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冒盐硝

 品茗客人 2020-10-01

  天冷了!

  过去的日子里,每年最早给我们家乡小镇人报告着天冷消息的,不是西风,不是冬雨,也不是霜和雪,而是小镇空地上、墙上,到处能看得到的“盐硝”。

  深秋,几场北风、西北风一刮,裸露着的空地,除了有几根盐蒿子在风里头摇摆,一大片结结实实的土地,就会泛出一层白色。

  小镇人称之为“冒盐硝”,又称之为“泛碱”。

  我们的老家小镇,濒临黄海。

  这里的土地,是大海的恩赐,是黄海滩淤积而成的,是盐碱土。

  这一片盐碱地上,除了盛产俗称“盐蒿子”的碱蓬,还有冒盐硝,就连青草也长不茂盛的。

  越是板实的土地,就越会冒盐硝。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们县里就出了一位改良盐碱地而出名的农民——巴一恺。

  作为新滩公社新潮九队的队长,老巴带领着社员战天斗地,改良盐碱地,夺得了粮食的丰产丰收。

  他们采取的主要手段好像就是深挖土地,将碱气淋下去。疏松的土壤是不容易冒盐硝的。

  现在,我们当年去学工的那个盐场,也成了改良盐碱地的一块示范田。

  老巴后来曾是五届全国人大的常委。

  他老人家还健在。只是头发已经如五十多年前他战斗过的盐碱地一样地白了。

  五十多年前,在我们家乡小镇,是到处能看到冒盐硝的场景的。

  一片空地,一片白色。那白色,用手抹一下,还能抹出像盐一样的细粉。

  冒盐硝,泛碱,不仅会出现在大片的空地上,它还会出现在房屋的墙面上。

  在我上大学之前,我们家是土墙草房子,墙体上冒盐硝的情况还不太明显。

  当年条件好一些的人家,砖墙的房子,特别是又在外墙面上抹了一层一米左右高度水泥的那些房子,时间稍长,跑碱的现象就明显了。由地面往上,一层子的白。

  跑碱严重了,水泥会剥落,砖头也会被剥蚀。

  1978年的春天,因为我们家的土墙房子没禁得住风雨的“洗礼”,只得翻建,改良为砖头墙了。建房子的时候才晓得,要在房屋的根基处做好防碱的措施:既要放油毡来隔绝地面的碱气上窜,还要用一种“避水浆”的东西,混合在水泥里来抹墙。

  那些年,在小镇的大街小巷,难得看到不是这样白色的墙面,而且是越靠近地面的地方越是白得厉害。

  现在,好像不怎么容易看到冒盐硝的土地和墙面了。是因为现代建筑采用的工艺不同了?还是因为我们脚下的土地已经被大型的工程机械翻挖得太深,地下的碱气已经泛不上来了?

  这样的盐蒿子,我们小学西边的空地上就有过不少的。现在要看它,还得专门开车到滩涂上去看呢。

 相关文章:

小镇的记忆碎片77:“王小三,偷人家萝卜干”

小镇的记忆碎片之36:喝粥

小镇的记忆碎片89|小河大河里弄鱼的人

  小镇的记忆碎片总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