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诊疗一体化是个小趋势

 任之谈医学人文 2020-09-30

罗振宇的演讲吸引了不少眼球,其中小趋势已然成为热词。更重要的是演讲中还提到了肿瘤治疗:“众病之王癌症,这个人类寿命最凶残的敌人,长期来看,它将不再是寿命的终结者,它将渐渐变成一种可管理的慢性病。”不过要想达到他所提到的慢性病程度,以他例举的几个事实还不够,诊疗一体化可以帮助实现。

诊疗一体化,狭义的说就是诊断和治疗,广义的讲诊断包括实验室诊断、影像学诊断、病理诊断和分子学诊断;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疗等,如果把营养学、止痛和心理康复等算在一起的话,那么肿瘤的诊疗在一家医院涵盖的科室非常多。在以往单打独斗的诊疗模式下,往往患者被科室之间推来推去,甚至同一家医院换个科室治疗还得先出院再办入院,如何体现以患者为中心。

随着外部环境的调整,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一体化会变得越来越成为可能。这些调整包括:

  • 药占比取消考核

  • DRGs的推行

  • 多学科合作的兴起

  • 各种诊断技术的升级

  • 三甲医院的转型

  • 医联体的成立和推行

  • 数字化平台的搭建

  • 国内外新药上市速度加快

  • 国内诊疗指南的完善

  • ......

如果说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药占比取消考核和DRGs的推行。简单地说,以前每个科室如果都要考虑自身的药占比因素,那么对于手术科室尽量不用贵重的抗肿瘤药,用药科室尽量多做检查来平均药费占比,患者和医保都会增加支出。甚至还会出现推诿患者,原因只是该患者药费比例太高。

取消药占比及DRGs的推行,可以把该类患者的整个诊疗方案打包在一起。譬如乳腺癌患者,需要诊断、手术、药物治疗或放疗、甚至后续一系列复诊等,将来或许都可以打包成为一个病案。那么根据该病案的诊疗路径,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费用组合。这样既节省了患者的周折,也节约了医保费用。因此诊疗一体化是多方共赢的局面。

同样,其他因素也导致诊疗一体化落地的速度。譬如三甲医院面临着向诊疗疑难杂症转型,尤其是肿瘤领域,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多学科合作成为重要手段;三级医院和一、二级医院的医联体模式,能很好的双向转诊患者;数字化平台让医院和医院之间的距离变得很近;诊疗指南的推广又让医疗技术没有那么神秘;越来越多的“神药”变身成为“普药”,医生可选择的余地变得更大。诊疗一体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名词,慢慢成为医院的标配。

对于药企而言,卖药已经成为过去,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一体化将要求药企能够参与到其中。药企不仅仅提供的只是药物,还包括让诊疗一体化各方链接更顺畅的润滑剂,甚至于药企的人员将来也会加入到患者的诊疗讨论中,那么对于药企人员的要求就不是简单地背诵药品说明书那么容易了,顾问型的人员将会受到临床尊重。

套用了罗振宇的小趋势一词,也算蹭个热点。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一直是个大趋势,对于各种临床领域来说,肿瘤领域或许会成为变化的开始。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