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缺血(AMI)常被定义为小肠部分血液供应的突然中断,引起的局部缺血、细胞损伤和肠道病变。如果未经及时治疗,该过程将迅速进展为危及生命的肠坏死。AMI有非闭塞性(NOMI)和闭塞性两种类型,闭塞性肠系膜缺血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肠系膜动脉栓塞(EAMI)、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TAMI)及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VAMI)。该病总体发病率较低,但在全部急诊就诊患者中,其比例仍能达到0.09~0.20%。快速诊断和干预AMI,对于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但长久以来,AMI诊断困难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1 定义 本共识参考2016年欧洲肠系膜缺血指南,对AMI的定义进行了更新:即急性肠系膜动脉、静脉栓塞或循环压力降低,导致肠系膜内血流减少,难以满足其相应脏器的代谢需求。不包括孤立性肠缺血,以及由于粘连性肠梗阻、疝等外压因素造成的局灶性、节段性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CMI)及缺血性结肠炎是单独的病例,亦不属此列。 2 流行病学 3 肠系膜循环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学特点 4 病理生理学 4.1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EAMI) 4.2 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TAMI) 4.3 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 4.4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VAMI) 5 临床表现与危险因素 5.1 AMI的一般临床表现 主诉与查体不符的剧烈腹痛是AMI早期的经典表现 【推荐意见1】: 主诉与查体不符的剧烈腹痛是AMI早期的经典表现,但不足以作为诊断标准。而漏诊所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故无明确病因的急性腹痛患者(特别是合并有心血管方面疾病的老年人)应疑诊为AMI直至被推翻。(推荐等级:1B) 5.2 各类型AMI的危险因素 【推荐意见2】: 房颤患者突发剧烈腹痛时,应考虑EAMI;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特别是近期患有餐后综合征的患者,应考虑TAMI;高凝状态的患者则应怀疑VAMI;临床症状出现预期外恶化的危重患者应考虑NOMI。(推荐等级:1B) 5.3 介入性操作对AMI的影响 【推荐意见3】: 任何介入性操作,特别是涉及血管操作后出现的不明原因腹痛,均应考虑幷查证AMI的可能性。(推荐等级:1B) (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