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镇的记忆碎片81:三十晚上的说话

 品茗客人 2020-10-01

小镇,是县城。我成长的地方。

县城叫射阳。

小镇,大名是合德。

  小镇人过年,最要讲究的就是三十晚上这一天的说话了。

  小镇人不说除夕,说“三十晚上”,还细分为小三十晚上,也就是腊月二十九,和大三十晚上,也就是年三十

  小镇人一进了腊月,就进入了过年的状态,说话多了许多的讲究与忌讳,到了三十晚上这一天,更是一整天全家老小都只能说好听的话,说吉祥话了。

  那个时候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都用水缸贮水。三十晚上这一天,家里的用水量大增,妈妈会发几回指令:

  “小三子啊,水缸满了。快,再到河里挑两担水家来。

  小时候,听不懂,我就会问我的妈妈:“李四妈家水缸已经满了,还要叫他家三哥挑水做什呢啊!

  这一天里,妈妈是不会给我解释的,只给一句:“去!外去放小鞭吧!

  过了年之后,妈妈才会告诉我,大过年的,不能说“空了”、“没了”,要说“满了”。

  有时候,过年期间的气温高,不少的小镇人家馒头蒸得早又多,到了三十晚上,妈妈们会将已经稍微有些个霉点子的馒头挑出来,回个锅。做这件事情之前,也会事先将家里的小孩子支到外面去,就怕他们瞎说——其实是实话实说呢。妈妈们会互相交流情况的:

  “唐三妈啊,你家的馒头生发财点子的多啊?我家的已经回过锅了。

  “噢,是的啊!有发财点子的还蛮多的呢。我昨个子就回过锅了。有发财点子的大卷子已经先切出来晒卷干了。” 

  三十晚上,忌讳磕磕碰碰,特别怕小孩子们毛手毛脚的,把碗盏家伙给碰碰破了、打碎了。大人们宁可让小伢子到外去疯、去玩,就怕他们在家里做错事说不吉利的话。偏偏这一天,孩子们还特别容易打破碗盏。这个时候,大人们一般是不会责怪的,悄悄地将碎碗盏的瓦瓷片子扫到畚箕里,再加上一句:“岁岁(碎)平安!岁岁平安!

  更讲究说吉利话的是晚上吃守岁酒的时候了。

  喝酒喝茶的时候,不会问“你要喝了?”的,因为方言里的“”与“”同音,而说“”。这大过年的,能“不喝()了”吗!

  吃饭的时候,不能问“你要饭了?”而要问,“要添饭了?”甚至,连一个“饭”字也不出现,就光说“要再添点尕子了啊?

  吃守岁酒的时候,小孩子们难免会说出一两句在大人们听来是不好听的话的。那也有办法,大人们会立即搛一块猪大肠——小镇人称之为“杂碎”——让他糙糙嘴,那说过的不吉利的话就不灵了,不算数了。

  守岁酒的最后,一定要有一碗青菜豆腐汤的。“青菜豆腐保平安”嘛。还不许用汤来泡饭,说是泡了,会在来年里出门遭雨。其实,是怕说“泡汤”这个词。

  正因为这三十晚上,大人们一般不会轻易地骂小孩子、打小孩子,孩子们在这一天也就格外得胜,格外犯嫌呢。

  三十晚上的话,也就成了好听的话吉祥的话的代名词了。

  就是在平日里,大人、长辈们会关照小孩子、晚辈:“到了外面,多说些三十晚上的话啊!不要说话的时候得罪人。” 

  喜欢听三十晚上的话,不喜欢实话实说的话,是不是也是咱国人的性格?

  今儿个已经是三十晚上了。

  恭祝一直关心关注本公众号的朋友们新年快乐!

相关文章:

  【过年记忆】小镇过年印象

  江南的“过年”

  【过年记忆】小县城过年的文化记忆

  〖小镇记忆〗那些乡风:过年过节(1)

  〖小镇记忆〗那些乡风:过年过节(2)

  〖小镇记忆〗那些乡风:过年过节(3)

  小镇的记忆碎片80:腊月里的味道和声响

  曾经过的是革命化春节

    

  关注并进入本公众号,点击右下角的“乡土情结”,可见《小镇的记忆碎片》总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