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行民生】都丽:父母爱情

 棣华堂 2020-09-29

父母爱情

如果说人生像一场戏,那么母亲的人生就是被改写的剧本,一切都在意料之外,一切又都在命运的安排之中。母亲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农村,家里兄弟姐妹八人,母亲排行第五。青年时期的母亲美丽温婉,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美人,因此上门说媒的人也是络绎不绝。最终,母亲在众多追求者中相中了一个邻村的英俊男子,该男子家境较好,很快便与母亲办了结婚手续,就差操办婚宴。一切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婚宴也不过是锦上添花。

母亲当时已经出来工作,在叔叔介绍的镇办砖瓦企业做临时工,负责流水线上的生产作业。那是一个寻常的午后,生产车间轰鸣的机器声似乎要吞噬掉工人所有的困倦,母亲如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小心翼翼地将切割下的砖一块块搬离传送带,这时候车间忽然传来一声:“月娥,你的电话”,母亲一分神,放在切割机下的手竟未来得及缩回,只听得一声惨叫,母亲的左手被切割下来,传送带上那只血肉模糊的手在母亲迷离的眼神中渐行渐远。一时间,车间里的众人都慌了神,赶忙把母亲送到了市矿务局医院。

   当时正是酷夏,暑热难当,母亲又重伤加身,更是疼痛难忍。再加上天气炎热导致的伤口发炎和感染,母亲的左手开始溃烂至中臂,最后,为了防止病情继续恶化,主治医生建议截肢。虽不舍不忍,但为了保全性命和健康,母亲还是同意了截肢,自此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残疾人。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截肢后的第二天,还沉浸在肉体之痛中的母亲,不仅没有迎来婆家人的包容和关心,反而是对方现实的退婚嘴脸。母亲在身心的双重打击下,默默地忍受着这突如其来的一切,品味着命运突变带来的五味杂陈。

厂里的工人受了伤,住院期间的一日三餐由厂厨房料理。厨房的帮厨是一个年轻能干的小伙子,负责为母亲送饭,这个人便是父亲。父亲九岁丧父,家境贫寒,跟60岁的老母亲一起生活。少年时期为了谋生,曾半夜爬上货车,进了城,偷学了做饭的手艺,后机缘巧合,返乡进了厂里工作。刚开始,父亲只是按照厂领导的指示,将一日三餐准时送往医院,后来见到母亲终日郁郁寡欢,茶饭不思,便逐渐开导起了母亲,并且主动给母亲喂饭,擦手擦脸。父亲人很勤劳,也很幽默,在他的悉心照料和不断鼓励下,母亲的心情逐渐开朗,再到后来,二人萌生爱意,未及出院之时便互表心意:父亲不嫌母亲残疾,说自己可以为她做一辈子的饭,母亲也不嫌父亲家贫,说只要勤劳吃苦,将来一切都会有。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黄金玉石,父母在医院情定彼此,互托此生。

父母结婚一共花了八百元钱,除了父亲自己借来的两百元,其余全由母亲拼凑。他们结婚没有婚房,就借住在厂里一个废弃的小仓库里,不到二十平方的屋子里,却是父母爱情开始的地方。而我就是在那个小房子里出生,那是我们最初的家,也是父母最初的爱情记忆。

父母的结合引来了外婆的各种不满意,母女之间的气氛和关系一度因为父亲而显尴尬和生分。然而父母没有因为他人的眼光而放弃努力,他们坚信既然选择了彼此,就要一同面对,一起努力。父母一生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为了赚钱养家,经常走南闯北做生意,有时候一走便是两三天。他们不仅是生活中的好伴侣,更是生意上的好搭档,他们深知只有靠双手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父母身上的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潜移默化地渗入我和弟弟的成长之中,成为我们人生中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母文化程度低,尤其是父亲,更是小学没上完就辍了学。但他们十分重视我们的学习。虽然他们没有能力为我们辅导功课,但事关学习方面的开销却从不吝啬。父母经常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因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他们虽非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却十分注重加强我们的修养,特别是在待人接物方面,时常谆谆教诲。例如用餐前要等长辈先启动筷子,做什么事都要“活完手下清”,不与别人争抢吃喝,以及待客之道等等。

父母现皆迈入知天命之年,脸上多了皱纹,鬓角添了白发,我和弟弟也都各自成家立业,他们操劳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从一无所有,到子孙满堂,虽未有大富大贵,但感恩上天,二人身体也算康健。回首往昔,我常常觉得昨日未曾远去,父母在青年时彼此立下的誓言,以及白手起家,携手共进一幕幕的过往,都在记忆深海里永久铭刻。父母那辈人的爱情没有过多华丽的语言和物质的装点,有的只是坚定的脚步和无言的付出,这份爱纯粹而质朴,历久弥坚,是对不忘初心最好的兑现。

惟愿岁月多珍视,静留双亲美华年!

 

图片源于网络

都丽,女,就职于陵川县西河底镇人民政府。常年战斗在扶贫一线诗词爱好者。擅长诗歌散文写作。

文字凝固时间乡土永连心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