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件事,还好吧?” 中国人一般要是听到这句话绝对是“脸上笑嘻嘻,心中MMP”的。 他们的内心独白应该是这样的:你和我说哪件事儿?我仔细算算,我和你有很多事儿啊,谁知道是哪件事? 然后中国人一般会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回一个字:“嗯(gun)?” 小编对于这件事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从小熟悉各种日本文化,就连日本漫才和落语说的梗基本上也都能照接不误,你会发现“半句话”是日语中十分独特而又庞大的素材库。 精通日本文化的小编也很好的理解到了“半句话”的精髓,并且用在了实际生活当中,结果,被所有人嘲笑交流有障碍,直到遇到了日本人我才确定我语言功能完好。(ps:感谢远在伦敦的河野有里桑) 一般中国人会反问,日本人说半句话,经常会吃掉主语,那么请问“主语是什么?”“到底是什么事情?”。 日本人之间交流难道是依靠心电感应的吗? 难道不会出现歧义和误会吗? 我可以先给大家一个模糊的结论,日本人之所以说半句话,是因为省略掉的地方是该日本人自身觉得这个词语或者短语对于双方是雷区的地方,不知道能否回避,但是又要将语言表述出来,因此省略掉,让双方都有时间去思考和缓冲。 说到这里,很多人还是云里雾里的,那么看看小编给大家举的几个例子。 这种超高难度的“体会式”交流方式是日本独有的高语境文化,也就是所谓的“体会式”交流方式。 简单的说就是说半句话让你自己体会,体会不出来的话那我也没办法。 ① “今天喝一杯?” 大意:今天去喝酒么 “月末有点” 大意:因为月末了(忙或者没钱)去不了 ② “那随你便!” 大意:我无法允许你这么随便 “哦……” 大意:老子懒得和你说话 ③ “明天是截止日期了想集中注意力啊” 大意:明天是截止日期了,所以要集中注意,好好创作,你难道没有听到什么声音阻碍老子创作吗?你还能继续看电视公放那么大声吗?没一点眼力见儿,能不能关了电视? “不好意思,我去关电视。” 大意:我知道了,这就去关电视 如果你是日本人的话,或者是日语学习者的话是不会觉得这些对话是不可思议的,举个例子,对于每年都要去N1散步两回的众多日语学习者来说,听力中近乎一半的时间都在说半句话,如果你不理解这种文化,对于理解日语来说是个灾难。 但如果是表达相对直接的欧美国家的人来说,听到这样的话就会觉得困惑、简直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日本和其他国家相比,比起实际上交换的信息,更注重“场面”“状况”“条理”等这些我们中国人觉得虚头巴脑的方面。 这种信息交换方式的侧重自然而然导致被省略的要素有所增加。 这也和不说清楚比较好的日本“暧昧文化”重合,但是这需要获取信息一方需要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谙熟高语境文化。 再举一个日本暧昧文化的例子。 日本人说:“我们以后会再商讨下”,如果你还追着人家屁股后面问“什么时候再次商讨呢?”那可真就是无药可救了。 因为日本人只说了这一句话而后面没有加其他的语言和语气,其实就是在表明“关于这件事到此为止,以后不用商讨了。 中国人很多时候觉得日本人很假很假正经,应该就是这样的吧?其实不是的。 中国人习惯把许多事儿说的非常明白,乃至于喝一顿酒就清楚了对方的家庭成员的情况,但是这样很容易造成志同道合的立马结交,没有一致思想的人们就立马受到冷落。 很容易出现一锤子买卖的情况。 日本人用这种方法淡淡的拒绝,或者是淡淡的赞同,这样就可以保证和其他所有人大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利于长远的发展。 日本人信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欲速则不达”。 日本人认为,懂得高语境能采用有省略信息的语句来表达意思的人,也有能做出谁都可以懂的具体说明的人。 比如,颜色、大小、时机、原因等等,仅仅是加上这些,信息便可以变得简单易懂的案例不在少数。 表达意思的一方虽然费了些心思,但是接受信息的一方能够减少困惑、误解。 日本人容易采用对接收方施加压力的交流方式,所以对此要更加上心。 日本人为了从对方那获得期待的回应,因此正确地传递信息很重要,采用高语境对话也就需要双方格外有耐心。 如果日本人对你说半句话,不仅仅是想要此时此刻的对话结果,而更多是为了保持你们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你也需谨记日式的交流沟通是“欲速则不达”的。 日本物语 前身为日本战国历史文化社区浪人御所“看日大本营”(2006年创栏)与日本视角(JPSOO.COM)旗下APP联合发行。旨在以文化、历史、旅游、教育、匠人等角度,阐述中日之间的差异引发用户思考,促进中国年青人对日本的全新认知,希望能有态度、有深度地传递有用的知识。
|
|
来自: 昵称7172535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