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画行为的科学原理

 CKO养成计划 2020-09-27

画技是什么?

揭开人类绘画行为的神秘面纱

  • 画技是什么?

  • 技能的形成?

  •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 如何转换到右脑模式?

  • 创作与临摹

  • 大脑图像库

画技是什么?


认清画技的本质是学好绘画的前提。

画技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技能,而是多种技能和复杂组合,其表现也千差万别。

要提高画技,需要做的工作不是单方面的。

人类的技能分为两种:

  • 一种被称为运动型技能

    不太需要左脑的参与(射箭、游泳、自行车)。

  • 一种被称为思维型技能

    需要大脑各个部分的综合协调,形成周期较长。最为重要的是 “意识” 的形成(语言、表演、讲演、舞蹈)。

所有的思维型技能的早期阶段都是运动型技能。

运动型技能只有附加了强烈的情感刺激才有可能积累为一种思维型技能。

画技展现的 6 个层次:

美术技能的分解:

技能的形成


洞悉技能形成的关键,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学习绘画的效率。

技能形成的催化剂

知识不等于技能

知识不是技能,知识只是实现技能的基本条件。

技能是条件反射与身体各器官高度协调的结果。

绘画意识的产生是成年人思维型技能形成的关键因素

  • 意识不等于思维,更不是情绪和感觉

  • 意识是独立一个另外的 “你”观察自己的行为

  • 意识总是对自己的习惯持有高度的警觉性

技能的形成是长期的练习形成条件反射的结果。

  • 如何才能长期坚持

    ①信念的确立

    ②要有爱

    ③习惯的形成

    ④不断找到成就感

  • 如何才能形成条件反射

    ①情感的强烈刺激

    ②必须要不断更正错误

    ③反复地进行相同的刺激

    ④给自己奖励

技能形成的周期

08年,畅销书作家Malcolm Gladwell,在他的新书《异类:成功人士的故事》宣称存在一个“10000小时规则”,即成功至少需要10000个小时的投入。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人类绘画观察与表现的过程

绘画中的观察障碍:

  • 我们对画中物体的固有知识往往会先入为主,使我们画出知道的,而不是看到的。

    不同层次的绘画学习者,其观察障碍的表现不同。

语言思维的习惯:

  • 如果你总是习惯说出你看到的是什么,并试图用语言去解释其内存的逻辑联系。

    那么,很遗憾,你其实什么都没有看到。

  • 为什么电影院里总是有人说话呢?

  • 一般来讲,没有受过绘画训练的人观察障碍肯定存在,这也是以语言为纲的现代人的认知障碍之一。

突破观察障碍的意义:

要形成右脑的图像库,先决条件就是突破观察障碍。

  • 突破观察障碍就好比英语学习突破听力了一样,说话(创作)不过是一个自然积累的结果罢了。

  • 要突破观察障碍,就必须熟练运用右脑思维,随时做到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PS:参考贝蒂·艾德华博士的《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绘画创作能力形成的过程

右脑状态所体现出的能力:

  • 想象力

  • 感受力

  • 洞察力

  • 创造力

  • 第六感(超逻辑综合判断力)

核心问题

到底什么者是右脑思维呢?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究竟是怎么一种状态?

右脑的模式到底感受如何?

假设:如果我们让任务变得左脑无法接受,那么,右脑似乎就应该发生作用了。

体验右脑模式:

①象形文字的双重感受

如果我们不去管语言本身的含义,仅仅把它看作一个图案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感觉出每一个图形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②颠倒绘画的双重感受

如果你没学过美术,那么,如果你把一张画颠倒放置再进行临摹,会比正向放置时画得更像。

③酒杯与人脸的双重体验

试试看哪种方式画得更准确~

④感受轮廓与细节

试着画出你的左手的掌纹,在不看画纸跟笔的情况下(眼睛只用来观察左手)。

这时候你是不会感觉很沮丧?这就是左脑思维。

衡量是否进入右脑模式的标准:

①是否存在价值的判断

②是否忘记时间和环境的存在

③是否从整体把握观察对象

初学者看到复杂的画面就在试图用左脑分析其内在的视觉规律是什么。

类似建筑一样,必须先有骨架才有外面的建设,必须要有可以被它们能够推导的一种公式。

但是这样的公式在绘画里是不存在的。

由于初学者没有可能一开始就形成一种视觉逻辑来联系各个视觉元素,所以只好求助于语言了,于是观察的障碍也就产生了。

如何转换到右脑模式?


大脑思维的切换,必须依靠心理暗示与形成意识来控制。

什么是思维暗示与引导?

①自我暗示能够在思想上形成警戒线。

②自我暗示能够帮助你将左脑的思维调整到右脑思维的状态。

③自我暗示还是 “知道就行了”,需要长期强制性地训练才能起到作用。

常见的思想误区:

突破右脑观察障碍是教会你看事物的基本技巧,而不是你如何表达自己。

一、背语法

常见的自我暗示误区:

  • 肌肉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 色彩有什么规律?

  • 我不会设计服装和道具...

语法不能解决图像库的问题,更不能形成条件反射。

自我纠正的对话:

  • 对于初学者来说,缺少知识是很正常的。

  • 绘画知识需要逐步积累,够用就行,多了无益。

  • 即使没有任何的绘画知识,一样可以画画。

  • 千万不要试图去分析画家的能力,要单纯地感受他的画面。

二、过分在意自己的喜好

常见的自我暗示误区: 

  • 这个风格我不喜欢,我以后不想画这个。

  • 这个画家不如那个好。

风格的选择要在突破了观察障碍后才有意义,否则自己没有办法从喜欢的风格中学到东西。

自我纠正的对话:

  • 初学者不谈风格

  • 关注一个画家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而不是他的整体风格。

  • 要突破观察障碍,就不能太在意自己的喜好。

喜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现在不喜好的风格不见得以后不喜欢。

三、不会运用视觉语言

视觉语言没有关于好坏的模糊判断,只有形状、空间、大小、角度等。

  • 判断性(批评性)的语言:我就是比别人笨;那只手画得不像;我的基础比别人差;我从来就画不好腿...

  • 视觉性的语言:那个形状看起来像什么?那条肩膀线是水平的还是有些歪,角度是多少?这条线是向左的还是向右的呢?

  • 视觉语言运用的实例:

请用视觉语言的顺序来描述上面左边的腿。

创作与临摹


从 CIN 的角度来讲,创作不过是一种高级的临摹组合。

创作与临摹不可孤立地看待,他们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结合体。

临摹训练的三个层次:

  • 能不能画出来

  • 画不画得好

  • 画得好又快

如何临摹才能出效果?

  • 临什么?

  • 怎么临?

  • 以什么心态来临?

  • 临到什么分寸?

写生算不算临摹?

写生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的绘画训练阶段产生好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

  1. 有外部 的真实情景作为图像的索引,使学习者可以下笔表现出当前的大脑图像库。

  2. 同时对于表现出的作品,一定要仔细参考对比风格成熟的同类作品,找到其差别,并且在今后的绘画行为里意识到这种差别。

  3. 持续地重复以上的行为,直到把这种差异性的意识变化为潜意识的条件反射,同时达到手脑的高度协调。

  4. 固有的大脑图像库得到改善。

创作是按照特定思维的临摹组合。

创作能力不是单纯的描绘能力,而是分析、把握、以及...

两个重要的结论

  • 右脑模式本来是天生的功能,但由于在长期的社会教育中,右脑模式被屏蔽了,所以需要有意识地来激活它。

  • 右脑模式是输入大脑图像库的关键。

    不训练出熟练使用右脑模式看待事物的条件反射,绘画没有学好的可能。

PS:参考贝蒂·艾德华博士的《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写实主义画家与抽象主义画家在观察上所不同的是,写实主义画家必须由情感共鸣机制得到观察对象后,放弃掉情感主宰,与对形象认识的先入为主的偏见,回归到几何的概念。

这种观察的状态,我们称之为无差别观察

而能够自由控制无差别观察状态的画家,才算是真正突破观察障碍的画家。

大脑图像库


大脑图像库好比一个仓库,分类储存了大量的图像资料。

  1. 大脑图像库是人脑对图像识别的一种非常复杂的条件反射机制

    ——为何绘画能力一旦形成就不会忘记的原因

  2. 由人脑的不同部位共同运作,目前经过证实主要形成于右脑。

  3. ——右脑思维障碍突破了,绘画技能就能猛增。

大脑图像库的来源

大脑图像库的研究最早来自 “人类语言学”。

人类的绘画能力是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

语言学的一些现象

  • 成人学习语言(认识事物)的过程

    记忆(声音信号)-记忆区-知识-运用-犯错-对比总结-形成概念-运用-犯错-对比总结-形成概念-运用-深入意识

  • 儿童学习语言(认识事物)的过程

    猜测、感觉-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语言区(语言图像库)

  • 实现语言思维

外语学习存在的语法障碍,在绘画学习里同样有。

因为两者都是在大脑图像库的基础上产生的。

真正有效的绘画训练,就是:

有目的地塑造一个丰满的大脑图像库

如何才能塑造一个丰满的大脑图像库:

  1. 收集整理资料

  2. 带着感情去体验

  3. 在练习中循序渐进地吸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