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壁之战后,曹操为什么在压惊宴上哭奉孝?原来哭也是一门艺术!

 人之意 2020-09-30

哭,也是一门艺术,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之后,逃到南郡,在曹仁为他专设的压惊宴上突然放声大哭,更是一门十分高明的艺术!曹操早不哭,迟不哭,打了败仗不哭,逃跑途中历尽危难不哭,为什么偏偏在该为自己死里逃生感到庆幸的压惊宴上痛哭起来呢?

要知道此中奥秘,还得从头说起。

曹操从一介县尉爬到丞相高位,成为中原最大的军事集团领袖,形成了群贤毕至、英雄来归的兴旺局面,靠的是历次战争中为自己建立起来的崇高威望。在将士心目中,曹操不愧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是一个战无不胜的“神”,一尊值得顶礼膜拜的精神偶像。对于赤壁交兵能否取胜,曹操是早就夸下了海口的。交兵之前,他就指着江南敌营断言:“周郎,周郎!克期必亡!”对曹操的这种夸口,文武将士们自然坚信不疑,在他们看来,周瑜和孔明远远不是曹丞相的对手!

可是事出将士们的意外,赤壁之战的惨败,使他们看到了号称“老谋深算”的曹丞相在军事指挥上原来不如年纪轻轻的周瑜、初出茅庐的诸葛亮!于是,部属们对曹操的偶像崇拜动摇了,混乱的曹营中第一次出现了“信仰危机”。这,正是曹操最为担心的,因为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文武异心,士众离散。曹操不能不想方设法挽回自己的威信,这就引出了赤壁败阵后逃跑途中的三段小故事——

“操只得望彝陵而走……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操心方定, 问曰:‘此是何处?’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见树木丛杂, 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

“行至葫芦口……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众官问曰:‘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笑?’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

“操教前军便走华容道小路……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 ‘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

这一连三次大笑,用意是很明白的:不过是为了表明自己在军事上比周瑜、孔明更高明,好挽回将士们对自己的信任。不妙的是,事与愿违:第一次大笑,笑出了赵子龙,第二次大笑,笑出了张翼德,第三次大笑,笑出了关云长,如不是自己哭哭啼啼哀求,还差点丢了性命。这真是弄巧成拙。曹操本想借嘲笑对方无能来给自己争面子,结果却是进一步暴露了自己远不及周瑜,孔明,自己拆了自己的台!

这个“台”自然是非“补”不可的,否则就会使自己的威望丧尽。怎样“补”呢?“笑”既无效,索性就“笑”。请再看这段文字——

“曹操……于是引众入南郡安歇……曹仁置酒与操解闷。众谋士俱在座。操忽仰天大恸。众谋士曰:‘丞相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何反痛哭?’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谋士郭嘉早已成鬼,曹操也早在埋葬郭嘉时痛哭过了一次,事隔许久之后,何以又要为郭奉孝大抛眼泪?是曹操念念不忘他的这位谋士吗?曹操未必如此多情。是曹操沉痛地引咎自责吗?他也决不会有此高姿态。这段文字,妙就妙在最后的“众谋士皆默然自惭”。哦,原来这番痛哭和谈话都是冲着众谋士来的。言外之意是:赤壁之战的失败,并非我曹操无能,只是少了郭奉孝这样一位好谋士!

这一来,“我”还照旧是“英明统帅”,导致失败的原因,全在你们这班酒囊饭袋式的谋士无能!一声痛哭,就轻轻地开脱了自己的责任,把帐全推到了众谋士的身上。那么,在曹操的这番又笑又哭的表现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我们看到的是曹操的一贯性格:狡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