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太公钓鱼

 zqbxi 2020-10-01

天朗气清,夏秋交替之际,渭水畔,一位老者头戴斗笠,眯着眼在垂钓。奇怪的是,他的钩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鱼儿鱼儿,你们倘若愿意,就自己上钩吧!”

几个孩子嘻嘻哈哈地在一边看着,登录半天也不见鱼儿上钩,嘲笑了一番就各自回家去了。此时正好西伯侯周文王出猎,听闻有人直钩垂钓,心生疑团,前来看视,果然见到此种情景,便下马与老叟攀谈,这才发现他并非野村夫,而是胸藏韬略,见识过人。西伯侯不由得大喜,此行出猎之前,他就曾占卜。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为霸王之辅预示着将得到一位辅佐他成就大业的高人。眼下此人不正有霸王之辅的气魄吗?西伯侯恭敬地称他为“太公望”〔姜太公〕,迎入朝中。从此,进攻朝歌的队伍有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


李白在《梁甫吟》里写道:“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绿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写的正是姜尚姜太公。姜太公的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姜子牙年轻的时候曾经在朝歌当过宰牛肉的屠夫,也开过买酒店卖过酒。此时的商纣王东征夷方胜利归来后,开始骄横自大,诛忠臣,屠贤良。姜子牙见纣王无道,心知不可与其共事。于是隐居渭水,选择了静观其变。我们不知道他在渭水河畔等了几年,三年,还是十年?幸运的是,他终于等到了自己大展宏图的时机。

《史记》记载说,当初他如此垂钓三天三夜而鱼不得食,有一高人让他用更细的线,挂上香饵,慢慢的投到水中。姜尚如是照搬,初得鲋,次得鲤,剖开鱼腹,内有奇书,封面写着“吕望封于齐”。这大概是司马迁从当地的传说中得来的,因为民间对姜太公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很高,在《封神演义》中更是把他写成了一个能呼风唤雨。斩妖除魔的神仙。而他在渭水垂钓时,真的有把握能钓到这条大鱼吗?是孤注一掷还是以退为进?怎么看,都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姜尚心中有兼济天下的抱负,故不能遗世而独立。他将天下收入眼中,心中包藏智慧韬略,只是他需要择良木而栖,所以选择了西伯侯,但他同时也懂得“奇货可居”的道理,“渔翁之意不在鱼”,因此才有了使得周文王亲自听闻而来、君臣相逢于渭水的场面。

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桀筑倾宫、饰瑶台,广搜美女、宠幸妹喜,搞得民不聊生,这不正是今日的商纣吗?商纣凿池储酒,县肉如林,整日与宠妃妲己寻欢作乐,较之更甚。一次,纣王将九侯和鄂侯杀害后,做成肉饼,命人送到西伯家中,西伯见自己的挚友、同朝的贤臣遭此劫难,不禁泣涕而下。众诸侯中,有一个叫做崇侯虎借机向纣王进谗,说西伯不恭,笼络人心想要造反,于是纣王宣西伯进京,将他囚禁了羑里〔今河南汤阴县一带〕。西伯长子伯邑考希望能以自己为人质就出父亲,谁知被纣王杀害,做成肉饼送到西伯面前。后来西伯的几位大臣想尽办法才将他救出。西伯回到封地后励精图治,笼络诸侯国,潜心准备灭商的工作。

同时他也在广罗天下英才,而姜尚,正是他朝思暮想的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圣人。姜尚提出阴谋修德以倾国商政的治国理念,认为天下并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百姓所共有的,只有那些能够为天下百姓谋利益的人才能得到天下,也就是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国家迅速发展壮大,在各诸侯国中树立了牢固的威信。特别是在调停了虞、芮两个小国之间的争端之后,河东小国更是纷纷来附,认为文王是“受命之君”。当然,姜尚最显著的功绩是在用兵上,他长于兵事,善用奇兵。他帮助文王挥戈向朝歌,可惜的是文王尚未出师身先亡,伐纣的担子落到了武王的肩上。武王继续任用姜尚为军师,在与商朝的战争中无往不利。在牧野之战中,纣王的军队顷刻崩溃。由此中国的历史在夏,商之后走入了周朝,为成就千载的“礼仪之邦”拉开了序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