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邻右舍一百家】王延忠|刘老倔之死

 新锐散文 2020-09-28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左邻右舍一百家》自序

这是一些遥远而又亲近的故事,它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故事就长在我的心里。

在那贫困而又热烈的岁月,我出生在绥化的黑土地上。故乡的亲情把我抱大,善良和快乐领着我向前奔走。老光棍老处女是我的老师,小猪倌小马倌是我的朋友。尽管那时候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但是人们的心里充满了阳光。是北方的寒冰冷雪,造就了北方人的韧性和顽强。我们从困境中挣扎着走过来了,那深深浅浅的脚印,都印在昨天坎坷的路上。

那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那一个或悲或喜的故事,都是一个变化莫测的人生。我们走过了昨天,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昨天。苦涩和甜蜜,都是一棵树上的果实。

回忆是寻找,回忆是发现,尽管有些艰难,我还是把那些曾经走过的路又走了一遍,让那些远去的人物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我被往事的激情燃烧着,写完《我在美国看美国》,又写下了《左邻右舍一百家》。

树叶不管大小,总是有许多的话要对根说。

刘老倔之死


 

刘老倔下庄稼地干活,就是一把好手,干活又干净又利落。生产队一成立,他就在队里当领工员。但是,年年评劳模都选不上他,因为他脾气太倔,得罪了不少人。
有一年冬天,人们在井沿排队挑水。排在前边的孙少海大声白话起来,说他新买来的洋铁桶如何如何如何的亮,如何如何的好,还用扁担轻轻地敲了几下,嗡嗡的响。那时候,家家用的都是木头桶,见孙少海的铁桶锃明瓦亮,都羡慕地看着他。人们围着他问这问那,一时间忘了打水。排在后边的刘老倔一看来气了,上前咣咣几脚,就把孙少海的洋铁桶给踹扁了。事后,刘老倔主动到孙少海家,赔了一副新铁桶的钱。
还有一年春天,刘老倔赶马车去南河套拉柴禾,车打误翻在一个泥坑里。他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车和马拽出来。刘老倔弄得满身泥水,倔脾气又上来了,他一把火把自己辛辛苦苦打的一大车柴禾烧光了。提起这件事,刘老倔还是骂这车柴禾,说翻了车好悬没有砸死他。
生产队的保管员往家揣粮食,被社员发现,队长就把他撤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队长就自己挂着大钥匙满街走。这时,刘老倔找到队长,自告奋勇,说他要当保管员。队长说,保管员是生产队的把家虎,应该社员投票来选。结果,刘老倔以一票之胜,勉强过了半数。其实,没投刘老倔票的,不是信不着他,是说他太倔,到生产队借什么东西,看不到他的好脸色。

刘老倔当上了保管员,真的很称职,把仓库归拢的井井有条。你走进他的仓库看,简直像个小杂货店一样干净。那麻袋,那绳套,那些杈子扫帚,摆放的整整齐齐。公社在这里召开现场会,号召全公社的保管员向刘老倔学习。刘老倔的手面很干净。公家的便宜,他丝毫不占。有一年春天,生产队在仓库里筛麦种,他有事突然回家。他刚坐到炕上,就发觉自己的鞋壳里有东西,倒出来一看,是一大捧麦种。老婆说,正好倒出来喂鸡。他狠狠地瞪了老婆一眼说,亏你想得出来,生产队的种子怎么能是你家的鸡食呢?刘老倔把地上的麦种一粒不落地捡在口袋里,带回了生产队的仓库。有些爱占小便宜的人在刘老倔那里占不到便宜,背后就骂他,说他将来死了,都没有人往外抬。
转眼到了六十年代中期的一个夏天,生产队要到南河套的远耕地去铲苞米。地离家太远,午饭就在地里吃。社员们都盼望这一天,难得有一顿免费的午餐。刘老倔跑前跑后地为大家张罗这顿伙食。他想,地离家那么远,铲地又那么累,午饭一定让大家吃好。安排的午饭是高粱米芸豆干饭,干炖大豆腐,这在当时的条件,算是头等的伙食。那边的十八印大锅里焖着干饭,这边,豆腐匠郭喜山赶着瞎马磨着豆腐。就在黄豆磨完,郭喜山卸马的时候,瞎马不知听到了什么声音,一下子惊了,挣脱缰绳就跑,一下子把准备装豆浆大缸撞到了,摔出来一个大窟窿。这时,大锅里的豆浆已经熬好了,就是没有大缸过包,郭喜山急得满头是汗。刘老倔忽然想出个主意,用生产队装过农药的那口大缸来代替摔坏的这口大缸。郭喜山说,装过农药的大缸怕是不行。这农药剧毒,中了毒咋办?刘老倔说,什么东西都是以水为净,多刷洗几遍就什么问题没有。郭喜山说,出了问题咱可担当不起。刘老倔说,一切由我负责,偿命我去。郭喜山还想争论几句,刘老倔火了,说,地里那么多人等着吃午饭,你怎么像个娘们磨磨唧唧的!说完,他就将装过农药的那口大缸轱辘过来,刷洗了几遍,把豆浆过在这个大缸里。

豆腐做出来了。刘老倔亲自将饭菜送到南河套。社员们吃得很香,刘老倔吃得也很香。
意外发生了,社员们吃过午饭不久,都头晕恶心,大口大口地往外吐。几个体格软弱的人,躺在地上起不来。刘老倔说,不好,八成是食物中毒了!他仗着身体壮,抵抗力强,挣扎着骑上一匹马跑到了公社卫生院。卫生院院长到农技站找了两台轮式拖拉机,把中毒的全体社员都拉到了公社卫生院抢救。
绝大部分中毒的人都抢救过来,只有刘老倔死了。卫生院的院长说,他来来往往,运动量太大,毒性吸收得快,都进到了血液里,就不好抢救了。
刘老倔死后,人们争论得很激烈。有人说他是舍己救人的英雄,救了大家的命;有人说他是愚蠢无知的糊涂虫,好悬没害了大家的命。
刘老倔像是一张纸,无论从哪面看,都有它的道理。

丝路


情怀温度


丝路新散文,打造高端平台。提倡有格局有高度、哲理与诗意相结合的文体。丝路新散文,欢迎一切有格调、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优秀稿件将在《丝路新散文》杂志刊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