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诗歌的本次飞翔喝彩 ——序黄葵诗集《海航之歌》

 惜缘文学 2020-09-30
惜缘有你
精彩


《山东诗人》《长河文丛》《洋浦湾》特约选稿微刊

 

序 言
一黄亚洲
还有大海
海洋上方的明澄的天空


我一向以为,要以诗歌的飞翔姿态来印证海航的飞翔姿态,非黄葵莫属。我这样说,不仅是因为黄葵加盟海航前后二十载,且从事宣传,对这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快速成长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上下左右了如指掌,更是因为黄葵的诗歌品格里所具有的那种特有的激越与豪放。


让我无比吃惊与震撼的是,他一下子拿出由120首诗歌组成的长诗,全部写给海航,这需要诗人极大的想象空间、艺术拿捏、语言把握和审美构建能力,他的诗行的伸展与力度,如同上升的机翼,是以划破云层与空间作为己任的。


而且还有声音。他的诗歌所喷吐的响声,也属于轰鸣的那种,像飞机越过头顶上方一样令人印象深刻。


豪情是诗性的重要品格。我们在社会与时代的轰鸣声中,都能听见李白、辛弃疾、岳飞的声音。


记得十数年前,我曾受邀去海口的海航集团总部,参加海航为自家诗人黄葵六诗集所主办的作品研讨会,那时,捧着他的一部部带着发动机的诗集,就明白什么叫做壮志凌云了。


所以我说,黄葵的具有飞行姿态的诗作是燃烧着航空煤油的。由他描述海航的轨迹,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汇集在这部诗集里的几乎所有作品,朗朗上口的风格明显,非常适合朗诵。估计,诗人写作这部诗集的时候,是充分考虑到了作为“文学里的文学”的诗歌体裁如何能更切实地拥抱社会生活这一课题,而此课题,当下也正在被各地诗人如火如荼地实践着,收效甚巨。


海航是世界500强排位170名的大跨国集团,产业遍及6大州,各个层面的空间都很巨大,能够合适地安放黄钟大吕与慷慨激昂,因此我也相信,这部作品里的许多篇章,日后,将进入各种各样的麦克风与扩音器,成为风与雷霆。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部作品涵盖了海航的方方面面,甚至企业文化、品牌传播、社会责任担当等软实力,乃“立传”之作,这种匠心与实践也是相当可贺的。


把一家企业或者一个地域,加以“全息”式的扫描与呈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有的写起来顺手一些,有的写起来要动很多脑子,要调动很多艺术手段。我也有过类似的实践,譬如整体反映一个省份或者一座城市,我深知其中之难。但是从这部诗集的整体效果来看,我以为黄葵是很好完成了他的初衷的,他几乎把海航的全貌都呈现在了我们面前,那种气派、那种昂扬、那种自豪、那种自信与那种更为阔大的发展前景。


我相信,这部厚重的长达三千余行的《海航之歌》,是能够胜任全方位长距离的飞行的,我们不久就能看见极为良好的飞行姿态,而驾驶舱里坐着头戴飞行帽的诗人,伴随他一起前行的是风、云、虹霓与下方逶迤不绝的群山。


还有大海,海洋上方的明澄的天空。


我祝福黄葵的本次飞行。


(序言作者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六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为中国鲁迅文学奖得主。现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诗刊》编委。)




飞翔的歌手


——《海航之歌》读后 余同友


几年前见过诗人黄葵一面,他来合肥办事,印象最深的是他如风一般的节奏,倏忽而来,倏忽而去,后来,知道他供职于海航,不禁莞尔:他可真是个飞翔的诗人啊。这次读完他煌煌10章120多首专写海航的诗歌集《海航之歌》时,我再一次从心底里发出感叹:没错,他就是一位天空之上忠实的飞翔不息的歌手。


说黄葵是一位飞翔的歌手,首先当然是因为他所歌唱的对象。在这部诗集里,我看到黄葵作为一名航空人,作为海航的一分子,他对航空、对海航的热爱,正因如此才有了他对这样一种“飞翔”的反复歌咏。试看他的《看飞机下降》一诗中写的:飞机吐着雾岚/吞着晚霞/衔着春天/飞越四季/飞机从远方滑来/张开双臂/带来天上的银河/缩短了山峰的渴望/飞机以滴水之恩/栖身人间/飞机要对大地万物/报以微笑/我刚把儿童的梦想/安放在外婆的打麦场/还来不及细想/一架飞机就把跑道/当成了/一根筑巢的房梁”。在这里,诗人对航空的热爱之情溢于纸上,对天空的热爱近乎游子对故乡的热爱。


黄葵的歌咏并不是一味地蹈空,而是有着现实的深情关切。在这部诗集中,我们可以看到海航从创业艰辛到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穿过海府路105号的创业起点/一千万元连一个飞机的翅膀/都买不到啊”,然而,就是这些“做航空梦的人”,这些“只付得起一层楼的租金/与养猪场做邻居的总裁们”,硬是凭着一腔激情与航天梦想,迎来了“海航的春天/在1993年5月2日9点/海口至北京航线/一飞冲天”。诗人的创作与个体的生命、时代的巨变密切相关,诗人是一个社会职业,但仍然担任着重要的社会角色。诗人在创作中,既要表达独特的生命体验,也要呈现时代的发展状况,关心他者的命运。黄葵的这部诗集,便是一部面对火热现实、呈现时代风采、体现诗人担当的优秀之作,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歌唱海航的领导者、创始人,更将觉悟的歌声献给那些平凡的海航人,比如,《致飞机看护员》中,他写道:“当我每每开着车/抑或走着路/在隔离区/走过你身边的时候/总要向行你一个注目礼/还有心中,你习惯的/军营里的举手礼/你知道吗”。


说黄葵是一位飞翔的歌手,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诗歌有一种飞翔感,他通过诗人敏感的眼睛去观察周遭的一切,赋予日常事物以诗性,从而让我们的心灵自由飞翔,超越了世俗生活,获得了新的生命价值。比如在他的《大英山机场的老榕树》一诗中,本来平淡无奇的一棵老榕树,在诗人的笔下却具有了另外的诗意,“都觉得它是神树/就像佛祖在菩提树下/能给树下的人带来顿悟/它甚至为国家领导人撑个绿荫/它被海航人用砖石围了起来/哪个机场里/也不会有第二棵这样的奇葩……胡子树下见,胡子树下见/更是空姐们航后休整的集合点/机务从榕树下出发/商务从机坪归来,航务调度/干脆把榕树当作临时指挥中心……老榕树见,胡子树见/忽然有一天就不能说了/机场停飞了,飞机转美兰了/甚至来不及伤感/老榕树就不见了”,一棵树从此从现实的土壤中“飞翔”了起来。


作为一位飞翔的诗人,黄葵是幸福的,因为他拥有一名海航人的飞翔经验,而与此同时,我想,海航拥有黄葵这样一位飞翔的歌手,也是一种骄傲,《海航之歌》就是一个例证。愿海航的歌声永远唱不完,愿飞翔的诗人在诗歌的天空飞得更高。


(余同友  安徽省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 )



翱翔在诗歌的蓝天
杨四平


黄葵是海航的一名老员工,也是中国民航乃至中国诗坛极具知名度的诗人。我们相交相知很久了。十三年前,我就为他出版的诗集写过序,还为此到过海航新国宾馆,出席过中国民航总局、中国诗歌学会、海南省委宣传部和海航集团联合给他开的诗歌研讨会。虽然光阴荏苒,但往事历历在目。现如今,他要出版长诗《海航之歌》,又嘱我作评。我欣然领命。这既是对过往情谊的追念,也是对他目前所取得成绩的认同,还是对我们美好未来的瞻望。


诗是什么?诗是“不是的东西”;也有人说,诗是“没有的东西”;还有人说,诗是“分行的文字”。也就是说,自古至今,人们很难从正面直接给诗下一个定义,只能从侧面或者反面对诗进行认知。诗的内容是什么?有人说,诗的内容是情人与大海。这表明,诗的内容既不完全是真的,也不完全是假的,诗的内容在于虚实相生之间。黄葵深谙此理,在他的诗笔之下,海航既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既是实指的,也是想象的。这就使得他能够无拘无束地展开诗歌想象的翅膀,从坚实的大地稳稳当当地起飞,自由自在地遨游于诗歌的辽阔天空。


人们常常容易误解诗歌与现实的关系。浪漫主义之前,诗歌是公共生活和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时的诗人,尤其是行吟诗人,就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们游走四方,在各种公共场合,通过吟唱他们的诗歌,传达他们的思想,感染普通民众和政治精英,以自己的诗歌行动践行大家现在耳熟能详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只是到了浪漫主义之后,诗才从公众视野、公开作用和大众感受中退了出来,渐渐失去往昔的轰动效应,越来越趋向于个人独处时的审思及其完美形式的表达。尤其到了现代主义诗人那里,他们所秉持的“纯诗”观念,使他们对现实不屑一顾。从这个角度来看,黄葵具有浪漫主义情结。在他眼中,诗歌与现实不是一种对抗关系,而是一种对等关系。他要把现实重新带进公共领域,使诗歌重新走进公众视野,发挥诗歌与现实对话的能效。这首由10个诗章、120首独立小诗组成的3000余行长诗《海航之歌》就是他在这方面努力的体现。


在《海航之歌》里,通过各种因素,上到董事局主席,下到普通员工,黄葵着力张扬和歌颂海航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就是天下为公。众所周知,文化与经济互为因果,文化是因,经济是果。古语云: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其实,如果我们往深里看,“经济”本身又可以拆开来看,“经”是经天纬地的“经”,“济”是济世安民的“济”,而且,“经”是体,“济”是用。一句话,中华文化的经济观念是“正念”、“利他”、“厚德”。海航的文化观和经济观正是如此。由此,我们不难认识到,真正好诗的力量,有时不是语言的力量,而是文化的力量,爱的力量!


当然,黄葵对自己作为诗人的角色始终是自觉的。一方面他大力讴歌海航精神,另一方面他又没有使自己成为其廉价的解说员。他摆脱了日常生活的散文趣味,重视对诗歌的形式、文体和语言方方面面的刻苦经营,努力创造出浓郁的画意诗情;所以,在《海航之歌》里“楼梯式”、“高低格”、“图案诗”等诗体实验,都服务于主题传达,都是用诗歌形式和诗体建设防止情感泛滥的有效手段。


对诗而言,写得好,就是控制得好。有人说,好诗就是没有剩余的诗。我完全赞同。《海航之歌》没有出现失控的现象,显示了诗人有效的控制能力。诗人何为?诗人使人达到诗意的存在。其他的暂且不说,《海航之歌》至少能够使海航全体员工感觉到浓浓的诗意,诗意的栖居,感受到文化上、精神上、哲学上的归属感和家园感。


当年,李白在游览黄鹤楼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想,如果《海航之歌》也能使当今诗人发出类似感叹,那将是黄葵的幸福。这种幸福源自他能否最终成为用长诗成功歌唱海航的第一人。


爱无止境。我期待海航集团这个世界品牌级企业的人类大爱和审美业绩,给世界和平与人类幸福带来更多的惊喜。


诗无止境。我期待黄葵创作出更好的诗歌,给世人带来更多的惊喜。

                                               

    (杨四平: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西方诗人联合会主席、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



翱翔之歌与责任担当
——读黄葵长诗《海航之歌》洪放


从来铁肩担道义,诗人就是这个社会的铁肩。虽然只凭着一颗心,一支笔,但在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时间节点以及深厚的时代风云面前,诗人从来都是敢于担当,敢于歌颂,敢于鞭笞,敢于歌唱者。


当下这个时代,海航集团这样重要的世界500强品牌企业的诞生与发展,即是重大事件。而黄葵能在海航发展的征途中,审视海航所来,展望海航所往,这本身就显示了对改革开放的关注和一个诗人直面现实、敢于驾驭重大现实题材的勇气与担当。


海航集团的发展,与时代密切相关,可以说,也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黄葵用十章120首诗歌,全方面地咏叹海航的萌芽、抽枝、开花、成长。因为有海航丰富的经历,所以诗歌显得饱满;同样,因为有诗人不懈的诗情才情激情,所以这部叙事长诗,没有拘泥于叙述的表像,而是深入进了海航的核心。包括对海航人物的描写,创业历程地剖析,海航事件的深度提示。诗意的表述,避免了叙事性的枯燥;而在诗中的重要叙述之后,黄葵总是作为一个诗人站出来,奉献出了自己的歌唱。


你有马良的神笔/在纸上画线/包机就飞上了蓝天/在华尔街画圈圈/租赁的大飞机/就像放牧羊儿回归栅栏/波音准时飞到大英山/你连画十几条线/金鹿就在天上/穿梭织布/把海南的黎锦苗语/惊艳到天边


这是长诗第一章中对海航领跑人的描述。充满深情,且诗意盎然。


在《慈航海航》这一章中,诗人以悲悯的情怀,审视着海航的发展之路,敏锐地捕捉到了企业文化中闪光的因子,铸成凝结成了晶莹的诗篇:
一棵椰树,呻吟/十棵椰树围过来,诵经


飞鹿在蓝天追赶爱的传说/客人在旅途中都变成了有情人


鲲鹏万里展翅/为了布展菩萨的一滴眼泪


海航人的心中/都生长着一颗祖母绿


海航人用南海的波浪,灌满了/沙漠里多少口母亲水窖


海航人用月亮般纯洁的光明/把多少非洲之夜和无助的梦照亮


金鹿的小脚印和鲲鹏的翅膀/温暖地盖在数亿人的心坎上


海航的飞机飞到哪里/那里的空气就发蓝,水就变绿


每一个海航人/你们定会受到未来和宁静的邀请


请柬上,有怒放的蓓蕾/有烫金的名字和预定的佳期


黄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开始成名的著名诗人,早年他描写祖国的诗篇,曾成了诗坛名篇。或许从那时起,黄葵心中就已经充满了对这个时代的诗意描写的渴望。海航只是一个契机,也只是一个开始,真诚地希望能读到更多更好的黄葵立足现实、关注现实的重大题材诗歌佳作!


(洪放,中国作协会员,合肥市文研所所长)



现实的诗意
——读黄葵的《海航之歌》人邻


写诗很多年了,一直远离长诗,也远离太过切近现实的诗。我不擅长叙事,因为长诗必得有带有诗意的叙事在内里支撑才能构建起来。对于现实,我亦以为所谓的现实乏于诗意。更何况,我一直以为不论诗歌触及什么,亦都是现实。从这两点说,我回避了黄葵所勇于触及的题材。另一方面,我也得承认,面对《海航之歌》黄葵所面对的题材的难度,亦是我惶然不敢触及的。


《海航之歌》这样的题材,曾有一些诗人做过尝试。虽然,那样的尝试因为素材本身的限制,作为诗意的部分,有成功,也有诗意无可奈何的单薄之处。这不仅仅是诗人的问题,更多的可能是现实对诗意的崭新挑战,是现代性对古老诗意的无心伤害。但另一方面,亦可能是一个更为广大的,需要诗人们不断尝试、发掘诗意的新空间。而黄葵所做即是。


《海航之歌》这一部长诗,是为“海航”所唱的赞歌,如何拣选富有诗意的细节片段,如何平衡写实与诗意的表现,不脱离写实而又在诗意上游刃有余,其写作难度可想而知。但黄葵的诗意把握能力和他对现实题材的处理经验,使得他较好地完成了这部作品。


黄葵在《海航之歌》这首长诗里用比较节制的诗意语言表现了海航的成长历程,对整体脉络亦有着悉心的掌控。诗人知道,过紧(近)会伤害了诗意,过松(远)又会脱离了要表现的主体。而恰到好处的,就是在坚持写实的基础上,适度消解物象的物化,选择物本身最大可能的诗意发现。
比如“海航的芳名”一节,黄葵如此写到—— 


在爱上,在慈悲上/在空白的每一页纸上/在这真善美的扉页上/我写出你的芳名


黄葵不是用抽象的语言去消解物象,而是以抽象表现现实,结合以拟人的方式,将物化为有情之物,有“人”之物。


而在完成这个群体中一个个人的表现过程中,黄葵也有效地找到了可以支撑诗意的“碎片”——


你是金属、骨头、钙质/你是麦田、稻浪、油菜花香/你是花岗岩、铝合金、大理石/你是罗盘、指南针、航母的引路人/你是鸽哨、鲲鹏之心、骑鲸前行/你是石头的宁静/牵引着星光的流水


在《海航之歌》整首长诗中,这样的“碎片”比比皆是。而恰恰是这样的“碎片”,在近乎抽象的叙述中,让我们停顿下来,流连品味。这样的“碎片”升华为一首首独立的小诗,一首首独立的小诗又组成独立的章节,十个章节再组成长诗《海航之歌》。这种把控凸显黄葵的创作的高难度节制能力。
对当下的诗人来说,除了要面对过往大师们的杰出作品,洞悉他们对生活的全部诗意体验,更难的可能是要对当下生活进行不断的开掘,对已然熟知的生活再度开掘,对陌生的生活勇于进行挑战式的尝试。而后者,可能是更有意义的。


诗,可以是狭隘意义上的“诗”,但也可以是无限的,可以无限地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跟古代的诗人相比,瞬间变化的当下,较之于古代生活的相对单一已经复杂到难以想象,这使得当下的诗人一方面面临更为艰难的应对,另一方面,现实也予以诗人更多的诗意挖掘可能性。轻车熟路是一种,适当的诗意变化是一种,但是面对比较难以发掘的诗意对象,诸如“海航”这样的题材,其探索空间之大,可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些为诸多诗人所暂时放弃的现实题材,其内部有可能会成为独具只眼的诗人沉潜内心体验、不断深入新的可能诗意的强大驱动力。


现实的“物”,已经远较古代的庞大复杂。而《海航之歌》这样的题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超过了诗人的想象难度。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下的诗人大多是“收缩”的,是私密的,并且以“收缩”和私密的方式折射自己的内心。当下,可能会有杜甫式的诗人,王维式的诗人。但是我们可能要承认的是,当下李白式的诗人、屈原式的诗人,那种天马行空、那种天问式的诗人,无疑已经很少了。能够处理宏大题材的诗人很少。而黄葵的《海航之歌》这首数千行的长诗,即是有益的尝试。


在《海航之歌》,黄葵尝试的是打开的方式,暂时摒弃私密,试图以诗意的方式进入“海航”这样一个世界500强的公共空间。为日常诗意所屏蔽的41万“海航”人的普通的生活,在诗人的挖掘下呈现出不平凡的绚丽,即是黄葵的《海航之歌》这首长诗的价值。


过去的歌吟时代似乎已经结束了,也许还会有一个新的歌吟时代。且让我们为黄葵的不断创新求索的努力,鼓掌。


(人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翱翔九万里,诗意作方舟
——《海  航 之 歌》赏析  霜扣儿


11月末,我所生活的小城已是逆风连昼夜,阴雪满地天。在这样深长又坚硬的冷日子里,读诗人黄葵的诗稿,尤如在深井里看到了闪烁的星光,也尤如在密林后听到了欢快的鸟鸣。这样的阅读感受是一只只纤细的柔软萝藤,渐渐缠绵了诗者的心境,人心软了下来,人情浓了起来,人性的光芒亮了起来。事实上这些诗歌单独拿出一首来,并没有极其出奇之处,然而当你通读整本诗稿,就会无比吃惊与震撼——120首诗全部写给海航,这需要诗人极大的艺术拿捏、语言把握、文学创造、审美构建能力,和对所从事的工作怀抱着多么大的热情与热爱,才能够摘除世事的杂乱纷扰,把全部仁心智慧都艺术的奉献给海航!


提到系列主题性写作,必要先想到壮志豪迈,气概万千,长枪烈马,大河山川,这些词汇都应该露一露气势上的头角,为颂歌一般的主题添加更多的雄浑与巍然,以达到“颂”之高端大气,以呼啸之意大力歌咏,以图被歌颂的物事与日月同辉,与风云等高。然而诗人黄葵不是这样的。他像一个安静地坐在案前的书生,以静谧之态,纯真之心,淡墨之笔,一行行写下了他所喜爱尊重的同事,及他对海航全心全意、认真对待的点滴事宜。纵观以“海航人,崛起,腾飞,翱翔,联合,品牌,文化”等章节,诗人对海航的过去进行了深情的回顾,对海航的成长历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客观的综合性总结,以此为基础,对海航美好的未来进行了幸福的憧憬及深远的展望。这样的史诗在诗歌史上是极为鲜见的,诗人所表达出来的诗情如展翅而去的雄鹰,带着真诚的写作态度与朴实无华的情感,在诗歌的天空上尽情翱翔着。


这些诗歌有一个共同特点——有激情而无呐喊,有磅礴但不咆哮,有昂扬但不张扬。每一首诗都简约而不简单,直接而不直白,这充分显示了诗人写作的成熟与欲扬先抑的大智,既暗合情理又细水长流,恰到好处地分寸拿捏使这些诗歌有了鲜活宜人的温度。我们知道黄葵是海航的一名老员工,更是中国民航乃至中国诗坛极具知名度的诗人,这一本献给海航的诗集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我很喜欢这本诗集中的一首《为海航而歌》:
我埋怨/我不是一个歌手/我为何只是一个/仅仅能摆放文字的人


我不能像飞行员一样/打开鲲鹏的翅膀/让飞机翱翔蓝天/把旅客运送到世界/每一个机场/安全的福祉/正点地到达


也不能像飞机维修工程师/把飞机部件,三万个英语/背的呱呱叫/千万种努力/只有一个目的/让飞机处在适航状态/一天不见飞机,像落了魂


更不能像空姐一样/用服务的手/用真心的爱/把美丽和热情普洒/白云纺织在旅客的心间


当我举手投足/看见海航无处不在/翱翔世界/我的心儿呀/多么兴奋/也飞上了蓝天


海航/我是一个属于你的/摆放文字的歌手,灵魂的战士/写出的诗行/尽管不押韵/但字字是爱/句句是真/行行是情


海航,我写出的每一首诗/都是为你而歌/我的高歌,我的颂词/像我儿时的歌谣/嘹亮在/我的血管里


这首诗没有一丝一毫扭捏,没有一点点浮夸技巧,更没有任何故作矫情的迂回曲折,有的只是直抒胸臆,坦诚的表达心声,每一行都如此情真意切,发自肺腑。如果说含蓄蕴籍深情幽远的诗境会使人获得较高规格的艺术享受,那么这样不隐远山复踏回环层层递进的诗境则有如沐暖阳的切实艺术体验,使读者从始至终都被拥抱在亮堂堂的诗歌所营造的语境中,诗人与读者之间没有分毫距离感。从而对诗人所要表达的一切都感同身受,频起共鸣。


我们知道,海航就要迎来25周年庆,25年来,海航在科技、旅业、资本、实业、现代物流、创新金融、新传媒等方面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与绝佳的口碑,这与海航人牢记“创建世界级卓越企业”的宏图大志,继承勇于探索、恒变不居、持续创新、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是分不开的,他们一直在为中国人实现百年强国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这精神的支撑与动力,这使命感的形成与源头在哪里呢?我们来看看诗人的另一首诗: 爱的方向
真的世界/是海航的世界/一个个提灯夜行的人/做梦,都想走进这界边


善的银河/是海航的银河/一个个顶礼膜拜的人/梦里祷告,都愿游进来


美的宇宙/是海航的宇宙/一个个远方的春天/都奋力射向这个宇宙


爱的方向/是海航的方向/一个个滚烫的梦想/自由组合了,这爱的方向
这首诗不长,但完全表达了海航前进与发展的核心基础是爱,对企业之爱,对社会之爱,对民族国家之爱。近年来,海航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大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与布局力度,连续三年荣登世界500强榜单,实现在国际市场的跨越发展。


十国春秋中说,酒有别肠,不必长大。宴席诸多,各有酣醉之情,也各有百年千秋的欢畅与长吟;对于诗歌而言,写作类别的区分上何尝不是如此?抒情者唱长调,言志者道心怀,批判者看世态,揭露者痛疮痍,对现实中万物万事及人生百态的不尽描摹与挖掘,无外是一个诗人坚持自身诗性特色的灯火,越过文字的大野,排摆出属于自己的文字方阵,抵达心灵及精神的殿堂,得到叩问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终极觉醒。这部《海航之歌》是诗歌读本中特殊的一本,它既是黄葵个人写作的成果或者说里程碑,也是海航从创业到发展为世界品牌级企业的一部史诗。它使更多人对这个在改革开放背景下蓬勃成长起来的全球性综合贸易和金融投资集团有新的了解,尤其在品牌文化构架上,突出了这个中国民族品牌企业诗意的光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诗人黄葵是这样,对于海航也是这样,这是新时代前进的首要要求,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撼动的基石。所以说,《航海之歌》绝不只是一部诗集的名字,它也将是一个时代的有志之人、有识之士共同奋勇向前的合唱。


翱翔九万里,诗意作方舟——把这个祝愿送给诗人,这也将是一句有龙之属性的诗,引领着海航之歌,把诗意栖居的精神永久地镂刻在中国的领空上。


(霜扣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关东诗人》副主编。百年散文诗大系《云锦人生》卷主编。著有诗集《你看那落日》、《我们都将重逢在遗忘的路上》,散文诗集《虐心时在天堂》。)




《海航之歌》节选,长高的双子塔
▲▲▲
黄葵


这人工打造的黄金
这朵金莲花
海口双子塔,你正在依次绽放
428米的身高
让人无法企及你的腰肢和娇柔


直到2021年,莲花将初长成
谁将生活在里面
健美的双腿
不再把灵魂跑向远方
谁将在此攀登,拔地而起


太阳将俯首巡航
月亮将低低飞翔
和鸟儿的翅膀一起
低些,再低些
深夜,将他们一起熄灭


低低的夜晚
低低的大地
整个中央商务区
相互缠绕在一起


梦呓,高一声
浅一脚
围成金莲花的叶子
它们将奢华的
紊乱在
银河的体内


两万人,将生活在这金莲花瓣上
两万粒金粉呀
谁,将是其中一粒



惜缘文学
LOVEYOU
真趣手作
爱也是有期限的,让这份期限长些长些再长些,让爱流经生命的每一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