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允何忍杀蔡邕

 东方欲晓10 2020-09-28
    王允巧使连环计,以绝色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借吕布之手杀了董卓,这是《三国演义》的一场重头戏。王允其人,也因了这连环计,历来被人奉为忧国忧民、多智多谋的正人君子。
这是《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一个实例。
    吕布是董卓的义子,“布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布”。王允“素善待吕布”,在“卓拔手戟掷布”之后,曾“以诛卓之谋告之,使为内应”。因为吕布碍于“父子”关系,王允说:“君自姓吕,本非骨肉。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邪!”于是遂有北掖门武士谋刺,董卓大呼“吕布何在!”吕布应声持矛刺董卓一幕。这是白纸黑字,记载在史书之中的。
    但历史上并无貂蝉其人,亦无连环计其事,“卓拔手戟掷布”,并非他为吕布戏貂蝉而醋意大发,而是因为吕布劝董卓不要滥行杀戮而恼羞成怒。貂蝉和连环计是《三国演义》“演义”出来的。貂蝉原是汉代侍从官员帽子上的装饰物,“长安貂蝉多,死去谁复还?”陆游在《草堂拜少陵遗像》诗中所说的貂蝉,即是达官贵人的代称。《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把这现成的“貂蝉”二字,拉来作连环计中的那位绝色美女的名姓了。演义之时,大概也想到过越王勾践的美人计,想到过越国的绝色美女西施。看来,英雄加美人的套式,是代代都有人因袭的,难怪至今仍有人乐些不疲。
    不管怎么说,王允设计诛董卓,还是使人拍手称快的,他因此而受到人们的赞颂也顺理成章,因为董卓实在是一个残暴成性的恶魔。然而,设计杀董卓的王允,竟然也忍心杀了蔡邕,这就是他的劣迹了。
    关于王允杀蔡邕的起因,据《三国演义》所述,是因为蔡邕“伏其(指董卓)尸而大哭。”这与史书所记有些不同。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卓之死也,蔡邕在王允坐,闻之惊叹”,仅此而已。但在王允看来,“惊叹”就是“叛逆”,就是“余党”,就应“收付廷尉”,打入牢狱,这就是王允思维方式的偏差了。其实,不要说是“惊叹”,即使是“伏其尸而大哭”,也未必就能断定蔡邕为“逆”。蔡邕是因其名声而被董卓硬推出来的,他并未屈意迎奉,卖身投靠,更未与董卓狼狈为奸,害国害民。仅仅因为“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就有“立场问题”、“感情问题”,就得“收付廷尉”,让其屈死狱中——可见中国历史上不仅有“思想罪”,而且还有“立场罪”和“感情罪”——如此以“董”划线,能够说得通么?
    王允的可恶,还不仅是思维方式。在他翻下脸来要将蔡邕“收付廷尉”之时,蔡邕是求过他的,说是“愿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太尉马日磾也对王允说:“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但王允听不进去,他怕蔡邕续成汉史之后,“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在他看来,不仅蔡邕该杀,连司马迁也该杀,汉武帝不杀司马迁是一个错误。因为“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王允或许以为,只要杀了蔡邕这一类史官或学问家,就不会再有人将当权者的丑事记录在史流传下去,这已无异于杀人灭口。然而,这一招的作用也十分有限。任何人都不可能一手遮天。王允不让蔡邕续成汉史,结果连他的这一劣迹也被陈寿写进了史书,被罗贯中“演义”了出来,这恐怕是他所始料不及的。
    “王公其无后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这话是马日磾在王允杀了蔡邕之后私下对人说的。我想,只要“灭纪废典”之事还有再现的可能,马日磾此言就当如警钟长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