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棣华堂·乡情】都丽:大山留守儿童的“贵客”

 棣华堂 2020-09-29

大山留守儿童的“贵客”

时下正是暑假,学生们都放假在家,走进西河底镇秦山村,却看不到孩子们在街巷玩耍的身影。问了问老乡,才知道都在村委大院儿里上课。

“什么?村里暑假还有人上课?”

“对啊,晋中学院青春鸿晋志愿服务队这个暑假专程来我们村开展爱心助学活动,这不刚开了班,要上一个月的课呢!”

我们来到村委,映入眼帘的“情暖人心 寻梦起航 关爱留守儿童——一张纸献爱心专项基金帮扶项目”红色横幅在整洁的村委大院里显得格外醒目。“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稚嫩的童声从一楼教室传出,隔窗而望,里面是一个温馨又迷你的小课堂,台下十几个学生端端正正坐着,聚精会神地盯着黑板上的绕口令。黑板前一个身穿红色志愿者马甲的男孩子,正在准备下一堂课的道具。

据了解,秦山村是晋中学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实践基地,从去年开始,在秦山村村官叶青的联系与协调下,这批充满爱心,心怀梦想的大学生就在这里接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墙上的课程表安排了每天的上课内容:弟子规、手语、硬笔、阅读写作……“今年一共两个班,28名学生,我们重点教授一些学生们在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既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又能激发他们对其他门类课程的兴趣,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和教育。”

“吃住教全在村里,村里条件艰苦,比不上城市,这支服务队纪律严格,自力更生,从不叫苦叫累。”村主任王来生告诉我们。

“村里的孩子比不得城里,暑期想报个培训班什么的也不太方便,有了这些志愿者,就不用担心孩子们的学习和安全问题了,孩子们在这里上课,我们在家里做家务、忙农活,心里也放心。”

张绮是晋中学院文学院的一名大二的学生,也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一名成员,作为第二次来秦山开展助学活动的志愿者,她感触颇深:“今年我们来了9个人,从去年离开到现在,村里的变化很大,特别是基础设施方面,交通更方便了,环境也整洁了,还修建了新的文化活动广场,真替村民感到高兴。今年来到这里开展志愿者活动,我们还将通过入户走访的形式,了解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些流程和项目情况,以及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这样可以提升我们这个团队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叶青向我们介绍说:“举办这样的爱心助学活动,其目的在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相比去年,今年办这样的活动我们更有经验了,教室、黑板等场地和设施都是现成的,家长中也有人主动承担一些后勤工作,特别是前期一直发愁的活动经费问题,在晋城市义工联合会的支持与帮助下也得到了解决,这样就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保证了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晋中学院青春鸿晋志愿服务队成员曾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积累了丰富经验,部分志愿者还取得了山西省红十字会现场救护员资格证和青年同伴教育资格证,这也是这支团队最大的优势。除了开展爱心助学活动以外,关爱老人、妇女也是他们活动的重要内容。到了晚上,他们还会组织村里的妇女,进行广场舞教学,有了这些志愿者,夜幕下的小山村洋溢着热闹红火,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提升。

“我希望这些哥哥姐姐明年还能来我们村,有了他们的陪伴,我们的暑假过得既充实又快乐。”孩子们充满期待地说道。

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除了传播爱与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博爱精神传递给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使他们从小就培养助人和奉献精神,这对于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填补他们精神生活的空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这些志愿者主动走出象牙塔般的大学校园,扑下身子,走向乡村,将爱心奉献给乡村,既是乡村之福,也是民生所盼。

愿红十字志愿服务精神久久相传!

【棣华堂·乡亲】都丽:老兵工回家(义汉)记

【棣华堂·乡村】都丽:丰西村的新气象

【棣华堂·春警】都丽:基层说防火

【棣花堂·现场】都丽:《郝经》回家记

【棣花堂 民俗】都丽:走亲戚

【太行民俗】都丽:年味陵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