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德国足球的球迷朋友们,都知道德国有一个著名的教练——奥托·雷哈格尔,人们尊称他为“奥托大帝”。在他的执教生涯中,先后创造了“凯泽传奇”和“希腊神话”,成为足球史上的两段佳话,同时也是德国教练的光辉时刻。 借助雷哈格尔先生的威名,这一回我们引入一个光芒万丈的话题人物:德意志王国的那个伟大君主——奥托大帝。 第8回说到,查理大帝的卡罗林王朝,由于分封了若干有实权的地方领主,为了统治法兰克王国全境,查理大帝的宫廷是马背上的流动宫廷,到各个地区现场驻点治理。到了王朝后期,由于这些领主逐渐势力坐大,王权逐渐被架空。同时,法兰克王国分裂成了3块版图(第7回),其中的东法兰克王国卡罗林王族推举“真理汉”查理继位,遭到莱茵河以东贵族们的强烈反对而作罢,而法兰克尼亚新贵族康拉丁家族的康德拉一世上台执政,东法兰克王国的卡罗林王朝彻底终断。 要说奥托大帝,首先从他的父亲亨利一世引入话题。 一. 亨利一世开创百年统治的“萨克森王朝” 911年东法兰克的卡罗林王朝绝嗣之后,康拉德一世接管东法兰克王国。既然已经当了国王,其原先的法兰克尼亚公爵之位则由他的弟弟埃伯哈德继承。 1. 康拉丁家族福祚有限,家族统治权被迫让出 康拉德一世继位7年后,即918年底,康拉德一世在讨伐巴伐利亚公爵阿努尔夫的战争中受伤去世,临终前,他恨恨地将王位传给了萨克森公爵“捕鸟者”(因得知当选公爵时正在捕鸟而得名,这种命名方式有点像日本人的以出生地点“渡边”、“山本”命名的方式)亨利,史称亨利一世。 为什么说康拉德一世是“含恨”传位呢?康拉德一世与亨利一世毫无私交,而且亨利一世甚至曾经举兵反抗过康拉德一世。然而由于康拉丁家族势力有限,其统治力量仅限于他当公爵时的法兰克尼亚公国之内。他对萨克森、巴伐利亚、施瓦本等公国毫无控制力;同时对匈牙利人的外患,也无力抵御。而萨克森公国又是当时东法兰克王国中最强大的公国。 所以,康德拉一世无奈于己方的孱弱现状,不得不让出王位,而萨克森公爵的“竞聘”优势最为明显。 萨克森公国旗帜 萨克森公国纹章 2. 亨利一世继位并非一帆风顺 当时,巴伐利亚和另一部分法兰克尼亚贵族却提出异议,他们要求让巴伐利亚的阿努尔夫公爵继承王位,因为其在抗击匈牙利人的过程中显示出才能。 在僵持了5个月后,萨克森公爵亨利胜出。919年5月,法兰克尼亚和萨克森的贵族,以及民众代表,举行集会,一致推举亨利为新的国王。由此开始了德意志历史上为时一百多年的萨克森王朝统治时期,王国的权力基础也从莱茵河中游地区转移到德意志的东北部(萨克森公国地区)。 下图为后期亨利一世的次子奥托大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可以看出萨克森公国的地理位置。 二. 德意志王国“注册挂牌” 亨利一世上台后,于920年,将东法兰克王国改名为“德意志王国”,因此他在德国历史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德意志王国包括5个公国——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施瓦本、洛林,而且各公国有较大的自主权(这也是今后奥托大帝执政时期,叛乱层出不穷的外因)。
三. 废除王子分治全国的传统 929年,亨利一世在一场大病期间,决定次子奥托为“唯一的”的王位继承人,此举建立了德意志王国的单一继承人制度,确立了“国家不可分割”的新原则。 对奥托来说,他即将获得全国的统治权,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要面对其他兄弟觊觎王位的挑战。 936年,亨利一世的权威如日中天,正准备前往罗马接受加冕,突发心脏病去世。由此再次见证了,当时人们对罗马帝国昔日荣光的向往,依然希望得到“奥古斯都”的称号、以罗马皇帝合法继承人自居。其次子奥托继位,史称奥托一世。 四. 奥托一世加冕 第7回我们就说过,法兰克人的王国,崇拜罗马帝国的荣光,在800年,杰出的查理曼大帝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被罗马主教奥利三世“意外”加冕为罗马帝国皇帝。 而我们这一回说的的奥托一世,在936年8月7日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7月1日加冕典礼的公告,被放置在亚琛大教堂查理大帝的大理石宝座上,预示着德意志王国将信封卡罗林王朝的传统,奥托一世将拜查理一世为榜样。 下图为“帝国皇帝加冕纪念币” 奥托一世当时24岁,身材魁梧,性格好斗,面部表情丰富,长着浓密的头发和丰厚的胡子,男子气十足,每次在指天发誓前,总要习惯性地捋一捋胡子。 奥托大帝骑马像 隆重的加冕典礼 8月7日,整个加冕典礼分3个环节,我们可以戏谑地概括为:群众基础、政治合格、事成答谢: i. 先在世俗的卡罗林大会堂进行“大选”,当天奥托一世被簇拥在大厅里的公爵和其他世俗权贵们抬起,放在王位上,众人向他行礼、宣誓效忠。 ii. 世俗仪式结束后,紧接着进入亚琛大教堂举行宗教仪式。美因茨大主教希尔贝特引领奥托走向教堂中央,周围挤满了教会和世俗官员。奥托神情庄重、双目生辉,在众人面前举起右手。希尔贝特大主教授予奥托一世罗马帝国权杖,要求他保护基督教、抵抗基督教的所有敌人,做一个仁慈的皇帝。一番祷告后,为奥托一世戴上金制的王冠。 奥托一世第二次登上宝座,这次是端坐在大教堂回廊里查理大帝的大理石座位上,周围响起了呈送查理大帝的弥撒曲。 iii. 最后,俗界众人来到亚琛王宫,举行奢华的加冕宴会。宴会的安排耐人寻味:首先,它排斥了教会人士,言下之意,教皇只需负责把金冠扣在自己头上即完成任务,而德意志人称帝是德意志人的喜事,跟教会无关。其次,各个公国的首领在宴会上分工负责各项后勤保障工作,表面上各个公爵对奥托一世心悦诚服。 奥托一世于西元936年选择阿亨为他的加冕地 奥托一世加冕典礼的举行,表明建立在东法兰克王国基础上的德意志王国,在基督教势力的支持下,完全拥有了独立于西法兰克王国卡罗林王朝的权力,以后,残存的卡罗林王室不能借助于历史的惯性干预德意志王国的事务。 五. 恩威并施,奥托一世巩固统治 奥托一世继位,是划时代的“单一继承人”,这引起了兄弟们的不满;同时,公爵们也普遍认为他是个没有执政经验的“绣花枕头”,估计长久不了,纷纷蠢蠢欲动。可以说,奥托一世的王座是搁在火山口上的,他本人随时都可能被喷发的岩浆吞噬。 于是,叛乱随着浮动的人心纷至沓来。 下图为奥托一世时期,其兄弟及公爵们的关系图 可见,身边一群豺狼虎豹,奥托一世要面对的叛乱接连不断,且敌人多于盟友。 1.兄弟不服、边境骚乱,内外皆反,奥托一世取得首轮交锋胜利 亨利一世的长子唐克马尔未能获得王位,心里不满,连奥托的加冕典礼都拒绝参加;而他的同父异母弟亨利(注意区别,他爹亨利一世,也叫亨利)更是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是国王了,自己是“生来王者”,而奥托出生的时候,父亲才是萨克森公爵。 937年,巴伐利亚公爵埃贝哈德公开谋反,当时的法兰克尼亚公爵也想趁机扩大自己的权力;内乱的同时,外患也爆发了,匈牙利人和斯拉夫人,趁机在东面发动骚乱,要求摆脱亨利一世的“九年停战条约”的束缚。公爵们发现外族也在给奥托一世施加压力,于是也与匈牙利人和斯拉夫人暗通款曲。 奥托一世首先把矛头指向了第一个跳出来的反对派——巴伐利亚公爵,不料首次征讨不利。他的兄长唐克马尔浑水摸鱼,联络法兰克尼亚公爵,于938年公开谋反。 但是,唐克马尔使用了一个昏招——他首先进攻小弟弟亨利,而不是终极敌人国王奥托,这样就失去了一个“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而且战斗胜利,大哥把小弟给捆了押解收监。 当奥托一世率军打到大哥的叛军的根据地的时候,守城将士纷纷倒戈。尽管唐克马尔逃入教堂,并将武器和谋反的国王标志性的项链,都放在彼得大教堂的祭坛上,表明自己今后不再觊觎王位。但是一名战士为了生死未卜的亨利,把他杀死了;而同谋的法兰克尼亚公爵也把亨利释放。 最终奥托一世放逐了原巴伐利亚公国的公爵,立亲王室的贝希托尔德为新公爵。 2. 亨利两次发难、奥托剑下怀柔 i. 内乱再次引发外患,小亨利制造大麻烦 在大哥唐克马尔叛乱被平定后的翌年,小弟亨利也粉墨登场。他联合洛林公爵发动翻盘,要求享有王国的分职权,法兰克尼亚公爵与之遥相呼应。甚至基于洛林的西法兰克王国的国王路易四世公开表示支持叛乱。 奥托一世率军进攻洛林,但遭遇优势兵力阻击,法兰克尼亚公爵从南方发病夹击,但奥托临危不惧,坚守阵地的同时,联络西法兰克王国内部的反叛力量于格公爵,以阻击路易四世的出兵。(“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去年,如果他大哥唐克马尔有这样的智慧,没准“叛乱”就成功便为“革命”了。树敌太多,结果被一个心系小亨利生死的普通士兵用长矛戳死了,只能说他是自己作死。) 危机之时,施瓦本公爵赫尔曼·比隆联合康拉丁家族的两名伯爵,率军击溃叛军,洛林公爵在逃亡中溺死在莱茵河,法兰克公爵在混乱中阵亡,小亨利无力回天、只得投降。 奥托一世凭着勇气与智慧,渡过了这道难关。 ii. 亨利小弟贼心不改,奥托大哥二次宽恕 小亨利投降后,奥托不但不追求责任,还让她填补了洛林公爵的缺;而法兰克公爵战死,奥托趁机把该公国收归国有,不另设首领。而施瓦本和巴伐利亚(新公爵)两个公爵,由于勤王得力,保持原位。 弟弟亨利成为洛林公爵后,无心治国,依然反对奥托。941年春天迎接复活节的日子里,以亨利为首的反对派正在加紧筹划刺杀奥托的方案。奥托得到消息,表面上若无其事地继续盘算如何庆祝节日,暗地里却加派亲信、做好安保工作。时机成熟,奥托突然动手,端掉了阴谋集团,主要成员处以死刑或流放,而小亨利淘到王国西部又被抓捕归案。小亨利负荆请罪,由于奥托的再次饶恕,从此停止了反对兄长的活动。 奥托后来任命“红头发”康拉德担任洛林公爵。 3. 施行联姻政策,“共天下”终成“家天下” 奥托一世敏锐的发现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于是采取了“联姻”手段,力图用亲属的关系网络来控制整个王国: i. 938年,让弟弟亨利同巴伐利亚公爵(奥托任命的新公爵)的女儿尤迪特结婚。948年,巴伐利亚公爵去世,奥托一世借口其儿子未成年,将公爵职位传给了原先为公爵女婿的小亨利。 ii. 让儿子柳多尔夫与施瓦本公爵的女儿伊达定亲,7年后两人结婚。由于施瓦本公爵没有儿子美因茨949年公爵去世后,施瓦本公国就由奥托一世的儿子柳多尔夫接掌。 iii. 小亨利第二次的谋反的“刺杀行动”被平定后,奥托任命“红头发”康拉德担任洛林公爵,并将自己的女儿柳特嘉德嫁给他。 4.儿子女婿联手造反,奥托一世再平叛乱 953年,奥托一世的女婿、洛林公爵“红头发”康拉德,同其儿子、施瓦本公爵柳多尔夫勾结,发动叛乱,叛乱的直接动因是“担心奥托将王位传给刚出生的小弟弟,要求确认原定的继承权”。 老规矩,“有扛大旗的,就有吹喇叭的”,很多贵族都支持叛乱,他们对奥托加强王权的举措心怀不满。 同时,匈牙利人又喧闹起来,很快插手其间、支持叛军。奥托一世因祸得福,正式由于外族匈牙利人杀进来,国内燃起了反抗外族掠夺侵略的民族情绪,人们纷纷参加卫国战争。由于各个德意志部落长期受到匈牙利人的骚扰掠夺,此时“敌我矛盾大于人民内部矛盾”,大家掉转枪头、一致对外,最后一举打败了强悍的匈牙利人。 此役,奥托一世也赢得了“祖国之父”的美名,人们称颂他为“虔诚的奥托”、“坚强不屈的奥托”,更有甚者称他为“奥托大帝”。而莱希河谷一战,使得匈牙利人从此放弃游牧的生活方式,开始定居生活,从而使得德意志人拜托了匈牙利人的威胁。因此有人称莱希河谷为德意志帝国的诞生地。 而奥托一世的女婿儿子的联手叛乱,也就无果而终了。 六. 罗马加冕,名符其实 奥托一世以查理大帝为楷模,不仅加紧东扩,力图建立一个疆域更广阔的德意志王国,还要以“罗马皇帝”的称号,称霸欧洲。 1. 借伦巴德叛乱联姻,为罗马加冕造势 951年,意大利地区发生动荡,伦巴德(意大利北部)前任国王的遗孀阿德尔海特遭到反对派囚禁,向奥托和教皇分别发出求助。奥托及时把握机遇,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赶跑反对派。而奥托一世进入伦巴德王国首都帕维亚,被权贵们拥戴为“伦巴德国王”,不就丧妻多年的奥托一世娶了阿德尔海特为妻。此举为奥托的伦巴德国王的王冠增添了合法性,而阿德尔海特成为“副王”。 既然德意志王国的疆域扩大到了意大利北部,那么“罗马皇帝”的加冕事宜似乎可以提上议程了。 2. 以强大的武力保障,进军罗马加冕 962年2月2日,奥托一世在罗马加冕。当天,德意志军队控制了整个罗马城,加冕现场安排了精锐师团和禁卫军,警戒森严。 50岁的奥托一世身材挺拔、威风凛凛,鹤发红颜、须髯茂密,一派领袖风范;相比之下,罗马教皇约翰十二世年仅24岁,却其貌不扬,面庞瘦削苍白,眼神惴惴不安、动作急促不定。 教皇约翰十二世将金梅的纯金皇冠捧起,戴在奥托一世头上,并在他额头上涂抹圣油。 从此,奥托一世成了货真价实的“奥托大帝”。 现存最为古老的王冠,应属神圣罗马帝国的黄金冠。神圣罗马帝国时期,这顶王冠和帝国之剑、帝国之矛以及帝国十字一起构成了神圣王权的象征物。从1424年到1796年,这些王权珍宝一直被保存在纽伦堡,这里是法兰克王国的发祥地,只有在新君加冕时,才能离开纽伦堡。今天,这顶王冠保存在维也纳的霍夫堡。 七. 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 奥托一世在罗马加冕,被公认为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在德国历史中有特殊地位。
1. “神圣罗马帝国”的名称由来 在奥托一世加冕为罗马皇帝以后,皇帝和帝国的名称逐渐发生变化: i. 奥托二世的称号仍然是“皇帝奥古斯都”,然而在他执政期间,逐渐推出了“帝国”的概念。 ii. 奥托三世为了对抗拜占庭政权(东罗马帝国)要求达标整个帝国的主张,其帝玺上也刻有“复兴的罗马帝国”的铭文。 iii. 巴巴罗萨执政时期,从1157年开始,使用了“神圣帝国”的名称,并同原有的名称一起,合成“神圣罗马帝国”。当时处于帝国极盛时期,疆域包括了近代的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和瑞士。 ix. 13世纪下半叶后,由于勃艮第和意大利脱离帝国,帝国的领土主要限于德语地区。 x. 从1474年起,国名前增加了限定词,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 2. 神圣罗马帝国疆域辽阔 神圣罗马帝国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大致相当于今日的德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瑞士、卢森堡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丹麦、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大部,法国东部、波兰西部和意大利北部。横跨阿尔卑斯山南北,是中世纪欧洲唯一拥有帝号的大国。 962年的神圣罗马帝国疆域如下图 3. 奥托一世加冕罗马皇帝的积极意义 尽管帝冕可以追溯到查理大帝,但是查理大帝是整个法兰克王国的首领,而奥托一世的根基在德意志王国,他是真正的德意志之王。 按照当时教会的说法:上帝把权力授予圣徒扑鼻的,彼得又把权力传给其继承人教皇,而教皇通过加冕把权力授予了世界之主。 由于加冕是在罗马举行,皇帝又能据此获得来自罗马的权力。这股力量来自上帝,因为上帝曾授权罗马人民统治世界。那么,德意志王国的统治,也是其在欧洲“政治合法”的认证。 4. 奥托一世加冕罗马皇帝的负面影响 i. 德意志人通过神圣罗马帝国,在发展初期就获得了“世界第一国”的地位,早就了根深蒂固的民族优越感,从而缺乏危机感,容易沉湎于内部打斗。在近代形成民族国家的浪潮中,原先偏安一隅的英国、法国占据先机,而德国反而落后。 ii. 巨大的荣耀伴随着巨大的任务,德意志王国兼任神圣罗马皇帝,必须常常奔波于罗马和其他各国之间,出兵平息调停,长期的疲于奔命状态,劳民伤财,使得德意志王国一直未实现真正的统一。 iii. 皇帝由教皇加冕,教会势力引进了德意志的政治生活,造成了绵延数百年的政教之争,同时德意志王国不可能像后来的英法两国,把教会势力置于王泉之下。德意志的基督教会与王权平起平坐, ix. 德意志国王为了有效抗衡教皇,常常向国内的邦君实施让步,使诸侯的势力坐大,尾大不掉。
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