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奶奶的那些小曲儿

 简心素文 2020-09-27

奶奶的那些小曲儿

“隔辈亲”,对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

小时候,父母都在为家庭事物操劳,这带孙子的活就是奶奶的了。我是家庭中的长孙,奶奶对我自然也是宠爱有加。印象中的奶奶,高高的个儿,重蓝色的勒头手巾,得体的粗布大襟上衣,总是干干净净的;裤管被带子扎得紧紧衬衬的,被缠过的小脚上,黑色的尖尖鞋子配着洁白的裹脚布,显得干净利落。奶奶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通情达理,说话办事说一不二,在村子里也属于那种有本事的人。她不仅在家里是主管,说什么父辈们是从来都不会犯犟的,即使在左邻右舍中也享有很高的威望。

回想起来,那时在奶奶身边的时间要比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多得多。吃饭、睡觉都是由奶奶照料的,同时,奶奶也是我的启蒙老师。一有空,奶奶就会给我讲天上月奶奶的故事,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她讲得娓娓动听,常常使我一听就入了迷。更有趣的是,奶奶常教我一些小曲儿,有意训练我的记忆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印象最深也是学会的第一首小曲,就是那首老幼皆知的小曲:

“毛老鼠,上灯台。

偷油喝,下不来。

叫小妮,逮猫来,

哧溜跑到南场来。

南场有个卖糖来,

啥糖?切糖,

切给老爷尝尝。

粘住老爷嘴,

打折卖糖腿。

粘住老爷牙,

打死卖糖大。

卖糖类,快走吧,

俺娘出来没好话。

狗尖鞋,毛蛋花,

一下把你踢个仰八叉。”

每当说到最后一句时,我们都会笑得前俯后仰,这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也不知有多少次,在这种美妙动听的小曲的伴随中,我在奶奶的怀中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奶奶口中有无尽的小曲,她的小曲也是丰富多彩的。这对激励孩子们勤劳朴实的农耕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启蒙教育作用,几十年后我还记忆犹新:

“月奶奶,黄巴巴,

爹织布,娘纺花……”

“小虫飞,翅膀扎,

公公犁地婆子耙。

高的是蜀黍,

低的是芝麻,

不高不低是棉花……”

小曲很通俗,活龙活现地把农村一家人辛勤耕作的劳动场面及通过辛勤劳作换来的丰收在望的情景与喜悦心情,都深深地烙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而这首:

“麻野雀,尾巴长,

娶了媳妇忘了娘。

媳妇娶到后楼上,

把娘推到猪圈旁……”

又是对那些不忠不孝的人进行的鞭挞讽刺,使孩子们从小就受到辨明是非、尊老爱幼的思想道德情操的熏陶。此外:

“月亮走,我也走,

我给月亮赶牲口。

一赶赶到庙后头,

庙后头有棵石榴树,

石榴树上卧斑鸠……”

又把我带入到一幅优美的意境中:有多少个夜晚,我仰望着满天的繁星和一轮悬挂在夜空中明亮的圆月,思索着奶奶讲的月奶奶的故事,口诵着跟奶奶学会的小曲儿,在地上深一脚浅一脚行走着,似乎月亮也伴随着自己前行,去寻找那座“庙”和庙后头那棵石榴树上的“斑鸠”。

更难能可贵的是,奶奶尽管目不识丁,但她对读书的神秘,对读书的向往又是多么的强烈。

“月奶奶,明晃晃,

开开后门洗衣裳。

洗得静,捶得光,

打发哥哥上学堂。

读四书,念文章,

红旗插到咱门上

看那排场不排场……”

奶奶是一位非常平凡的农村老太太,她知道辛勤耕耘是农人的本分,但更希望下一代能读书认字,知书达理。而我也正是在奶奶的这种启蒙教育中,伴随着奶奶的这些小曲儿迈出了我人生的第一步。

2019年11月30日

作者:菊花红


◆菊花红:永远也不能了的师生情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