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言】金秋十月菊花黄,最美当属鄢陵王敬庄!

 许言君 2020-09-30



“季秋之月,菊有黄花”。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有悠久栽培历史。菊花不仅供观赏,布置园林,美化环境,而且用途广泛,可食、可酿、可饮、可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联系。菊花有独特别的观赏价值,人们欣赏它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的清隽高雅的香气,尤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今日,菊花仍然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又有花卉“四君子”之一之称,爱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我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这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和文化,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的艺菊经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

据记载,我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离骚》都有菊花的记载。在秦朝的国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了。到了汉朝、晋朝、南北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时期,对菊花的认识、用途和栽培技术、创新品种逐步提高和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到大宋王朝时期,栽培菊花更盛,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菊花品种大量增加,这是从药用而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作为宋朝首都的东京开封,更是菊花盛世中心。

“风景这边独好”,争艳“花都”,“逐鹿”鄢陵。

据《鄢陵县志》记载,菊花,鄢陵自古有野生种,宋代已经广泛栽培,并有大量销往京都汴梁。鄢陵菊花品种以花色、花型可分为560余种,最好者有豆绿、黄盖金、黑墨菊、金龙探爪、黄狮子、白狮子、醉西施等。鄢陵菊花以王敬庄为最。

王敬庄村属于大马镇,在鄢陵县南部偏西,距县城5公里,西靠鄢望公路,东临古镇马栏,北有北宋漕河故道,南有北宋“梅花桩”遗址。

明朝万历年间,刑部尚书之孙、南康知府刘巡的儿子刘资生拒仕,在今王敬庄一带开辟了南北两个大花园,终日隐居于内。刘资生生性爱菊,故园中菊花最多。崇祯十四年(1641年),资生去世,由于他并无子嗣,家中的花匠王敬便继续居住于此,以育花为业,久而久之,后人称此地为王敬庄。现在,该村王姓久绝,村民只有梁姓,且人人都会花艺,尤其擅长培育各色菊花。自清末以来,这里不仅每年有大批菊花销往开封、西安、南京等地,花工也先后到上海、江苏、安徽一带育花。新中国成立后,王敬庄村的花卉生产发展较快,特别是1982年以来,全村110户人家,家家户户在庭院中培育花木,仅菊花就有120个品种,1983年达500余个品种,被鄢陵县确定为菊花生产基地。

花乡鄢陵种菊花有千余年的历史,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许昌市本土作家居山编著的《花乡撷趣》一书中有“鄢陵菊花南渡柴桑“的故事。说的是晋朝的陶侃在鄢陵“陶城”居留期间,对鄢陵遍地种植菊花独有偏爱,因他的家乡远在江南柴桑,当地没有种植菊花的传统,就命人选出数十种菊花,运至家乡植在自己的田园里。到曾孙陶潜时发展起来,成就了花县菊花南渡后在九江落户,成为了晋代诗人陶洲明晚年田园生活的挚友。

改革开放以来,鄢陵花农和全国各地花界朋友一样,虚心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坚持科学发展,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栽培技术。采用杂交育种,辐射诱变,组织培养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菊花的生产质量,并使品种数量剧增,据统计现已达560多种。鄢陵菊花在每年举办的“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上,年年在“中原花木交易博览园”里展销。游客一簇簇一群群首先拥向菊花展地,摆设的花型多种多样,多头菊不论四朵的、五朵的、八朵的……均匀怒放,棵棵似刀切般整齐,人们在喜爱的花型旁纷纷摄像留念。在2001年首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上设菊花“花王”奖18个,全由鄢陵获得。其中一等奖4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5个。这次王敬庄村获得5个奖项。

菊花品种繁多,《本草钢目》记载当时有菊花900种,据有关资料报道现在已发展到7000个品种以上。其名称也五花八门,有象形的,有拟态的,有寓意的……诸如“草上霜”、“金乔斗艳”、“嫦娥奔月”、“金牡丹”、“金丝柳”、“鸳鸯荷”、“白鸥逐波”等。其姿态,更是不拘一格,有的纤细清秀,有的妩媚雍容,有的风姿潇洒,有的端庄高雅,有的珠帘重卷,有的神采飘逸……它除千姿百态而外,还有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特点“独开众卉已凋时”。

  “神农本草经”记载“菊服之轻身、耐老、延年”。医药学家们测定,菊花确实具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降血压,解毒等功能。菊花还可以当作食品的高级佐料。早在汉朝,人们就用菊花泡酒,味醇且香。如今,不少地方还用菊花做膏饼或配制名菜,诸如“菊蟹”、“菊蛇羹”、“菊凤羹”……是驰名中外的。

菊花的载培,可播种,嫁接,扦插和分株移载。春、夏、秋均可种植,以夏最为适宜。夏末开始现花,以深秋花开最盛。要培养出枝强花茂的菊花,除注意适量浇以水肥以外,特别要注意适时摘心除芽,防止病害。鲜花的花儿不负育花人。宋代有人记述当时菊花,“一干所出数千朵”,想来也许大为夸张,但如今我国大立菊一株突破3000----5000朵确是事实。现鄢陵菊花主产地王敬庄的花农总结出的顺口溜为:“三插(农历三月扦插)、四栽、五打头,五月六月要勤锄,七月、八月水长流,九月、十月结绣球”。也就是说农历三月扦插,四月上盆,五月开始摘心,一直到立秋要适时进行。五月六月要勤中耕除草,七月八月花蕾形成期勤浇水施肥,九月十月陆续开花。

【菊花诗】

唐·元稹《菊花》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真《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