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新茂在《初中毕业上中师:教育之大幸与个人之不幸》这篇文章中说:“全国近400万学习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涌进了中等师范学校并不算高的门槛,然后犹如一把把蒲公英的种子,撒在祖国或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从毕业开始,就一直坚守在偏僻、荒凉的乡村中小学,成了中国当代教育最坚固的基石。这批人加入到基础教育行列,确实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大幸。” 余永海,驻马店师范学校的首届毕业生(1986年),就是这万千“小师范生”中的一个。他扎根故土,爱教育,爱语文,爱教学,具有一定的样本价值。 1986年进入杨店小学的他,一边教学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进修,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每到周末,都要乘近三个小时的公共汽车,赶到县城自考班学习,1991年取得了专科文凭,2000年又取得了本科文凭。 在确山县第一初中工作时,他就有敏锐的教育思维和独特的教育视角。不仅深入地钻研教学,阅读大量教学专业期刊,勤奋地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而且还创办了闻名全市的《七色花》校报,指导并引领“七色花”进驻了全国文学社百强之列。驻马店日报、初中生作文等多家媒体予以关注并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确山县第二初中任业务校长时,还情系语文教学,坚持躬耕于语文的诗意田园。由于他的勤勉努力,该校教学质量由全县排名后五位提升到全县前两名。2004——2006年中招评比连续三年全县第一名,谱写了该校中考成绩的华美乐章。同时,在教学管理和课改上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吸引了市内外数十所学校考察学习,并成功承办了全市课程改革研讨现场会,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校本教研先进学校”。 谈到取得的这些进步与成绩,余永海总是说:我是在学中干,干中学的,秘诀就是继续学习、努力学习、终生学习,这样方能有所成就。 2006年,郑州管城区教育局的一纸特聘调令,寄到了余永海的手里:随到随入编,每月增薪一千多元。对此他也曾怦然心动,可他念念不望的是自己的家乡。他觉得,家乡的教育更需要他,家乡的孩子更需要他,家乡的呼唤牵引着他。最终他放弃了调入省城的机会。 2007年,余永海调入县基础教研室。面对新的岗位,怎么抓好全县的中学教研工作,怎么引领全县的中学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成了他工作的重中之重。他首先做了一项工作,就是对全县各中学进行了一番细致广泛地调研,然后又推出了一个创新的举措:自费购买了6000多元的笔记本电脑,引导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在全县铺开了网络教研。 他建立了博客,开通了QQ教研群,一边网上冲浪,向专家教授学习,一边与本县语文教师探讨课堂教学;他一边学习制图、视频剪辑制作,一边开通视频上传,建立教学网站。近十年来,他制作发布的教育教学视频200多部,6000多分钟,点击量达千万以上;在网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数百篇近百万字,组织网络研讨四十余场。这样的教研在全县教师队伍中引起了轰动,使网络教研成为老师不可或缺的教育生活的一部分。 他创建的“写读创”语文教学,具有突破性、创新性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他不仅个人躬身垂范,做好实践引领,每期到校作报告十余场;而且还在多家教育网站设有专栏,经由网络传播,受众达百万人次以上,网上实验教师3000多人,在全国范围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至今,写读创”教学已获得过驻马店市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被列为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6)。目前,这一课题项目正在区域内大面积实验推广。 在基础教研室工作上,他提出构建“四能教研员”(能听评,能报告、能示范,能谏言);改革教研工作方式,组织专题和菜单式调研,极大的提升了教研室的教研水平,他所在的单位被表彰为市、省先进教研室。 余永海在教学研究上,曾被评为第五届“语通杯”全国语文教改新星,驻马店市新课程教学先进个人;主编有《双色大课堂·初中语文》系列丛书、《创新思维大课堂》等500多万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二十多篇,拥有省、市教科研成果十多项等;入选驻马店市专家人才库,曾任中学业务校长,现身兼多家学校名誉校长、教学指导专家、学校发展顾问等职位。 2015年,他被评为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近两年里,他走进周口师院、黄淮学院等院校,在高校讲坛上传授他的教学经验,分享他的教育智慧,传播着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 余永海,用自己的努力坚持,创新钻研,实现了从一个草根教师到一个教育专家的成功蜕变,完成了一个人由平凡走向深远、由微薄走向广大的教育影响,抒写了一个小师范生支撑乡村教育大半个天空的教育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