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中国急性肠系膜缺血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要点

 莫言今日无知己 2020-09-25

介 入 先 锋
介 入 先 锋

急性肠系膜缺血(AMI)常被定义为小肠部分血液供应的突然中断,引起的局部缺血、细胞损伤和肠道病变。如果未经及时治疗,该过程将迅速进展为危及生命的肠坏死。AMI有非闭塞性(NOMI)和闭塞性两种类型,闭塞性肠系膜缺血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肠系膜动脉栓塞(EAMI)、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TAMI)及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VAMI)。该病总体发病率较低,但在全部急诊就诊患者中,其比例仍能达到0.09~0.20%。快速诊断和干预AMI,对于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但长久以来,AMI诊断困难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1   定义

本共识参考2016年欧洲肠系膜缺血指南,对AMI的定义进行了更新:即急性肠系膜动脉、静脉栓塞或循环压力降低,导致肠系膜内血流减少,难以满足其相应脏器的代谢需求。不包括孤立性肠缺血,以及由于粘连性肠梗阻、疝等外压因素造成的局灶性、节段性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CMI)及缺血性结肠炎是单独的病例,亦不属此列。

2   流行病学

3   肠系膜循环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学特点

4   病理生理学

4.1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EAMI)

4.2 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TAMI)

4.3 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

4.4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VAMI)

5   临床表现与危险因素

5.1 AMI的一般临床表现

主诉与查体不符的剧烈腹痛是AMI早期的经典表现

【推荐意见1】:  主诉与查体不符的剧烈腹痛是AMI早期的经典表现,但不足以作为诊断标准。而漏诊所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故无明确病因的急性腹痛患者(特别是合并有心血管方面疾病的老年人)应疑诊为AMI直至被推翻。(推荐等级:1B)

5.2 各类型AMI的危险因素

【推荐意见2】: 房颤患者突发剧烈腹痛时,应考虑EAMI;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特别是近期患有餐后综合征的患者,应考虑TAMI;高凝状态的患者则应怀疑VAMI;临床症状出现预期外恶化的危重患者应考虑NOMI。(推荐等级:1B)

5.3 介入性操作对AMI的影响

【推荐意见3】: 任何介入性操作,特别是涉及血管操作后出现的不明原因腹痛,均应考虑幷查证AMI的可能性。(推荐等级:1B)

6   辅助检查

6.1 实验室检查

【推荐意见4】: 目前并没有可用于确诊AMI的特定的实验室检验指标。(推荐等级:1B)

6.2 影像学检查

【推荐意见5】: 对于疑诊为AMI的患者,应尽快进行CTA检查。(推荐等级:1A)

7  治疗

7.1 AMI的一般性治疗

7.1.1 液体复苏

【推荐意见6】: 确诊AMI的患者,无论是否存在休克症状,均建议立即开始液体复苏以增加内脏灌注。(推荐等级:1B)

7.1.2 抗凝

7.1.3 解除肠系膜血管痉挛

7.1.4 广谱抗生素应用

【推荐意见7】:  抗凝、解除肠系膜血管痉挛以及广谱抗生素应用建议AMI早期立即进行。(推荐等级:1B)

7.2  EAMI和TAMI的治疗

7.2.1  介入治疗

【推荐意见8】: 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建议AMI早期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以争取更好的预后。介入治疗后应持续抗凝。(推荐等级:1B)

7.2.2 外科剖腹探查

【推荐意见9】: 腹膜炎患者原则上仍应进行积极剖腹探查。(推荐等级:1B)

7.2.3 损伤控制性手术(DCS)

【推荐意见10】: 对于预期需要进行肠道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而言,损伤控制性手术(DCS)是AMI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计划性二次开腹是AMI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荐等级:1C)

7.3 多学科综合救治(MDT)

【推荐意见11】: 有条件的情况下,AMI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建议入住ICU,进行持续液体复苏幷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推荐等级:1B)

【推荐意见12】: 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快速组织MDT并于杂交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治疗。(推荐等级:1C)

7.4 VAMI与NOMI的治疗

7.4.1 VAMI

【推荐意见13】: 无腹膜炎或病情未见持续恶化条件下, VAMI通常选择抗凝等保守治疗。否则仍应考虑手术。(推荐等级:1B)

7.4.2  NOMI

【推荐意见14】: 当疑诊为NOMI时,其治疗重点在于尽可能纠正根本病因,幷改善肠系膜灌注。坏死肠道应及时切除。(推荐等级:1C)

8   预后

【推荐意见15】: 对于确诊AMI的患者,应对其可能存在的术后并发症和预后进行快速、仔细的评估,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以决定最佳治疗方式。(推荐等级:1C)

AMI高度怀疑的指征在于突发与查体不符的剧烈腹痛、酸中毒或D-二聚体升高,以及心律不齐的病史等。应用影像学技术(如CTA)可帮助建立诊断。在明确AMI之后,应立即进行液体复苏、抗凝、解除肠系膜血管痉挛等治疗。同时准备多学科会诊,评估肠道活力幷决定手术方式。随后,使用损伤控制技术和持续的重症监护至关重要。根据对肠道的二次评估,可按需要进一步切除肠道或吻合切口。在此过程中,急诊医师、放射医师、介入医师、麻醉科医师和外科医师之间的紧密合作至关重要。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2020中国急性肠系膜缺血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急救医学》2020年第9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