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岂嫌伐一时事以欺明主(资治通鉴卷零二六之六)

 德昌馆 2020-09-27

  孝宣帝中神爵二年(辛酉,公元前六零年)夏五月,赵充国上奏说:“羌人部众和军队本约五万人,前后被斩共约七千六百人,投降三万一千二百人,在黄河、湟水中淹死以及饿死的有五六千人,计算起来,剩下跟随其首领煎巩、黄羝一起逃亡的不过四千人。现已归降的羌人首领靡忘等自己保证可以擒获这些人,所以我建议罢除屯田部队。(羌本可五万人军,凡斩首七千六百级,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溺河湟、饿死者五六千人,定计遗脱与煎巩、黄羝俱亡者不过四千人。羌靡忘等自诡必得,请罢屯兵!)”汉宣帝批准所奏。赵充国整顿部队返回。
  赵充国的好友浩星赐前往迎接赵充国,对他说:“大家都认为破羌、强弩二将军率兵出击,多有斩获,所以才使羌人败亡。然而,有见识的人则认为羌人已到穷途末路,即使不发兵出击,也会很快自行投降。将军见到皇上时,应归功于破羌、强弩二位将军率兵出击,你自己并不能与之相比。这样做对你并无什么损失。(众人皆以破羌、强弩出击,多斩首、生降,虏以破坏。然有识者以为虏势穷困,兵虽不出,即自服矣。将军即见,宜归功于二将军出击,非愚臣所及。如此,将军计未失也。)”赵充国说:“我年岁大了,爵位也到头了,岂能为避免夸耀一时功劳的嫌疑而欺骗皇上!军事措施是国家大事,应当为后人立下榜样。我如不利用自己的余生专为皇上明白分析军事上的利害,一旦去世,谁能再对皇上说这些呢!(吾年老矣,爵位已极,岂嫌伐一时事以欺明主哉!兵势,国之大事,当为后法。老臣不以余命壹为陛下明言兵之利害,卒死,谁当复言之者!)”终于将自己的想法奏明汉宣帝。汉宣帝接受了他的意见,免除辛武贤破羌将军职务,派其仍回酒泉太守原任。赵充国恢复了后将军职务。
  秋天,羌人若零、离留、且种、儿库共同将先零首领犹非、杨玉斩杀。羌人各部首领弟泽、阳雕、良儿、靡忘都分别率领煎巩、黄羝所属四千余人归降汉朝。汉宣帝封若零、弟泽二人为帅众王,其他人都被封侯、君。并设置金城属国,安置归降的羌人。
  汉宣帝下诏命保举能够担任护羌校尉一职的官员。此时赵充国正生病,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共同保举辛武贤的小弟辛汤。赵充国听说后急忙从病床上起来,上奏说:“辛汤酗酒任性,不能派他负责蛮夷事务,不如派辛汤的哥哥辛临众担任此职。(汤使酒,不可典蛮夷。不如汤兄临众。)”此时辛汤已拜受了护羌校尉的印信和皇帝符节,汉宣帝又下诏改任辛临众。后辛临众因病免职,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再次保举辛汤。果然,辛汤多次在酒醉之后虐待羌人,羌人再度反叛,最终和赵充国预料的一样。而辛武贤因未得封赏而深恨赵充国,他上书朝廷,告发赵充国之子中郎将赵卬泄露中枢机密,赵卬被交付狱吏审讯,自杀而死。
  与大家共享功劳是一般推荐的做法,然而赵充国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一心秉公,不承认辛武贤的观点以及他的功劳,然而他却为他的行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