中的大八是“真田幸村叔父的孙子”。

大八成为伊达家的家臣时,曾有一段时间冠以真田之姓,但因为受到幕府对其家世进行的调查,就将姓名改为片仓守信,成为现在宫城县藏王町俸禄360石的(仙台藩士)。
之后,到了(守信长子)辰信这一代就正式恢复了“真田”姓氏,这时距离大坂之阵已将近100年了。
虽然幸村和兄长信之分道扬镳,但史料记载在1673年,辰信的时代,信之的子孙曾与幸村的子孙再次聚首。信之为初代藩主的松代藩第3代藩主幸道,迎娶了爱媛县伊达家的女子为正室。那时,幸道拜访了作为该女子监护人的伊达本家的府邸,据说在宴席上辰信和幸道见了面。

另一方面,大八的姐姐阿梅后来成为片仓重纲的继室。据说,虽然她与重纲之间没有孩子,却成为片仓家第三代当主景长的养母,深受所辖地百姓的爱戴。此外,阿菖蒲也嫁入与重纲属于不同家系的片仓家。阿菖蒲还在墓地建了父亲幸村之墓进行供养。

仙台真田家宅邸在明治维新时就没了,现在也没有(再建)。盔甲则是一代代传了下来。这副盔甲据说是真田昌幸传给幸村的,应该是在大坂冬之阵后作为纪念物分给大八的吧。  ”      - 真田彻

以下是小编朋友今天在仙台藏丸町4月3号刚拍的照片:

藏丸町很小,人口2万不到。


真田后裔所开设的展览馆售卖一些纪念品


(上面的甲胄如需定制,联系本小编)

真田家家谱

当年大阪之战后留下的古董


原来信村的甲胄是这套,看来个头很小,在流放的日子跟老爹两人营养不良

一些宣传海报。。

怎么样?下次去仙台旅游的朋友,务必去藏丸町看看真田家哦。

日本物语

中文最大日本文化电子揭示板浪人御所(SenGoKu.Cn 2005年创立)与日本视角(JPSOO.Com)旗下自媒体:日本物语,以文化、历史、大河剧、甲胄、器物等日本的视角,增进中国年青人群体对日本认识与了解,非盈利性自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