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象长兄

 简心素文 2020-09-27

印象长兄

——兼做《人生》书序 

我是本书作者的小妹,书中提及但字数不多。

作者是我的长兄,这句话的重心在“长兄”二字,不仅仅是年龄,虽然他长我近十九岁。

促成长兄写这部书的人是我,其原因是他退休,知他不喜逢迎应酬之类的凡俗琐事,所以极力鼓动他坐下来写这部“回忆录”。而且答应,他只管写,其他的都由我来,直至最终成书。

没想到长兄很快就写完了,可能半年时间不到;而我,却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来把他的文字敲进电脑。单就这一点说来,我在勤奋敬业上就远输给了他。

直到前些日子,我终于一字不落地打完了他这部长达十余万字的书稿,从而也成了这部书的第一读者。

从书中,我看到了多角度、多侧面的长兄,他的成长和成才,他的青春和爱情,他的意志和毅力,他的痛苦与悲伤。有些情境,他是当事人,我是见证者;有些经历,他是实践者,我是旁观者;有些痛苦,他是承受者,我是守望者;有些成功,他是奋斗者,我是分享者。即便如此,如果不是这个书稿,我仍然会有许多的未知,无论是长兄本人还是我出生并成长的家庭。这一点,我把它看成是长兄对董氏家族薪火的传承,有了文字,我也可以引经据典地向我的孩子讲一讲我们共同的祖辈和父辈们的曾经。

我对长兄的敬重以一贯之,自豪也是经常的。从小认识的长兄是大学生,为此我人之初的理想便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大学生。幼年时,长兄在县银行工作,我因为他的缘故可以到城里小住,这是其他小伙伴没有的,也是我引以为自豪的。上完初中读高中恰逢高考制度恢复,长兄把我从村办高中转入县城高中,使我在人生的关键两年读了最应该读的书,成就了我的大学梦。想想当年在村办高中一起上学的小同学,只有自己一人踏入大学门坎,让我对长兄怎一个“谢”字概括。后来,我读大学,他掏学费,因为同在省城,他的单身宿舍成了我周末的去处,我在他简陋的房间里找到了家味。由于我们兄妹年龄相差悬殊,他的同事曾经把我和我的小侄儿当成姐弟,他又成了同事眼里我的“父亲”。虽感好笑,但笑过之后,忽又想起“长兄如父”那句古话。

后来,我大学毕业去别处,长兄依旧当着他的大学老师。但从书中方知,我们兄妹分开以后,长兄才开始他人生最为辉煌的奋斗历程。更多的时候,他又成了我向同事朋友介绍我家人谈资,因为他是山西省知名学府的教师,又是企业经济管理类书籍的作者。当年曾拿了一本长兄执笔写成的《工业企业经济管理》,单位领导看后爱不释手,于是我很大方地将书赠予这位领导,如今还记得那份荣耀和自豪。

我眼中的长兄,文才一流,术有专工,刚直不阿,棉里藏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平台,即三尺讲台,成就了他学术上的造诣,发挥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承继历史开创未来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长兄完全无愧于一个社会人的职责和使命,用父亲的话说:叫“国家的人做国家的事”。

我最佩服长兄的一点,是他淡泊名利,耐得寂寞。尤其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他不媚权贵,原则正直,达则心怀天下,贫则独善其身。对自己如此要求,对家人也如此要求。退休之后,更是静心于斗室,看书写字,健身听戏,虽不见南山,但志得悠然,大有看遍人间繁华,老至重归童真的心境。这种状态,不是人皆有之,正因为人不多有,方显我长兄的非凡。

我于四十七岁之时,从国企中层岗位退职赋闲,长兄在本书中将此事归结为他给我错选了专业,似有自责之意。殊不知,正因为我有了这次的人生落差,方才悟得他当年是何等不易。他那么坎坷,尚感恩于社会,我又凭什么可以去无病呻吟。我只想说,我的长兄是我从小到老的楷模。

很小的时候,长兄是我的骄傲,现今我已年过半百,算是多少有些见识,曾经认为可以和长兄做平起平坐的兄妹。可是,当我看完长兄的60年经历,我又捡拾回了小时候对长兄的崇拜。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把看完书稿后脑海里第一闪念的词汇送他——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作者:又一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