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南朝第一帝闷杀晋恭帝的角度,来看看为何亡国之君多是下场凄凉

 宋安之 2020-09-28

一般来说,大家印象中的历史,除了溥仪这个亡国之君,其他亡国之君都是下场凄凉,要么自杀,要么是被杀,甚至连同宗室成员也被大肆屠杀,是被斩草除根,免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可纵观历史,还是有些朝代善待前朝亡国之君的,并没有杀掉亡国之君,并没有斩草除根,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为什么还有朝代善待亡国之君的呢,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

通俗来说,就跟人小时候很单纯,长大以后,历经了各种事情,而变得不再单纯一般;自古以来中国被称之为礼仪之邦,其实不是说说而已。

以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刘裕为分界线来看,其实在刘裕之前,中国的礼仪之邦气息还是很浓的,对于亡国之君也都是善待。

在这里说一下,中国有两大乱世,一个是东汉末年开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大乱世,一个唐亡以后的五代十国大乱世;其中宋武帝刘裕是南朝皇帝中的佼佼者,所以被称之为南朝第一帝,而周世宗柴荣则是五代第一明君。

宋武帝刘裕的评价很高,但就事论事在亡国之君这件事上来说,他无疑是开了一个十分不好的先河。

在宋武帝刘裕之前诸如汉献帝刘协被曹丕逼迫退位以后,被封为山阳公,拥有一小块封地,允许他在封地内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

曹丕还对姐夫刘协说了句客气话:天下的好东西,我可以跟你一起享受。

我们再看看后来三国的亡国之君待遇。

曹魏政权亡国之君曹奂禅位司马炎以后,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拥有一块封地,可以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行曹魏正朔,待遇相当不错。

蜀汉灭亡以后,亡国之君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在洛阳度过余生;毕竟属于是战败一方,不像曹魏皇帝禅位司马炎那般,所以并没有诸多优待,但能得以善终,已经很不错了。

孙吴灭亡以后,西晋朝廷封亡国之君孙皓为“归命侯”,也是得以善终。

这时期的亡国之君,待遇虽略有差别,但都是得以善终。

但这一切到了南朝宋武帝刘裕之时就不一样了,刘裕原是东晋大将,后成为权臣,并且代晋自立。

刘裕代晋自立时,为了以绝后患,先装模作样的将亡国之君晋恭帝司马德文废为零陵王,然后没过多久就迫不及待的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以斩草除根,免得东晋宗室联合世家大族再拥立晋恭帝起兵谋反。

自刘裕大开杀亡国之君的恶例以后,从此以后新朝皇帝对前朝亡国之君多是斩草除根的态度。

而宋武帝刘裕可谓是自食恶果,像刘宋王朝的亡国之君宋顺帝被杀之时就凄凉的说道:“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

后世之中虽有隋文帝善待陈后主和宋太祖赵匡胤善待李后主等亡国之君,但毕竟只是属于个例,当时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那便是对于亡国之君要斩草除根。

诸如元朝灭宋以后,年幼的宋恭帝被迫出家,到了五十多岁,因为写了一首怀念故国的诗,就被毒酒赐死。

到了明朝亡国之时,崇祯帝虽然身死,但明朝宗室被清庭大规模屠杀,诸如南明的弘光帝,降清以后于顺治三年同其他宗室藩王被清庭杀死。

南明最后一帝永历帝在康熙元年被吴三桂擒住以后,于昆明被绞杀。

因为权力之争,礼仪之邦是变得越来越血腥,不得不说,还真是讽刺至极。

最后说说清朝的亡国之君溥仪,可谓是相当幸运的一个人,历经民国乱世,先随张勋搞复辟闹剧,又认贼作父前往东北当傀儡皇帝助纣为虐,最后竟然得以善终,真是时代的一大进步。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