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吕后其人,在历史上留下的恐怕只有负面影响,她辅佐刘邦的事迹现在已不多传,倒是她在刘邦死后大封诸吕为异姓王和制造“人彘”惨剧的事迹千古流传。对于其身后的族灭,大家似乎也没有多少同情;而她一手制造的“人彘”事件,残忍的程度让人发指,直接吓坏了皇帝刘盈,也为她留下了历史恶名。可吕后为什么要这么做?那只是被激发起的女人的嫉妒经权势放大而已。吕后之子刘盈本已诏立为太子,奈何受宠的戚姬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刘邦面前哭诉,要改立她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这如何不使吕后恨之入骨。争宠也就罢了,还要把太子这个皇宫内女人生存的根本抢了去,是可忍,孰不可忍,若不是戚姬这样过份,怎会招致后来的惨剧,自己的儿子刘如意被吕后毒死,自己成了“人彘”。只是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惨剧身上,反倒对惨剧的原因少了些关心。如果说,吕后太残忍,是嫉妒导致的疯狂报复;那么,戚姬就是太弱智,是受庞过度而痴心妄想。同为刘邦的嫔妃,薄夫人显然就明智多了,不声不响地携子跑到偏远的代国,远离风暴中心,最后却享受到意想不到的荣耀,在朝廷大乱、诸吕被除、吕后所立的假皇帝被推倒后,薄夫人的儿子刘恒被拥立为皇帝。这与戚姬的悲惨结局显然形成了鲜明对照。 刘邦与朱元璋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人都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的草莽出身皇帝;再比如,两人本身都没文化,但很注重学习,提高很快;还有,两人都借鉴了前朝短命的教训,都搞了诸子封王,结果是一样的尾大不掉,对中央政权形成了严重威胁;但最大的共同点是,两人都干了大杀功臣的勾当。不过,仔细对照一下,刘邦在这一点上比朱元璋还是要强些。刘邦屠杀功臣,无非是几个异姓王和武将,要真说起来,那几个本来也不是刘邦的铁杆兄弟,只是战略联合而已,一旦天下初定,明显成为新的不安定因素,自然要一一消除,但对文臣刘邦还是十分尊敬的,尽管他本身很训儒生,宰相人选一口气安排到了第三代,而且都是开国功臣。再看朱元璋,可以用文武兼杀来表述,以宰相胡惟庸案为抓手,无限地扩大株连范围,连开国元勋李文长也一并灭族,前后捕杀2万多人,这一网下去,开国文臣扫荡得就差不多了。刘伯温多么的善于明哲保身,但最后依然不明不白地死去,吴晗考证说,还是朱元璋下的手。而蓝玉案则是对开国武臣的集中大屠杀,前后又牵扯上万人。两大屠杀连一块起家的那几个铁杆兄弟也不能幸免,这还不算那些平常零七八碎杀掉的。至此,开国的文武大臣已只剩硕果仅存的几个,要么在遥远的边疆担负守土重任,要么早就做了不问人间烟火的田舍翁。显然,朱元璋的开国大屠杀要数倍于刘邦的残忍,刘邦虽有五十而笑百步之嫌,但还是要比朱元璋强一些。 吕后一死,铲除诸吕的行动立刻开始,一般的史书说到这也就不说了,因为下来的重心是如何迎立新的皇帝,最终是代王刘恒胜出,荣登天位。可真要看一下诸吕被铲除时的伴生事件,让人也是一阵子脊背发凉,因为被一并诛除的,还有吕后扶持的“所谓”刘盈龙脉的刘姓小皇帝及刘姓诸王族,长安城无疑又是一场血雨腥风。所以,柏杨先生就对这一节很有看法,他认为,刘盈的皇后没有生子,但不表明其他的嫔妃就不生子,就算是那几个刘姓皇帝和王族是吕后杀了别人孩子母亲夺过来的“他人子”,那也是刘姓的血脉,为何要屠杀?倒是参与铲除诸吕的几个大臣们对这几个“所谓”的刘姓小王子长大成人后的恐惧溢于言表。政变本身就是血淋淋的,许多理由都是堂而皇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