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话素本】最是青葱年少时(十一)——回忆我的高中岁月

 简心素文 2020-09-27

是青葱年少时(十一)

——回忆我的高中岁月

那时候经常兜里没有半毛钱,那时候一年也吃不到几顿好饭,那时候经常透着一双烂桃似的眼……。然而,那时候的日子最美好,那时的自己最富有、也最美丽。——题记

记忆中高二乃至总复习期间,带我们各门课程的老师,那是个顶个的棒。不是吹牛,正是这些高水平的师资,加上一批批刻苦学子,成就了当年的“某城中学”。仅恢复高考后的七七、七八两届,从这里就走出众多就读全国各大名校的莘莘学子,升学率一度在行署区域名列前茅,甚至地处山北的外县当年提出过一个口号:要在以后的高考上“推倒中条山,压倒某城县”。

先说教语文的张老师,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个子不高,精干利落,那一年他大概就是四十来岁的样子。第一节课走上讲台,简短的开场白之后,给我们讲了一句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好奇地等着听他的释义,但他却一直在重复这一句话,直到同学们都拿起笔,在本子上记下这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他才开始接着往下讲。应该说,就是这一句古训,在往后的语文学习中,我不知记下了多少课堂笔记,摘抄了多少古文短句,总之想到就读就写就背,这几乎成了当时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正是这一学习方法,让我至今依然背得出《阿房宫赋》《岳阳楼记》《捕蛇者说》《爱莲说》以及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里的大部分文字和段落。也正是那时积累的一些虽少却精的文学及遣字造句基础,成了我后几十年写所谓的“公文”“作文”的依仗。

张老师是继高一杨老师之后第二个关注我的老师,起源于我的一篇考试作文。记得当时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中作文选择题目之一是《党的政策暖人心》,满分占比30%,除去语文基础题,作文的时间最多也就一个小时,要求写出不低于800字的作文。我经过简短的构思,说白了也只是想到了一个大概方向,就动手边想边写。作文交待了农村里常见的一个小事件,即乡间草编手艺人给人家修补家用蒸笼(当时农村蒸馒头用的一种叫“草圈”的大蒸笼)的事。之前由于割资本主义尾巴,这些小手艺都属于“资本主义”的苗,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政策把这些小手艺人解放出来,他们可以走街串巷,用手艺挣些小零钱。用评判语气来讲,就是从一个小侧面反映了党的政策温暖了广大农民的心。不太记得那篇作文是否得了满分,却记得成了张老师带课两个班的“范文”。和我的作文享有同等“待遇”的是邻班一位女生的作文,她描写的是为右派爷爷平反的事情。于是,我们这两篇作文,张老师在不同的课堂上都给大家念过。

张老师对我的关注点,还在语文的大大小小考试上。记得有一次,语文基础知识考试,我知道需要在括号里填写一个“瞥”字,可写来写去,觉得总不是它应有的笔划。大概在写了十多个后,总算写出来了,交卷下课后,张老师笑我:一个“瞥”字把我“别”住了。还有一次,是给出一组成语,每个成语里都缺一个字,要求按给出的选项连线,其中有一组成语叫死有余()和心有余(),在“辜”和“悸”中,我拿不准,也是反复多次在两字中来回转换连线。下课后,张老师又开我的玩笑,说:“可不得了啦,人死了心还在跳”,指的是我曾一度把成语连成了“死有余悸”。比起高一班主任杨老师来说,我在张老师面前更自如一些,有时候一期考试下来,为突击阅卷,张老师会从班上抽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帮他阅卷统计分数等,当然抽到的个别同学中就有我。

语文考试还有一个小插曲,我记得很清楚。是一次小考,最后是一道写读后感的题目,所阅读的文章是一段鲁迅散文《知了世界》,满分20分。由于时间短,我草草写了规定字数交上去,写的什么我记不得了,好像用的也是类似于鲁迅的杂文讽刺语气。听说那一次的阅卷,因为我的这篇小作文,动用了高二年级包括文科班全体语文老师一起讨论,到底我的作文是跑题给“0”分呢,还是切题给“高分”呢。讨论的最终结果,是“切”题,给出了19分的高分。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我写文章的“风格”,直到现在为止,提起“谋篇布局、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一系列老师讲得最多的所谓的“知识点”,我依然是一头雾水。之所以写,就是凭了那一点直觉,说得好听点叫“灵感”,写出我想表达的,至于在考试时会不会得“高”分,真要看我的那一份“运气”了。

数学一门课分了三个老师,分别为代数、几何、三角。也是巧了,代数老师也姓张,是语文张老师的亲哥哥,当年刚从外地调回到县城高中。一来就给他委以重任,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他的女儿,被安插在我们班,于是我们就成了同学。两个张老师同时给同一班级学生上课,似乎不太多见。在我听来,虽说是数学课,可代数张老师的口才及幽默感丝毫不亚于语文张老师,他把代数课讲成了一串一串有趣的故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讲到代数根的验证时用了一个词叫“收根运动”,讲到辨别根的真假时让同学们认清两个张老师不一样的特点。就在这样一种轻松诙谐活跃的气氛里,有关代数的知识点像一股股清凉小溪汩汩流进了我们的脑海。许是两兄弟心心相通,在代数张老师看来,我似乎更适合去学“文科”而不是“理科”。借用他多年以后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作文写得相当漂亮,学理科有点可惜了你的‘文才’”,继而他又接着说“不过当时情势都认为只有‘理科’学不好的人才去学‘文科’,你也是随了大潮流啦”。

几何的任课老师是薛老师,课讲得流畅,字写得漂亮。我解析几何学得不错,可能是立体思维能力差、立体印象难形成的原因,我的立体几何学得并不好。但薛老师的第一堂立体几何课,我记得真切,他起先向同学们抛出一个关于如何求证的问题,估计是引导同学们代入和平面几何及解析几何的不同,他先让同学们发散思维,示意举手发言。其时我脑子里的概念并不确切,只凭自己的思路在课堂上不停地附和,显得很会的样子。后来老师示意数学课代表发言,只见他站起来,轻声地说了一句“用反证法”,而这一句“反证法”正合薛老师心意,于是立体几何课就这样被代入到我们面前。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教我们“反证法”学立体几何的薛老师,在高考前夕,竟然讲解了一道与高考试卷几乎一样的题目,当然这肯定不是试题泄漏。不知这道题目给多少考生加了分,而对立体几何一直处于懵懂状态的我,直到考完后依然懵懂到不知是不是完全做对了,真是惭愧。(待续)

作者:又一村

◆又一村【简话素本】最是青葱年少时(十)——回忆我的高中岁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