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大板块: (一)基础知识 包含但不限于大学所学的很多专业课程,比如工程制图、公差互换性、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金属加工工艺、模具制造、机械设计、机构设计、光学、电磁场、电机传动、自动控制理论等等,如果你是学机电相关专业的能懂电路那更好。 理论知识的熏陶会对你工作实践以及后面几个板块的技能都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实际工作中你需要用的一般来说不会特别深,产品设计也不是科研,你遇到问题了知道往哪个方向去思考就可以了,下面举三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1 工程制图 很多国企和小型制造商的图纸常用的投影方式为第一视角,沿海很多企业和外企都喜欢使用第三视角,这两种投影都是可以的,但应该在图纸中标注清楚,特别是图纸在没有等轴视图的情况下很容易出错。如果你在制图的时候使用了第三视角,而供应商按第一视角加工,样品阶段都还好说,一旦是量产产品,造成的项目成本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2 热力学 新产品开发时需要对风扇选型,大公司一般有专业的分析工程师参与,小公司则是结构工程师来搞定的。对外人来说风扇就是吹风的,对产品设计来说,风扇的里面涉及的参数非常多,比如安装方式、安装尺寸、功率、供电走线、静压、噪音、流量、价格、供货周期、认证资质等等。现在只拿流量这一项参数来说,如果没有基本的热力学知识,只能靠经验老产品用哪个就选哪个,要是有基本的热力学知识,至少知道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3 模具制造 这一项其实在大学里并不是单一的一门课,而是有很多课程组成的,平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大部分产品零件都是模具成型(材料一般是塑胶、钣金、片材、型材、铸件等),不同的零件由不同的模具及后续工艺制作完成,不同的模具特点也各不相同。 比如上图中的这种夜市大排档常见的塑料椅,细心的人有时候摸到边缘会有一些割手的“毛边”,在一些劣质的塑料玩具中也比较常见,其实这种毛边是塑胶零件的注塑缺陷之一,专业名称叫披锋,塑胶零件试模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一般是因为注塑压力过大等原因造成。了解了模具你才可以给注塑师傅提意见,或者在样品不良中定位问题,到底是设计还是工艺的缘故,后续是否可以更改。 PS:模具制作知识非常重要,即使你是模具专业出身,也一定要多看产品,多跑供应商。 (二)软件工具 一个结构工程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画图,还有更全面的能力,出现多个软件工具可以选择的时候,根据你所在的行业和公司实际情况来确定。永远不要嫌多,技多不压身。 1 2D软件 如AutoCAD, CAXA等,至少要到熟练出图标注。 2 3D软件 各个行业各不相同,正如之前的 @颢然 也提到的, Pro/E多用于电子产品设计,Solidworks多用于机械类设计, UG多用于模具设计,汽车行业常用CATIA等等,每一种软件的功能模块都不少,以Pro/E来说,包含实体建模、钣金建模、组件、工程图、布局、线缆甚至一些简单的仿真,最好都能熟练。 PS:学校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一般都是画好零件再组装,还称不上真正的设计,实际产品开发不管复杂简单,都遵从自顶向下top-down原则,个人认为这是在学习基本之前一定要了解的概念,不同的设计软件top-dwon的实现方式不同,但设计思路都是一样的,具体方式你可以在很多地方搜索到。 3 公差分析 如CETOL或各种外挂插件。 4 仿真 简单的运动、装配都可以用3D软件仿真,但仍有一些仿真需要特殊软件,如热仿真Flotherm,Fluent,力仿真Ansys(当然Ansys功能非常强大不止于此),动力学的Adams等等。 5 平面 CorelDraw, Illustrator,Photoshop等要有一定的掌握,因为完整的产品肯定还会有制作丝印图、效果图、产品功能规格说明书、专利申请书的时候。 6 Office 稍微正规一点的公司,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都会有很多文档(Word, Excel)需要写,有很多评审会(PPT)需要参加,这些费时的事情没有人帮你做,而且,永远不要低估一本说明书的难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