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冷季节流感来势汹汹,如何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对抗病菌?

 一杯咖啡心理 2020-09-29

家庭亲子专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的第46篇文章

如何加入咖啡心理英语小组,请拉到文末看介绍

冬天来了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一定很清楚寒冷的流感季的到来意味着什么——满屋子病菌一连数月肆意传播,像乒乓球一样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那里。我刚生我儿子埃德温那会儿还挺幸运,他在11个月之前只得过一次低烧而已。但自从去年11月开始,我的好运气终究还是用光了。

起初,埃德温有天醒来时全身长满了斑点。因为那时还没有应对孩子生病的经验,我的反应自然是极度恐慌。他看起来是那么恐怖,满身都是蜂窝一样的红肿斑点。由于现在很多父母都不给孩子打疫苗,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麻疹,于是手忙脚乱给儿科医生打电话,得到的答案是,这有可能是一种几周后能自愈的病毒。


结果,几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都过去了,孩子身上仍有斑点。最倒霉的是,我也被这个引发我儿子斑点的不知名病毒传染了。身上出现这种斑点几天后,我也出现了生病的症状,开始咳嗽,喉咙痛,涕泪横流。当时以为只是感冒并没有引起重视,但3周后被医生诊断为支气管炎。10天的抗生素用下去咳嗽仍然未愈,并且埃德温也开始咳了,他还鼻子不通,睡眠都成了问题。几周后,在我们母子俩终于貌似要好一点的时候,我们家保姆又打电话告诉我埃德温的眼睛红了,必须马上带他去看医生。这已是我们2个月之内第6次去医院了。


我的经历对你来说可能似曾相识吧。对于很多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冬季带来的往往是咳嗽、喷嚏、流鼻涕——全家都受够了。但这也不单单发生在冬季:孩子们是病菌滋生的温床,不单是因为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生病,还因为他们是将病菌传播给成人的最大“元凶”。

如何在寒冷的流感季节帮助孩子(也包括我们自己)保持健康呢?

最显而易见的办法当然是全家都去注射流感疫苗。大多数时候流感疫苗对于防治流感是非常有效的,并且风险极小。但鉴于流感疫苗只是科学家对当年最有可能爆发的流感病毒做出的猜测,不一定准确,所以有时即使注射了流感疫苗也仍然会得流感。另一种办法是在流感爆发期间把孩子与其他病孩隔离,或者自行在家隔离。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做到24小时都能保护他们,所以有些时候只能寄希望于孩子能够自保而免于生病。

不幸的是,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让孩子理解病菌这个话题太难了。研究发现,四五岁的孩子可以准确说出哪些原因会导致人生病,但他们仍然会犯错,比如认为撒谎等不好的行为也会让人生病,还有所有的疾病和受伤——包括癌症、骨折、抑郁等会像普通感冒一样传染。儿童行为研究表明,我们的孩子对人为何生病的了解非常不足,学龄前儿童会开心地吃下刚刚被人打了喷嚏的苹果泥,甚至喝下漂着死虫子的果汁。

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呢?

如果您的孩子还是个婴儿,那么只能坚强点挺过这段时间,期待小宝贝的免疫系统慢慢增强,而不是被病菌折磨得越来越弱。但我的实验室研究表明,即便是四五岁的小孩子,如果我们告诉他们病菌的正确观念,就有可能教会他们养成健康的习惯。其实,如果只是教孩子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例如“吃东西前要洗手”、“你妹妹生病了,不要靠近她”,或者“不戴帽子不许出门”(我妈的口头禅),他们并不能从中学到什么。

关键是要向他们解释清楚洗手或避免接触带有传染源的人等行为到底有什么用。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要鼓励孩子养成健康的习惯,就得先让他们知道病菌是如何导致人生病,如何在人和人之间传播,以及人和玩具或食物之间传播的。我的实验室研究发现,4到7岁的儿童如果事先知道接触生病的人有可能会导致自己生病,就会避免碰触那些他们认为有可能患病的实验者的玩具。重要的是,这与孩子的年龄基本无关——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一旦偶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也会避开碰触那些可能患病的实验者的玩具。但实际情况是,尽管四五岁的小孩子能够学会病菌如何传播这个道理,他们大多数却没机会学到。

该研究挖掘了一个实用的信息,即如何帮助四五岁以上的孩子避免被其他病孩传染感冒,甚至更糟糕的流感。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避免给孩子生硬灌输那些不能做的条条框框,而是要解释清楚为什么某些行为(例如吃东西前洗手)能够令他们保持健康。这对我们做父母的来说是个好消息:如果孩子能够树立起关于病菌的正确观念,培养出健康的习惯,我们就不必事必躬亲地保护他们了。

最后,给孩子们讲解什么是病菌、以及病菌如何传播有可能是促成健康行为养成的最有效策略,给予孩子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在寒冷的流感季节让他们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