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教」节气养生之“白露” 李芳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二科

 健康医学科普 2020-09-29
作者:李芳

节气养生之“白露”

春秋时期,名作《蒹葭》写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南北朝谢朓,著作《秋夜》中写到“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诗圣杜甫,也曾在《白露》一诗中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喜秋风景图,“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他们都颇有默契的描述了一个节气——白露。

白露是九月的第一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五行属金,与白色相应,以白形容秋露,故称白露。

露水是由于温度骤降,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珠,所以白露可以说是天气转凉的节点。

在民间更流传着一句俗语“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的俗语去形容白露过后气温下降的情形。

在这时,天地阳气向内收敛,人们要储备充足的气血以备过冬,这正是一个养生的好时节!

那么,接下来我们从“衣食住行情”五方面来讨论一下白露时节如何养生:

民间素有“白露身勿露,免得着凉与泻肚”的说法,意思是说白露过后,穿衣不能再赤膊露体,要开始注重保暖了。

尤其是病人、老人、体弱者、幼儿,更要注意随着温度变化加减衣物。

在衣物面料的选择上,可以选择纯丝、纯棉或者说混纺,既可以保暖又可以防止因天气干燥产生静电。
 
因“白露”过后阴气上升阳气下降,所以此时衣物可以单薄些,衣薄而不露体,适当“秋冻”。

但“秋冻”并非适宜所有人群,例如年老体弱者,婴幼儿,支气管疾病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要避免“秋冻”,防止因着凉诱发疾病的产生。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更换秋装时,衣柜放了一年的秋装不要拿出来就直接穿,最好先晾晒一下。

另外,“寒从脚起”,对于耐寒能力差的人在白露过后,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可以穿一些棉质的厚袜子,以防寒气侵体引起不适。
 

白露过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人们常常会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起皮等症状,这些都是典型的“秋燥”表现。
 
白露时节燥邪袭肺,故饮食应以健脾润燥为主。

建议要多吃梨、蜂蜜、南瓜、百合、枸杞、银耳、豆制品等,多吃黄色蔬菜,比如玉米、红萝卜等。

另外,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也是很重要的,如西红柿、西蓝花等。
 
饮食的选择上,应选择清淡、高营养、少或无刺激性的食物,避免进食生冷食物,保证新鲜蔬果的摄入,同时少吃黄鱼、带鱼、虾、蟹等海制品,并戒烟戒酒。

白露时节,人们较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消化能力差的症状,因此,要多吃些易吸收、有补养作用的粥类。



居住环境要保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空气新鲜。

为了缓解“秋燥”可以在室内放一盆水,或者也可以在室内放些盆栽,绿色植物的加入既可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以净化空气,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要注意的是,睡觉时最好是在自然温度下睡眠,防止吹空调风着凉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从白露起,人们应开始注重补养肾气,坚持每晚温水泡脚,水量要以没过脚腕为宜,时间在15到30分钟最佳,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可以用手把耳朵和腰部搓的微微发热。

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对身体也是大有益处的。

晨起锻炼对身体大有益处,此时气候适宜,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运动项目进行晨起锻炼,如散步,太极,骑自行车等,长期坚持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让生物钟自然过渡到下一个节气。
 

白露以后,昼夜温差大,因此,出行时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的增减衣物,如若遇到晨雾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尤其像老人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则更不宜在晨雾时出行。
 
此时外出旅游,要注意预防旅游病。

此时空气干燥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因此在旅途中一定要注意预防传染病。

比如在拥挤的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经常通风换气,防止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近距离交谈。

另外容易过敏的人应注意花粉过敏并带些脱敏药物,以免诱发哮喘。
 

自古逢秋悲寂寥,进入秋季万物凋零,此时此景,最易心生悲凉。因此,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可以多同朋友交谈,保持心情的愉悦。
 
民间有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中医也认为笑不仅能使人心情舒畅,还能保持心火不旺,使心脏始终处于一种柔和的状态。

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使胸部扩张,肺活量增加。

特别是清晨锻炼时,若能开怀大笑,可使肺吸入足量的新鲜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脏腑气血调和、情绪稳定的目的。

温馨提示


文章: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二科 李芳

配图: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