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立秋了,酷暑还要赖在这里一段时间呢

 品茗客人 2020-10-01

  2018年8月7日,农历六月(小)廿六,星期二,晚上的21:30:34,我们将迎来今年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

  这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这只是历法意义上的秋天的到来。

  距离真正的秋天,还远着呢。

  气象台的预报是未来一周将持续高温。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秋后一伏。”也常听人们说“秋老虎”。

  “三伏”的末伏,是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算起的。自然应该有秋后的一伏。

  2018年8月6日,是农历戊戌狗年己未月的庚午日,如果立秋日是在此前一天,那么,今年“三伏”的末伏便从这一天开始。秋后,便只有一伏。

  可是,这一个“庚日”是在立秋的前一天,那末伏的开始,还要再过十天。这样,今年的三伏天,就是超长版的四十天了。

  秋后,差点儿就是两伏了呢。

  立秋这一天,讲究“咬秋”。就是在立秋这天,买回一个西瓜回来吃吃,为的了这一年里“不生疙瘩,不害疮”,也有一说是此后的日子里不会拉肚子。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这也是在过去那艰难的岁月里,人们不像今天这样能天天时时吃到西瓜。立秋了,就奢侈一回。

  立秋了,不少地方的人们还开始讲究“贴秋膘”。

  过去的日子里,没有空调、冰箱,酷暑难耐,寝食难安,多少人会“疰夏”,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秋天一来,能过上正常生活了,当然要弄点好吃的,补一补了。

  有胃口了,就大吃吧。

  吃,主要是要吃肉。

  现如今,天天在大吃,所谓的“贴秋膘”,还是慎重些,悠着点儿吧。

  民间还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今年的立秋,就是在夜晚,晚上的九点半。这个时间,不要说是在古代中国,就是在四五十年前的中国,也真的是夜里了。

  难怪,酷暑还赖着不走呢。难怪接下来的一周甚至十天的时间里都是高温呢。

  相关文章:

  今天,立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