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郎平的世界,世界的郎平

 简心素文 2020-09-27

郎平的世界,世界的郎平

里约2016奥运女排决赛激战正酣,看着场上比分胶着,我的心也跟着一阵一阵地紧张。自己虽不是职业球迷,但每每看起竞技类比赛,还是有一种求胜怕输心理,自封为“爱国球迷”,为中国队呐喊助威经常是不遗余力。

中国女排引领了一个时代,也引导了自己“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每忆女排,不得不提1981年日本大阪世界杯女排赛。中国队第一次走向世界,其中一场是“30”赢的苏联,大学宿舍楼前就有热血同学贴出大幅标语“30,扬我国威,大快人心”。等到中日女排决赛之夜,我们上晚自习的大教室里挤满了同学,围着一个小黑白电视在观看比赛,当然为了就近看得清晰,教室前几排的桌椅几乎被踩塌了。到了最后,女排真的夺取冠军,兴奋的同学们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有人举起拖布,有人敲响脸盆,在午夜时分飞奔到大街游行,久久不愿散去。

作为中国女排的头号扣球手,人称“铁榔头”的郎平,是中国女排历史的创造者、承继者、开拓者。

还记得当年的铁榔头,爱美得把头发烫成了“花卷”,再扎成“两个”小辫于后脑勺两侧,在当年那是很“时髦”的发型。在球场上,最爱看的就是她那“迅雷不及掩耳”的“短平快”扣杀,而且一扣一准,随着她霸气的呐喊,场上立刻是姐妹们的互相击掌,看的那叫一个过瘾。当年老女排每个人都有故事,而郎平的故事似乎最为简单,那就是“力量”,一股不可阻挡中国女排挺进世界、领先世界的“中国力量”!

1984,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郎平和她的队友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郎平带领中国队重新挺进世界获得沉寂多年的荣誉“银牌”,而自己却昏倒在赛场之外。2008,北京奥运会,郎平以主教练身份率领美国队战胜中国队挺进决赛,获得她任教练的第二个“奥运银牌”。直到今天,郎平再次带领“女儿辈”的中国姑娘们一路斩杀,曲折离奇地获得“奥运金牌”,圆了她作为教练的奥运金牌梦,同时为中国队获取了这枚分量最重的荣誉“金牌”。可以说,郎平在过去近四十年里,一直游走在排球的世界里,要么球员,要么教练,无论祖国,无论他国,她用她的职业操守诠释了“公平体育”精神,同时她用她的“一片丹心”回报给祖国永不他属的“赤子深情”。

网上看到过郎平为什么不当官员,纵观她走过的里程,我认为她的选择是合适的,不但适合她个人,而且适合中国排球,推而广之,她的选择也适合世界排球。因为有了她在排球界的付出和业绩,大到中美国家队,小到各个职业俱乐部,从招聘到受聘,看重的都是她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不过,就像一句名言所说,“科学没有国界,而科学家有祖国”。用在郎平身上,我们可以说“郎平的排球没有国界,而郎平自己有祖国”。她把排球事业和祖国荣誉把握得恰到好处,她把为人和做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为祖国,她不计任何报酬;为排球,她遵守职业规则。只有这样的郎平,才有今日的奥运冠军。她的今日,集天时地利与人和,而她的天时地利人和,与她对待职业、事业、荣誉的心态和操守分不开。

总而言之,我们说,郎平有祖国,而郎平属于世界。

 2016年8月21日

后记:三个多月以来,第一次悠闲自在地看了一场世界女排锦标赛,是中国对阵美国,在艰难的中美对决中,最终中国队以3:2小胜美国。看着女排姑娘赛后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再看场边座椅上沉稳淡定的主教练郎平,不由自主地想起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大阪首获世锦赛冠军,那一场令亿万国人为之振奋和彻夜不眠的比赛。而今近四十年过去,当年的“铁榔头”郎平依然出现在世界竞技场的前沿阵地,真由衷地敬佩郎平身上的“体育精神”。谨以两年前写就的这篇小文送给心中的英雄——郎平。

2018年10月15日。

作者:又一村

◆又一村:销售员之购车顾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