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万家灯火张家人,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麻婆豆腐是一道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菜,说它家喻户晓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道家常菜,下饭菜。
麻婆豆腐是川菜中的代表菜,颜色红润,入口嫩滑,口味复合,独特又鲜香,在这样的天气里,大家都没有胃囗,需要这样的菜来刺激一下味蕾,往往就能让人食欲大增,超级下饭,这也许是很多人喜欢这道菜的原因吧。
麻婆豆腐的特点就是“麻,辣,烫,鲜,香,酥,嫩,活”这八个字的体现,其中的“酥”和“活”大家可能会比较陌生,“酥”指的就是其中牛肉粒在炒的时候一定要炒酥炒香后再放调味,这样覆着在豆腐表面的肉粒嚼起来特别香,无腥味无异味,而“活”指的是成品后的菜肴,晃动一下盛它的器具,被红润汤汁包裹的豆腐,颤颤巍巍的,看上去就又嫩又香,让人有食欲。
豆腐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大家餐桌上一年四季都缺不了的食材,而麻婆豆腐更是一道很受欢迎的下饭菜,如果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可以在炒豆瓣酱时加入适量醋,在挥发过程中,中和了辣度,使口感吃起来比较柔和,辣而不冲,辣而不燥。
(1)说起麻婆豆腐当然少不了地道口味的“刀口辣椒”,这也是出味道的关键点之一,“刀口辣椒”的制作其实一点也不复杂,把干辣椒段和青花椒,少许底油,油温五成热时放入,中小火快速翻炒十五秒左右,炒至辣椒呈现浅褐色时,盛出在案板上,用刀压碾剁成细碎状即可。
我们家常做法常用辣椒粉和花椒粉来制作,做起来会比较方便些,辣椒粉的用量差不多是豆瓣酱和豆豉的总量,用它来增加辣度和颜色。
(2)麻婆豆腐在各地的家常做法中,演变出不同的版本,但万变不离其宗,这道菜的灵魂就是豆瓣酱和豆豉,很有风味。
(3)这道菜中可以添加肉粒,也可以素炒,我觉得最好吃的还是牛肉粒,最好是肥瘦相间有点肥油的更好吃,炒的时候,油温不要太高,否则牛肉一下去就粘成一坨,粘锅炒不散,把牛肉的水汽煸干,听到嗞啦油响声,炒酥炒散后的牛肉粒才会更好吃。
(4)这道菜中的豆腐要先加点盐焯水,一是为了能够去除豆腥味,二是使蛋白质能够快速凝固,成形不易碎,三是加少许盐入些底味。
(5)这道菜中传统正宗的做法要加高汤炖煮豆腐,家常做法没有高汤的可加适量水替代。
(6)这道菜传统做法,最后撒青蒜花增加风味,家常做法,可以用小葱代替。
(7)豆腐的水气大,炖煮时的水泡越来越大时,水气快要溢出时再勾茨汁,而且大家都有所了解,麻婆豆腐一般会勾三次茨,这样可以使茨汁更加均匀地挂覆在豆腐上,不糊锅也不易不脱茨,色泽更加油亮,口感更加爽滑入味,这样做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那就是把菜肴的热量包进去,很好地体现出菜肴中的“烫”。
如果只勾一次茨,豆腐水气大,在煮豆腐时茨汁会很快被冲淡,茨汁不易裏住豆腐,吃起来口感不嫩滑,达不到入口即化的效果。
★第一次勾茨要勾薄茨,又称“奶汤茨”,太浓的话,容易糊底而且还容易脱茨,菜肴八九成熟时第一次勾茨,边淋茨汁边用勺子轻轻推动豆腐,淋入锅内后转中小火,使茨汁均匀受热,观察一下勾茨后的色泽和浓稠度,再进行二次三次补茨,这样使豆腐不老,口感更加嫩滑。
★第二次,第三次勾茨,也称“补茨”,使豆腐上色入味,收紧汤汁。
★三次勾茨,茨汁一次比一次少且浓为最好。
【食材】豆腐400克,牛肉50克(最好是肥瘦相间或者带点肥油的),小葱10克(代替蒜苗花撒在菜肴上),姜一小块10克左右,大蒜仔五六粒,辣椒面15克,花椒粉适量(大约3克左右)。
【调料】郫县豆瓣酱10克,豆豉5克,盐2克,糖2克。
【具体的流程】
(1)把豆腐切成1.2厘米见方的小块,太大了不入味,太小了更易碎,不成形,起锅烧水,加入两三克盐,把豆腐放入,水开煮1分钟左右,把豆腐捞出控水备用。
(2)牛肉剁成碎颗粒备用。
(3)把小葱切葱花备用,姜切末备用,大蒜仔拍碎剁成末备用。
(4)把锅烧干,加入底油,油热润锅四周,把热油倒出,加入适量底油,把牛肉粒放入(这样牛肉不易粘锅,而且易炒松散),炒至变色没了水分,炒香炒酥牛肉粒后,放入姜末蒜末炒香,加入郫县豆瓣酱10克,豆豉5克,炒出红油,加入辣椒面15克左右(增加辣度和色泽,这个量也可根据自家情况增减),翻炒均匀,加入适量清水(以刚没过豆腐为宜),加入焯好的豆腐,水开炖煮两分钟入味,这时加入盐,糖,喜欢的可加几滴老抽增色,调味后稍炖,即开始关键步骤勾茨。
(5)第一次勾茨汁,茨汁也叫“奶汤茨”,边淋入边用勺子轻轻推动豆腐,使茨汁受热均匀,推动均匀后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勾茨,每次少且浓进行,我一般是30克,20克,10克。
(6)勾茨完成后,推动均匀,茨汁分离,使茨汁均匀裹覆在豆腐上,使菜肴更加油亮有光泽,豆腐更加滑嫩,入口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