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小曲,慢慢阅读吧~~ 备课的概念与原则 备课包括:学习课标,钻研教材,查阅资料,了解学生,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过程,制作课件,最终制定出具体的教案。 备课的原则: 科学性(体现课标精神、符合教育规律、避免知识性错误等) 可行性(契合学情、目标适当、可操作) 预见性(预见课堂生成、多种教学预设) 艺术性(构思巧妙、乐学) 创新性(独立思考、个性教案) 三、教学设计 2、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ß教学目标要适当,一节课教学应有多条目标。ß首先,要考虑到该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良好的个性和习惯(学生发展的要求)。 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 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新教育的要求)。 【参阅资料】 教学目标与策略设计 https://wenku.baidu.com/view/ea3dc7dfe009581b6bd9ebb5.html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程序 http://old.pep.com.cn/xgjy/xlyj/xlgj/zhuaiti/yw/201102/t20110225_1024690.htm 3、选用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三)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四)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五)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4、安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设计教学过程要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问题,由易到难的掌握要点,由简到繁地获得能力。 要想成为老司机,继续往下看 shen 深 明了且有深度 【钻透教材】是预设备课的重要前提。 如果以一篇课文为范围,应从以下几方面钻研教材: 1、钻“面” 要整体把握课文,不仅要抓需要理解的每段具体内容,而且要抓住全文的主要内容。以《鸟的天堂》一文为例,全文按时间可分两部分:第一天傍晚看到了一棵大榕树,第二天清晨看到了无数的鸟。这两部分不能割裂,有着内在联系,应是树中有鸟,鸟在树上,鸟与树相互依存,和谐相处,才是鸟的天堂。这才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2.钻“线” 把握整体不仅要钻“面”,也要钻“线”。这是纵向地整体把握,是深层地整体把握,犹如穿糖葫芦,要抓住穿糖葫芦的竹签。 (1)结构线。要善于理出文章的结构线索、结构特点,去皮肉见其骨。 (2)主旨线。不仅要准确地归纳出主旨,而且要悟出体现主旨的层次,去其骨见其魂。如《麻雀》一文体现的不单单是爱的精神;这爱的精神,不仅表现于老麻雀的爱子精神上,也体现在老麻雀不畏强暴上。这正是作者感动并加以行动的原因。 (3)情感线。表情达意是语文的特点。钻文要悟情,悟出主要人物或动物、次要人物或动物,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3.钻“体”。以文本为依托,了解文本背后的内容,了解写作背景,补充有关资料。这样钻研,利于课内外结合,利于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利于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4.钻“点” 文章整体与局部是对立统一的。整体是由局部组成,局部又离不开整体。所以,从整体中抓局部,从局部中悟整体,应善于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牛鼻子”,钻研反映整体的字、词、句、段……通常钻“点”有七要素:音、形、意、道、境、情、采。 怎样善用教材 用足教材吃透教材很重要,但并非目的,用好教材才是目的。 如何把看透教材的理念转化为驾驭教材的操作呢?如何把吃透教材的积淀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教材为学而用,为教会学生怎么学而用,也就是说,要善于用足教材。我们可从以下几点来备课,并设计教学。 1、品点。品味语言的音、形、意、道、境、情、采。 比如《田忌赛马》一课开头有这样一句话:“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这句话既好懂,又似乎没什么文采,若跳出教材看,教师从中能给学生什么呢?让学生用两句话说这一句话的意思,目的是借此练习理解后的表达。学生会说:“田忌把自己的赛马分成上中下三等。”“齐威王也把自己的赛马分成上中下三等。”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想想原句中哪些词能使这两个句子缩为一个句子,从而品味到“他们”、“各自”两个词的作用。解读内容,品味用词,透过词意探索出概括功能,从个别到一般规律,再用“各自”造句,扩展运用,这就又一次跳出了教材。 2.扩点。教材给教师、学生留出了再创造的空间。 空间在哪儿呢?以课文为例,每篇课文都有简略处、省略处、概括处、延伸处,这些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空间,极好的扩“点”。教师要抓住教材的简略处求展开,省略处求补充,概括处求具体,暗含处求明朗,延伸处求续编。 3.疑点。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有句名言:“要学问,先学‘问’,不学‘问’,非学问。”学生敢“问”、学“问”、会“问”、爱“问”,就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问,重要的素质。 在何处抓质疑点呢?一般说来,应在难点处质疑,关键处质疑,疑惑处质疑,无疑处质疑……质疑是有层次的,一般说来,有五层: (1)疏通性问题。属于初读课文中提出的有关文章表现的疑问。 (2)深究性问题。主要提出有关思想内容深层的问题。 (3)鉴赏性问题。这是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有关表达形式的赏析疑问。 (4)延伸性问题。这往往出现在课文读懂后,学生想知道有关的扩展知识。 (5)评价性问题。可以对课文的内容、观点、人物、语言进行评价,提出不同看法。 4.异点。从语文教材看,没有终极真理,只有相对真理。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这种差异不可能认识一样,必然出现求异。新课标多次强调独特体验,意在鼓励求异,开拓创新的空间。备课就是要抓住异点,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5.争点。备课要善于抓住教材揭示的矛盾冲突,引发学生的讨论、争论。教师要抓住“争点”,引发论题,鼓励学生有不同观点,引导其有依据地热烈争论。 6.联点。文章都是由句段有机组成的整体,有着内在联系。用透教材就要找到比较点、联系点,备课就是要在比较、联系中引导学生发现、解读、运用。 7.移点。新课标提倡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要让学生进入教材,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就需要学生转换角色,角色扮演,移角色、移情境、移情感,实现与文本的真正对话。 8.评点。由于教材是作者、编者与教者、学者共创的过程,备课可以引导学生跳出教材思考,抓住评点,通过自我建构,去评价作者、评价人物、评价情节、评价观点、评价语言等,变再现式理解为评价性理解。 9.融点。融其他学科的他山之“石”,融入课外有关信息;攻语文之“玉”,进行综合学习,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10.积点。教材是范例,积累语言是掌握表达工具的砖瓦。所以,教师要利用教材让学生赏析、积累、运用语言。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而且运用是积极的积累,要善于边积累边运用。 11.盲点。何为盲点,即教材中学生不易发现的关键处,或不易觉察的认知错觉,或空白处的内涵。教师在备课时要抓住学生认知盲点,引发情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目标的ABCD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说明教学对象是谁,即这个教学目标是为谁确定的。必须要指出需要展示的行为或者能力,即必须要包含一个具体的行为动词;还要明确条件,即这些能力应该在什么条件下观察到。最后,要定义新技能的熟练程度——即新技能的评价标准。当然,在对象很清楚或者是条件要求不明确的情况下也可以省掉对象或条件,但行为和标准是必须包含的。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称之为教学目标的ABCD(Audience教学对象、Behavior行为、Condition条件、Degree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表述一般用语表
在我数千节的观课中,通常看看老司机的教学目标表述,差不离就判别了这位老司机是否老且辣。哈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