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半年ATM机减少超4万台?三大因素决定ATM机的消失与未来

 曾经的银行老王 2020-09-30

银行ATM机又摊上事了,仅上半年就减少了4万多台?

2018年就有报道,几乎垄断了全中国的ATM机市场的银行ATM机的三大巨头:维珍创意、广电运通、新达通都面临倒塌的囧状,ATM机目前已经成为银行业的“鸡肋”,没有不行,但是有又用处不大,从以前的占非营业网点柜台业务之外的主导地位沦落为可有可无,甚至在未来有可能会面临消亡,这是以前大家始料未及的。

当时,麒鉴就提出,银行ATM机会退出历史舞台吗?很多人以为是耸人听闻,甚至认为是对ATM设备的恶意中伤。但是忠言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那现在呢?也许这一点真的来临了呢?

有数据报告,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国内ATM机具共有105.21万台,较上季度末减少3.09万台;全国每万人对应的ATM机数量7.52台,环比下降2.85%。今年以来,全国ATM机具数量减少已超过4万台。

ATM机的现状到底是必然还是偶然?ATM机到底会不会消亡?ATM机的未来在哪里?让我们看看以下三大因素:

第一,ATM机的现在是必然的结果,随着移动支付后现金使用率越来越低,以现金存取为主要功能的ATM机会面临市场萎缩是正常的

从历史的进程看,ATM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逢其时、死于时代。

ATM机曾经是银行替代人工并实行24小时服务的新型服务方式,以自动取款机、存取款一体机和自助查询机为典型代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现金支付和存取的需求增大,为ATM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成就了ATM机的盛世。

ATM机作为人们存取现金的重要场所,为人们使用现金和账号查询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由于ATM机的发展,作为银行网点的延伸走进了酒店、饭店、超市、商场甚至街道、社区,成为服务大众最便利的色彩。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甚至说过“银行业唯一有用的发明是ATM机。“可见ATM机曾经对银行和大众的意义。

不是我明白,这个时代变化快。ATM机以现金的需求兴起,而仍然会因为现金支付的下降而受挫。

ATM机为什么会面临如此境地呢?当然由于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科技是唯一可以颠覆银行商业模式的力量,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科技无法改变的。

在我国最常见的移动支付,主要是人们熟悉的二维码支付、闪付、第三方客户端支付等等。其中,扫码支付是应用最早、运用最广的存在、大众最熟知、使用率最高的方式,在移动支付中的使用率最高达到93%。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日常交易活动,购物、扫码乘车、扫码租充电宝、电商、餐饮、汽车、房产、医疗、旅游等等。

可以说,只要是小额交易都可以用扫码支付完成。扫码支付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也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我国正从一个传统的现金社会转向移动支付主导的无现金社会现金使用量大大下降,ATM机的使用效率则大大降低。

小额现金支付的大大降低导致人们对ATM式的存取款大大降低,还有多少人会去ATM机存取款呢?想想我们自己,已经有多长时间没有去ATM机取钱了?你还记得上次取钱的时间吗?这就是现实。

第二,随着银行网点的收缩和银行自助银行网点的收缩,ATM机的需求下降也是市场必然,ATM机已经成为银行的鸡肋

在移动支付的大背景下,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移动银行的大力发展,将ATM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鸡肋。

有人说,由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发展,导致人们现金支付的大幅度减少或者下降。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并绝对,毕竟以扫码为代表的小额度现金存取还无法对ATM机形成根本性的冲击。对银行ATM机形成根本性冲击的恰恰是银行自己。

随着以扫码支付的发展,对银行的支付方式也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银行网络银行得到了大大发展。同时也大大减少了人们对ATM机的使用率和使用需求。

银行网络银行是曾经银行移动支付的最重要方式,以U盾为主要形态和载体,当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里,只要电脑能上网都可以实现资金的划转和各种银行业务操作。目前网络银行客户可以办理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虚拟银行柜台。根据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中国网上银行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17亿人,在整体网民中有52%的比例已经成为网上银行用户, 2018年第2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客户交易规模达到478.6万亿元人民币。

与之相应的是手机银行的发展,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办理相关银行业务,手机银行实时性比网络银行有了更大的改进,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的目标,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实现了银行业务的操作便利、安全、高效。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手机银行客户数量进一步增长,2018上半年中国手机网上银行用户规模为3.82亿人,与2017年末相比增长1203万人,占手机网民数量的48.5%。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移动支付的笔数从2018年的605.31亿笔,直接飙升至2019年的1014.31亿笔,上涨409亿笔;我国银行业移动支付交易金额从2015年的时候的108.22万亿元,到2019年已经达到347.11万亿元,上涨三倍多。

各种移动支付和网络支付的发展,导致银行业务的离柜率大大提高,2019年银行业离柜率为89.77%,相较2018年的88.67%提高1.1个百分点,而9年前的离柜率数据仅在45%左右。多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柜面交易替代率更是在90%以上,部分银行已超过95%。如此高的业务离柜率,大量网点裁撤就在所难免。

据相关资料统计,今年前五个月已有超过800家银行网点关门。今年1月1日至5月4日,退出的支行达到683家之多,退出的分理处为118家,合计共有至少801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而2019年同期就有732家退出机构,可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2020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318家分支机构关停。

当银行的网点都已经成为一种大大收缩时,作为银行网点服务的延伸方式,ATM机的存在就成为一个无法争议的困境存在。

第三,ATM的未来取决于ATM机制智能化转型升级能力,否则肯定难以看到明天的太阳

ATM机面临巨大的难题,起码现在是这样。但短期内ATM机会消失吗?恐怕也未必。不需要大量的频繁的现金需求,并不代表着完全不需要现金,ATM机仍然是大多数时间没有用但又不能完全没有的状态。

那么,未来呢?ATM机有未来吗?肯定有。关键是取决于ATM机自身的升级换代能力。

银行营业网点虽然存在大量的关停和收缩,但银行不会全面取消银行营业网点,银行目前是对银行网点进行轻型化、智能化、特色化转型升级,同时加速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客服中心等线上服务平台升级迭代,从而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提升了银行的网络化服务流程和服务效率。而且,银行虽对银行网点进行动态调整、撤并,却同时加大了自助设备的布放和升级。

根据相关数据资料,截至2018年末,银行业布放自助设备共计103万台,其中创新自助设备2万台,自助设备交易笔数达400亿笔,交易总额达66万亿元。2019年在放置传统ATM设备外,不少银行还加大投放智能柜台机、回单打印机等。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公告称,截至2019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全国布放自助设备109.35万台,其中创新自助设备4805台。

可见,ATM机不是没有未来,而是传统的ATM机没有未来,ATM机在面对银行超级智能化的竞争时,应该适应商业银行机构和网点向轻型化、智能化、场景化方向转型的需要,主动对ATM机进行升级改造,这才是未来ATM机的出路。

这个社会唯一不变的是变化,ATM机的出现是变化,目前ATM机遇到的问题也是变化,变化中有危当然也有机,至于谁能抓住机会那就看升级的能力和智能化的未来能力了。(麒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