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锋至杨疯,其实都是同一个人。我上课的时候经常调侃学生:老师是“疯”的,我“疯”起来连自己都打。“疯”者对风子杨凝式的尊敬,再者提醒自己在艺术这条道上不能放松。朋友评价我,真是个“疯”子。其实这已经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篆刻源于自己的“花心”,于古代书法篆刻,我都是醉心的。但我无意成为大家眼中的书法家。说白了,就是一份喜爱。我不去造作,更不想花太多的精力去应酬。我明白只有自己优秀了,别人才会待见你,真的是越努力越幸运。以下是这段时间以来的篆刻,虽然似是如非,但亦应记录一下,继续鞭策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五体之中,不懂书法的人最认可的是楷书。前人说把书法写端正只需一两年,把字把写"歪"需20年,书法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借今年教学生篆刻,自己也玩玩!石膏板是最好的东西,楷书从东魏姬静墓志开始。
行书,王大令的巜东山松帖》,通过刀锋看笔锋,在20cm的石膏板上刻字,印象更深刻,领会的东西会更多。
草字的法度,字形,作草如作楷,大观帖的石刻虽然很美,但始终比不上墨迹本,还原古人的书写动作才是要点。
《中山王》篆书,线条瘦长,字形美观,是五体中最难的,尤其是转弯之处。不知古人石刻之时是如何做到的,其智慧非今人所能比。
隶书在汉代还没定型。专家学者说,几百年间,隶书只不过是一种过渡书体,蚕头雁尾的出现,定了模式,成了规范。更应提昌书体的自然书写性。
这种风格的篆刻讲究的是刀法与字的排布,章法尤其重要
铁线印难于线条的匀称,刀落之处力度要适中。过大,会造成崩决。过小,又会影响整体。
多字印难之处在于章法上的排布。试刻,花了整整5个小时。
九叠篆就是把简单的线条"复杂"化,有点故弄玄虚的感觉。
这种如果在石头上刻,那种声音如同音乐那么悦耳动听。
很喜欢这种类型的残缺美,可惜自己一起弄不来。有见朋友弄好之后,拿锤子乱敲一通的。
石头是最常见的印石,价格也不菲!玩出花样,玩出高度,玩出水平。以印养文是最高境界!
更新于 201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