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茶好茶判据体系中,生茶好茶判据为E值(能量)、R值(茶性)两个参数在E&R构成的时空中的位置决定的。 E、R都可以在实验室完成需要的参数测量并被计算出来。 E、R既然是生茶好茶判据,那么就会在人体上反应出来,E对应的是生茶能量、物质被人体利用时能量的转移引起的放热过程并由这个放热过程驱动下的生津回甘过程就是好茶判据之一,这是人体的生理机制。能量转移过程中必然放热,是物理法则。R对应的是人体放热部位。 生茶能量越大,在生茶能量、物质被身体利用过程中的放热过程就越持久,也是人体生理机制控制的过程。人体表现和人体当时的环境温度、湿度相关【1】。 不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现相当大部分人群,喝生茶并没有明显的身体放热过程,这意味着由身体放热过程驱动下的好茶判据:持久的生津回甘过程,也体验不到。 如果从物理学思维上看,我喝生茶身体没有放热过程,那么这个用身体放热过程的持久性判定生茶好坏的判据就不成立。但是别忘记,人是生物的,在生物学思维上,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生物学家通常更愿意接受多样性,并倾向于陈列大量事实,而不在意这些事实是否能用某个统一理论来解释。事实上,他们只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小模型就可以了。塞缪尔·阿贝斯曼【2】 喝生茶没有明显身体放热的人群,是可以通过训练,让放热过程展现出来。这里面的转化过程揭示了某种意义存在。 在常年实践中,一部分群体喝新生茶没有身体放热反应,但是喝相对老点的陈茶,会出来身体的放热反应,说明茶性也直接影响这个问题。如果用陈茶训练这种身体放热反应,成本高,而且具有高E值的陈茶凤毛麟角不易获得。 “奶中捞月”的出现,给这种身体放热训练带来极大的机遇,成本低,当代新生茶高E值的很容易获得。我们试图利用“奶中捞月”呈现的温性,即使是新生茶也能完成温性陈茶才能完成的训练任务。 为了叙述方便,简单定义人群状态如下: 测试用茶为高E值新生茶,微弱身体放热人群,简记:坨坨,这实为一种褒义爱称,不具有如何歧视意义。 测试用茶为高E值新生茶,几乎没有身体放热人群,仅仅对某些茶区生茶有明显身体放热,比如老班章M3,会有身体放热反应,其他茶区茶罕有身体放热反应,简记:铁坨,这实为一种褒义爱称,不具有如何歧视意义。铁坨这里面有点意思,意味着老班章M3这类茶对于身体的利用更容易些?因为只有生茶内的能量、物质被身体利用发生能量转移,才有发热过程产生。 测试用茶为高E值新生茶,完全没有身体放热人群,简记:死坨,这实为一种褒义爱称,不具有如何歧视意义。我今年春就遇到一个,请求我帮忙鉴定三箱老班章和茶样的一致性,三箱老班章茶样各一泡,当时环境下,我大汗淋漓,对方却一点身体发热都没有,没有一滴汗出来。也听过身边茶商、茶农说过自己杀青八锅不出汗的,要知道茶季中,环境温度不低的,杀青锅温在250℃~300℃之间,叶面温度也在60℃~65℃之间,并且伴随热气腾腾的水蒸气。 “奶中捞月”完成后,想到可以利用“奶中捞月”的温性性质来进行新生茶(寒凉属性)的身体放热训练。刚好有个“铁坨”也参与了“奶中捞月”的过程,前期等于对“铁坨”进行了一个多月没有记录的训练。 2020年7月13日开始,和这个“铁坨”协商,开始了一个长达66天的身体发热训练。使用茶样基本是2020春茶茶样。计划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奶中捞月”呈现的温性性质,先用温性打开“铁坨”的身体放热过程。给铁坨说明:持续内源性发热与热水带来的热量扩散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和过程,要找到内源性持续放热的感觉。 为了简化描述,规定:身体内源性持续放热描述分四种情形,完全没有内源性持续放热,记录为:白圈,微弱身体内源性持续发热,记录为:淡绿色圈,中等身体内源性持续放热,记录为:深绿色圈,明显而且强烈身体内源性持续放热,记录为:红色圈。 使用茶样,C3及C3等级以上,标识为:红色圈,这类等级生茶一般来说具有明显的身体内源性持续发热过程,使用C3-茶样,标识为:深绿色圈,使用C2~C2+茶样,标识为:淡绿色圈。 训练要达到的目标为:对应茶样的描述圈色与”铁坨“报告的身体内源性持续发热感觉描述圈色一致。也就是红圈茶样对应红圈身体内源性持续放热描述,其他类推,如果茶样红圈对应身体内源性持续发热是深绿色圈、淡绿色圈、或者白圈,则说明训练还不够,或者茶样问题,或者“铁坨”本身存在一个“阈值”。 环境因素也有影响结果,训练过程中的环境温度都标记出来了。除“奶中捞月”使用的是自身配比茶,其他两个阶段都是测试冲泡规范。 第一阶段自7月13号有记录的开始,使用“奶中捞月”的温性性质,让”铁坨“找到身体内源性持续发热的感觉,“铁坨”也说过有时候陈茶有点身体放热反应的。 这一阶段主要利用温性容易体验到身体内源性持续放热,让“铁坨”找到身体内源性持续放热的感觉。看到茶样等级为红圈的,对应“铁坨”描述的明显身体内源性持续放热红圈比较少,但是有了,由于纯牛奶类的轻微腹泻,“铁坨”很抗拒,这个阶段的训练只进行了12天,后来解决纯牛奶的轻微腹泻替代使用舒化奶,则完全解决了轻微腹泻问题,已经是后话了。 第二阶段,使用2020春茶样,2020春气候反常,在有雨的4 月12号截止春茶前的茶样很少很少。 第二阶段的训练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全部是2020春新生茶茶样,寒性的新生茶对于“铁坨”来说,以前几乎是没有身体内源性持续放热的,茶样等级红圈对应的身体内源性持续放热红圈描述多了起来。特别是后期的对应很好。 为了避开“铁坨”的惯性,第三阶段前期使用今春雨后(4.12之后)稍差茶样,后期突然转今春成品茶。 第三阶段的训练,茶样等级和身体内源性持续放热描述对应的就很好了。 这个为期66天的训练说明,即使是“铁坨”,也是可以通过训练,感受到新生茶身体内源性持续放热过程。 成为辨识茶质的高手,这些还远不够,还需要大量、广泛的对比各个茶区的茶样,通过身体内源性持续放热过程的判定,来判定茶质高下,茶区毛茶价格是供求关系,茶质则是自然赋予的。 一块茶地茶质如何取决于茶树生长状态、茶地管理、当季茶季的气候,一个标准M3茶地,即使前面连续七天以上都是太阳无雨采摘出来的鲜叶制成的毛茶如果有C4水平评价的话,仅仅一天的雨,就可以使雨后采摘的鲜叶制作的毛茶茶质水平评价掉到C3水平,这是茶季经常发生的事情。因为雨后芽头内的能量和物质被快速转移到树干用于茶树的生长了,茶叶中的能量和物质都减少了,即使你看雨后茶叶茶汤浓度,都能看出这一点。利用身体内源性持续放热很容易判定这一点,对应的就是茶叶能量大小,即使是同茶季同茶地,每个采摘日期出来的毛茶水平也可能是天差地别,最大因素就是雨了。毛茶价格在同茶季是一样的,但是茶质水平相差巨大,你花费同样的成本,可能因为雨,并未获得最好的毛茶。 身体内源性持续放热,是利用身体本身来判定茶叶中能量大小的唯一方式和途径,别无其它。 这种训练还有继续,就是“奶中捞月”状态下的全身放热训练,临近秋茶茶季到来只有很短时间了,可能没有时间完成这个训练就要上山了。 参考资料: 【1】{2011}品茗律附录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231/17/59317912_805673531.shtml 【2】(美)塞缪尔·阿贝斯曼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 贾拥民 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