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节甩古(散文)

 探秘桂北 2020-09-28

文/ 宾泽文(全州大碧头)

   又要快过中秋节了。在中国,过年过节是喜庆之时,或全家团聚,或亲友邀会,或喜事宴客……喜气洋洋,皆大欢喜。但旧时,穷苦人尤其是流落异乡,无家可归之人,过年过节,或许是伤心落泪之时,却很少有人去同情他们,关心他们。但清朝时,有个桂林官人却不一样,他因亲民至善而留名青史。

    此人叫陈继昌,是清朝的“三元及第”大状元。称之“大状元”,因为他参加科举考试时,考了个“三元及第”。何谓"三元及第"?就是第一次参加乡试(省试),接着参加会试(全国性考试),接着参加殿试(皇帝亲临),连续三考都考得第一名,谓之"三元及第"也。陈继昌就是广西两个"三元及第"者之一(还有一位叫冯京,宜州人,宋朝状元)。当时,他为广西争了个大脸面,高兴得不得了,回家后,写了副对联贴在家门口:

   尊祖六部少一部

   玄孙三元多一元

   意思是说,我尊祖陈宏谋曾在朝廷的六大部中,做了五部的尚书郎,离圆满只少做了一部。而玄孙我应该比"三元及第",还多一元,因为我还是个秀才(县级科考考中的为秀才,称为案元),应是四元及第。当然,他说此言,只是一时高兴,开了个玩笑而已。

     其实, 陈状元书读得好,官也做得好。他曾任清朝按察使、布政使、江苏巡抚、江西按察使等职,一生清清白白做官,老老实实做人。他喜欢喝酒,但从不公吃公喝,下乡巡视,自带一壶家乡临桂县自产的米酒,外加桂林豆腐乳,以腐乳送酒当餐。有一年江西遇蝗灾,他带领群众下田捕蝗。就餐时,当地官员要设宴招待他,他却自己炒蝗虫当菜,喝自带的米酒。

     有一年除夕,他回京城的家中陪家人过年。除夕夜,酒菜上桌了,陈状元却领一家人,挑着一担肉包、肉粽等熟食,下到楼下的街上,将食物分送给一些流落街头的穷苦人过年。事毕,自己一家人才回家吃年饭。此举以后成了陈家规矩,在京城几年,年年这样做。如此亲民之举,在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实属难得。

      我曾到过陈继昌的临桂老家参观,我敬重他,膜拜他,思念他。我想,如果我们现在的官们,人人都像他一样,同情弱小,亲民施善,那该多好啊!

     后来,我专门写了他一篇文章,在文章结尾时,写了一首不像诗的诗:

  果真冯京即马凉,

  三元及第又一人。

  毕生心忧天下事,

  年年除夕慰饥民。

  冯京是广西第一个"三元及第"大状元,陈继昌是其继承人。"冯京即马凉",另有故事,也很感人,且听下回分解。

小编注:"甩古"乃桂林话:吹牛:甩古(shuài gù)或摔鼓(shuài gù)你别吹牛了,就你那能耐,懵谁呢?你莫甩古(摔鼓)了。

(宾泽文原创)

第208期:情场高手(微小说)

困境与机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