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期间,项羽手下不少将领都帮过刘邦的忙,比如说项羽的叔父项伯。除了项伯外,其实还有一位将领。他在奉命追杀刘邦时,已经追到了刘邦,但却将其放走。此人对刘邦可以说是有着不杀之恩,可是后来刘邦却恩将仇报,将其此人杀死!这到底是怎样一段历史呢?这个倒霉的将领又是谁呢? 事情还得从公元前205年说起。当时,项羽领兵讨伐齐地的叛乱。刘邦趁机联合各路诸侯,率领56万大军,攻破了彭城。项羽听说彭城陷落后,非常着急,于是率领三万精兵马不停蹄,前往驰援。当时,刘邦志得意满,便放松了警惕,每天只知道喝酒享乐,“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项羽出其不意,于拂晓时分发起进攻,而汉军全无准备,被迫应战,顿时陷入慌乱之中,这就是历史上的彭城之战。到中午时分,战场上就已经分出胜败,项羽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杀汉卒十余万人”, 汉军各部溃败而走。项羽指挥军队乘胜追击,“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此时,刘邦也身陷重围,楚军“围汉王三匝”。幸亏刮起了一阵大风,刘邦才率数十位亲信逃出战场。战争并未结束,项羽派手下大将丁公领兵继续追击。在这场逃亡中,刘邦饱受后世的诟病。因为在半路上,刘邦觉得马车跑得太慢,居然将自己的儿子、女儿扔下了车。负责驾车的夏侯婴因保护两个孩子,惹怒了刘邦,差点被杀。 丁公也叫丁固,是项羽手下大将季布的同母弟,他率领的毕竟是骑兵,而刘邦乘坐的是马车,所以很快就追上了。双方眼看就要短兵相接,展开一场殊死搏斗的时候,刘邦反应很快,赶紧来到阵前,向丁公喊话,“两贤岂相戹哉!” 意思就说,咱们两个贤人怎么能这样相互逼迫对方呢?得饶人处且饶人啊! 没想到丁公听了刘邦的话,居然没有发起进攻,而是率领军队撤退了。这里解释一下,”戹“是通假字,通”“厄”的意思。我个人认为,一方面丁公被刘邦给忽悠住了,另一方面丁公也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过,丁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放了刘邦,不仅害了项羽,也害了他自己! 几年后,项羽战败自杀,刘邦取得了胜利,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项羽手下将领大多投奔刘邦,不少人还被封为侯爵,比如项伯等人。丁公觉得自己对刘邦有着不杀之恩,大概他也能捞取一份功劳,于是也来投奔刘邦。但是,结果却让丁公绝望了,迎接他的不是高官厚禄,而是刽子手! 刘邦当即命人将丁公绑起来,然后在军中示众。在处死丁公之前,刘邦对三军将士说道:“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杀死丁公后,刘邦又说道:“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就这样,丁公成为刘邦教育三军将士的负面“典型”。 参考资料:1.《史记》;2.《汉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